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采用转化思想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深入到学生中,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入转化思想,为数学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把陌生的知识变得更为熟悉,让转化思想贯穿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融合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 :转化策略;小学数学;应用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93
引言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其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只不过初入数学,未经过系统的练习,尚且不能高效、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这一优势。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数学老师帮学生找好了解决方法,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逐渐变得固化,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就不灵活了,极其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对此,数学老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使用转化策略来帮助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并且养成尝试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题的习惯。
一、注重生活体验,引入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在呈现与导入知识时,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感知数学。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对于导入环节,我们以图示方式观察边缘开裂的圆桌图。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在圆桌外围镶上铁皮,请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谁能够测量出圆桌的外圈长度?显然,该题的要求是计算铁皮的长度,而核心是计算圆桌的周长。有学生很快发现,应该计算圆桌的周长。如何求?请同学们思考方法。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软尺,沿着圆桌外缘进行测量,一头固定在某点,另一头环绕一周与起点重合,观察软尺的读数即可。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滚动法,将圆桌竖起来,设定起点,然后滚动一周后,固定终点,再利用米尺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桌的周长。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一个细线,一头固定于圆桌边缘某点,沿着桌沿旋转一周,回到起点,计算两点细线的长度,就是圆桌周长。对比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其共同点是什么?将圆桌的曲面变为一条直线,再测量计算,即“化曲为直”法。如此看来,面对圆桌周长的曲面,很难直接进行测量,但如果将其转换为直线段,则测量就大大简便了。
二、化复杂为简单,优化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寻找数量关系或者因果关系等比较复杂的题目,这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找到数学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容易理解和解答的知识点,逐步形成化繁为简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转化思想的优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利用学具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发现只需要将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此时,教师让学生认真思考:“既然长方体的对面相等,是否可以将公式简化呢?”经过分析,学生总结出:“先计算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表面积再乘以2。”接着,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练习巩固:邮局要做100个新的铁皮邮箱投放到服务网点,要求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初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很多,其实根据化繁为简的思维,可以对题目要素进行提炼——做100个长、宽、高分别为80cm、50cm、40cm的长方体,只要求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乘以100即可。这样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烦琐的题目变得简洁明了,不断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
三、陌生转熟悉,新题变旧题
虽然随着教学的进行,会有越来越多新知识等着学生学习。但是,在数学体系中,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各自串联成系统的。因此,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前,教师不妨先进行思考: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与以前教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如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清楚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就能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理解新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速度以及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小王参加知识竞赛,竞赛规定,一共有30道题目,做对一道加5分,做错一道减2分,没有作答不得分。小王最后的成绩是112分,请问,他一共做对了多少道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中如此多的规定,学生首先会感受到题目的难度而无法静下心来思考。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之前学习过的“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式,将做对、做错、没做的看作三种类似于鸡、兔的动物,将5分、2分等同于动物的脚的数量,将总分112分视作动物的脚的总数。这样一做转化,学生的解题思路立即清晰起来,找到了解题思路,就可以将难题化简,进行分析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运用转化策略,最终的目的是让数学题目变得直观、具体和易懂,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答案,并从中寻找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受到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并没有很强的数学能力,所以数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层面传授知识,而是要契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灵活运用转化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逐渐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匡权祥.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高翠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45-246.
[3]王勇.小學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转化思想[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43.
关键词 :转化策略;小学数学;应用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93
引言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其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只不过初入数学,未经过系统的练习,尚且不能高效、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这一优势。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数学老师帮学生找好了解决方法,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逐渐变得固化,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就不灵活了,极其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对此,数学老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使用转化策略来帮助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并且养成尝试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题的习惯。
一、注重生活体验,引入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在呈现与导入知识时,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感知数学。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对于导入环节,我们以图示方式观察边缘开裂的圆桌图。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在圆桌外围镶上铁皮,请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谁能够测量出圆桌的外圈长度?显然,该题的要求是计算铁皮的长度,而核心是计算圆桌的周长。有学生很快发现,应该计算圆桌的周长。如何求?请同学们思考方法。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软尺,沿着圆桌外缘进行测量,一头固定在某点,另一头环绕一周与起点重合,观察软尺的读数即可。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滚动法,将圆桌竖起来,设定起点,然后滚动一周后,固定终点,再利用米尺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桌的周长。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一个细线,一头固定于圆桌边缘某点,沿着桌沿旋转一周,回到起点,计算两点细线的长度,就是圆桌周长。对比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其共同点是什么?将圆桌的曲面变为一条直线,再测量计算,即“化曲为直”法。如此看来,面对圆桌周长的曲面,很难直接进行测量,但如果将其转换为直线段,则测量就大大简便了。
二、化复杂为简单,优化解题思路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寻找数量关系或者因果关系等比较复杂的题目,这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找到数学问题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将其转化成容易理解和解答的知识点,逐步形成化繁为简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转化思想的优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利用学具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发现只需要将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此时,教师让学生认真思考:“既然长方体的对面相等,是否可以将公式简化呢?”经过分析,学生总结出:“先计算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表面积再乘以2。”接着,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练习巩固:邮局要做100个新的铁皮邮箱投放到服务网点,要求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请你帮忙算一算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初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很多,其实根据化繁为简的思维,可以对题目要素进行提炼——做100个长、宽、高分别为80cm、50cm、40cm的长方体,只要求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乘以100即可。这样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烦琐的题目变得简洁明了,不断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
三、陌生转熟悉,新题变旧题
虽然随着教学的进行,会有越来越多新知识等着学生学习。但是,在数学体系中,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各自串联成系统的。因此,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前,教师不妨先进行思考: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与以前教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如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清楚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就能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理解新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速度以及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小王参加知识竞赛,竞赛规定,一共有30道题目,做对一道加5分,做错一道减2分,没有作答不得分。小王最后的成绩是112分,请问,他一共做对了多少道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中如此多的规定,学生首先会感受到题目的难度而无法静下心来思考。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之前学习过的“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式,将做对、做错、没做的看作三种类似于鸡、兔的动物,将5分、2分等同于动物的脚的数量,将总分112分视作动物的脚的总数。这样一做转化,学生的解题思路立即清晰起来,找到了解题思路,就可以将难题化简,进行分析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运用转化策略,最终的目的是让数学题目变得直观、具体和易懂,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答案,并从中寻找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受到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并没有很强的数学能力,所以数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层面传授知识,而是要契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灵活运用转化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逐渐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匡权祥.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高翠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45-246.
[3]王勇.小學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转化思想[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