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美好品行的培养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学校工作的总抓手。为了全方位塑造学生美好的品行,我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当结合起来,走大教育之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三育联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把教育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学校一名德育工作者,我经过多层面、立体式地实验、探索,摸索出了一条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一、坚持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发挥学校的主体性教育功能。
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组织健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政教处、团委、级部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思品教师和班主任教师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围,德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为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行为养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體性、系统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主要措施如下:
1、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全员育人”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负责”,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教职工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来抓,“教书育人,人人有责”,增强全体教职工“全员教育”的育人意识。
多年来学校全员抓德育,全体教职工牢牢树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价值定位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班级和优秀班主任。
2、开展德育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以《若干意见》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体育节,感恩月,学雷锋活动,书香校园活动,爱心一日捐活动,红歌大合唱、中国梦演讲比赛等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及时更新橱窗和黑板报,以它们为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抓好新团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学校广播室为窗口弘扬校园新风,培养正确舆论导向;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抓好初一新生的入校关,对他们进行军训、校规校纪的入校培训;在各项活动中,始终贯穿让学生自己观察、感悟、内化为自身需要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中懂得应该怎样做一个高素质的合格中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构建德育文化,优化德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环境创设中,我们注重创设独特的育人环境,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空间,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让德育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发挥教育影响,努力做到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校园在充满人文色彩的同时,增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和熏陶,在校园主干道上专门安装了12只精美的德育灯箱和6个德育宣传橱窗;在校园的教学楼外墙上悬挂校徽、校歌和“三风一训”、优秀毕业生展板;在楼道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师生的书画作品,在教室里张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这是我的责任我能行》、国旗。良好的德育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学校楼头橱窗及时更新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宣传。它既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鼓舞了学生的意志,振奋了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
4、立足校本研究,铸造学生品行
我校德育教师先后编写了《礼仪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校刊《山泉》,以礼仪教育课题为载体,先后进行了背诵弟子规比赛、争做礼仪标兵、礼仪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鲜活的德育教育。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也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建立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足迹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档案袋的外表是突出孩子特点的个性化简介和照片,在档案袋子中,放置着学生的《家校联系卡》、参加各项活动的奖状……小小的“成长袋”,记录了孩子们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二、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个性功能。
1、办好《家长报》,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我校在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为适应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开办《家长报》的形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通过这份小小的报纸,及时沟通、及时化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与误会;从不同侧面普及家教知识,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和寻常百姓的成功家教经验,反映家教信息,传真校园生活氛围,展示教改成果,贴近家长、贴近学生,满足广大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现,及时和学校联系的目的。《家长报》自2006年创办以来,每两周一期,从未间断。《家长报》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已成为广大家长、孩子、和教师的良师益友。家长们不仅对《家长报》爱不释手,而且还将读报的感受和对学校的建议通过电话和书信及时反馈到学校,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真正起到了桥梁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们以《家长报》中刊登的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为榜样,掀起了争当好学生,争做小雷锋,人人赶先进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品德优良学生和进步学生 2、以《家校联系卡》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配合《家长报》,我们下发《家校联系卡》,实行“一报一卡”制度。《家校联系卡》上设两项内容: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学生竞赛得奖,或者获得什么样的荣誉,《家长报》都快速刊登消息,使家长能够及时、便捷地与孩子分享喜悦。通过这份小小的报纸,家长了解了班级和学校情况、学校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卡》知道了家长的心声、掌握了学生的在家里的表现,学校再把《联系卡》上的家长的优秀反馈择优刊登在下一期《家长报》的“家校彩虹桥”栏目里。把学生的《家校联系卡》放入他们个人的“成长档案袋”中,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
家长们普遍反映:“一报一卡”“真正成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得力帮手,真正成了架通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师生、家长共诉心声的平台”。
3、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研讨会”,增强家教科研氛围。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或者叫“家庭教育研讨会”,为全体家长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创造条件。让他们通过家长会充分了解老师,了解课堂,也了解孩子,保持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动态变化的信息,调整、改进教育措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使之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坚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教育的综合性功能。
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我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发动学生开展“接打电话的礼仪调查”、“学雷锋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去开展“亲近大自然——环保一日游”“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德育工作由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悟,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服务于学生。每学期请交警中队的同志到校举行交通安全讲座、举办交通安全展览;请市司法局、派出所的同志到学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组织学生网上观看法制教育影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学生的生命安全观念、法律观念正在牢固地树立起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的形成。
培养教育孩子是家长、老师、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之琴上的三根琴弦,德育是主旋律,主配和谐才能奏出人间最美妙动听的音乐。
一、坚持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发挥学校的主体性教育功能。
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组织健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政教处、团委、级部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思品教师和班主任教师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围,德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为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行为养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體性、系统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主要措施如下:
1、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全员育人”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负责”,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教职工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来抓,“教书育人,人人有责”,增强全体教职工“全员教育”的育人意识。
多年来学校全员抓德育,全体教职工牢牢树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价值定位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班级和优秀班主任。
2、开展德育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以《若干意见》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体育节,感恩月,学雷锋活动,书香校园活动,爱心一日捐活动,红歌大合唱、中国梦演讲比赛等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及时更新橱窗和黑板报,以它们为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抓好新团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学校广播室为窗口弘扬校园新风,培养正确舆论导向;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抓好初一新生的入校关,对他们进行军训、校规校纪的入校培训;在各项活动中,始终贯穿让学生自己观察、感悟、内化为自身需要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中懂得应该怎样做一个高素质的合格中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构建德育文化,优化德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环境创设中,我们注重创设独特的育人环境,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空间,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让德育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发挥教育影响,努力做到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校园在充满人文色彩的同时,增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和熏陶,在校园主干道上专门安装了12只精美的德育灯箱和6个德育宣传橱窗;在校园的教学楼外墙上悬挂校徽、校歌和“三风一训”、优秀毕业生展板;在楼道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师生的书画作品,在教室里张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这是我的责任我能行》、国旗。良好的德育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学校楼头橱窗及时更新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宣传。它既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鼓舞了学生的意志,振奋了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
4、立足校本研究,铸造学生品行
我校德育教师先后编写了《礼仪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校刊《山泉》,以礼仪教育课题为载体,先后进行了背诵弟子规比赛、争做礼仪标兵、礼仪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鲜活的德育教育。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也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建立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足迹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档案袋的外表是突出孩子特点的个性化简介和照片,在档案袋子中,放置着学生的《家校联系卡》、参加各项活动的奖状……小小的“成长袋”,记录了孩子们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二、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个性功能。
1、办好《家长报》,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我校在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为适应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开办《家长报》的形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通过这份小小的报纸,及时沟通、及时化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与误会;从不同侧面普及家教知识,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和寻常百姓的成功家教经验,反映家教信息,传真校园生活氛围,展示教改成果,贴近家长、贴近学生,满足广大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现,及时和学校联系的目的。《家长报》自2006年创办以来,每两周一期,从未间断。《家长报》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已成为广大家长、孩子、和教师的良师益友。家长们不仅对《家长报》爱不释手,而且还将读报的感受和对学校的建议通过电话和书信及时反馈到学校,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真正起到了桥梁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们以《家长报》中刊登的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为榜样,掀起了争当好学生,争做小雷锋,人人赶先进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品德优良学生和进步学生 2、以《家校联系卡》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配合《家长报》,我们下发《家校联系卡》,实行“一报一卡”制度。《家校联系卡》上设两项内容: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学生竞赛得奖,或者获得什么样的荣誉,《家长报》都快速刊登消息,使家长能够及时、便捷地与孩子分享喜悦。通过这份小小的报纸,家长了解了班级和学校情况、学校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通过《家校联系卡》知道了家长的心声、掌握了学生的在家里的表现,学校再把《联系卡》上的家长的优秀反馈择优刊登在下一期《家长报》的“家校彩虹桥”栏目里。把学生的《家校联系卡》放入他们个人的“成长档案袋”中,成为孩子成长的见证。
家长们普遍反映:“一报一卡”“真正成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得力帮手,真正成了架通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师生、家长共诉心声的平台”。
3、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研讨会”,增强家教科研氛围。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或者叫“家庭教育研讨会”,为全体家长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创造条件。让他们通过家长会充分了解老师,了解课堂,也了解孩子,保持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动态变化的信息,调整、改进教育措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使之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坚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教育的综合性功能。
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我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发动学生开展“接打电话的礼仪调查”、“学雷锋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去开展“亲近大自然——环保一日游”“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德育工作由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悟,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服务于学生。每学期请交警中队的同志到校举行交通安全讲座、举办交通安全展览;请市司法局、派出所的同志到学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组织学生网上观看法制教育影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学生的生命安全观念、法律观念正在牢固地树立起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的形成。
培养教育孩子是家长、老师、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之琴上的三根琴弦,德育是主旋律,主配和谐才能奏出人间最美妙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