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不仅能加深化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当今社会成员间所必备的人文精神等。同时也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尝试,以供大家商榷。
一、优化实验设计的探究式教学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学生在已有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超越自我的设计,包括对教材上出现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或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在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例如:在学习了第6章溶液的性质后,老师对第三章学过的探究物质的可分性的其中一个演示实验提出质疑:把10m高锰酸钾溶液倒入盛放50ml水的烧杯中,是否属于物质的可分性呢?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这是溶液的稀释问题,不能说明物质的可分性。又如。在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提前几天老师把问题告诉学生:产生氢气的途径有哪些?上课时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l)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2)铝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3)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4)铁和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在这些方案中,哪些适合实验室制取呢?将所有的方案对照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操作简单易行,药品来源广,成本低,反应速率适中,反应过程中无污染等——进行分析,得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接着再让同学们考虑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得到启发,选择制取装置是有规律可循的---制取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的。这一交流分析的过程,与直接按教材上的内容探究相比较,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提高,创新的视角得到了扩展。
二、创设好奇心实验的探究式教学
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对事物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例如:关于《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边滴边振荡,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很想探究其中的奥妙。又如:在探究C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播放探险者在进入人迹罕至的山洞时都照着火把;北方人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做“灯火试验”等片段。观看后,学生对此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就提出问题:难道就是为了用火来照明吗?原来与CO2的化学性质有关--CO2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CO2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窒息死亡。又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中,我们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菜刀在切过的咸菜后容易生锈?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探究,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探究欲一定是兴趣盎然。总之,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
三、设计实验装置的探究式教学
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有的实验装置简单;有的实验装置能够说明某一种性质;有的实验装置有某一种特殊的功能等等。例如在学习“NaOH的化学性质”后的一节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设计出多种方案。如:
(1)做喷泉实验。
(2)在一个空的塑料瓶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用注射器注入NaOH溶液。
(3)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里插入一盛满CO2的试管。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气体,用双孔橡皮塞塞紧,其中一孔插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另一孔插入玻璃导管,一端系一个瘪的气球盛放在瓶中,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按照以上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各种实验结果,得出结论:CO2确实跟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新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材都很重视通过在实际情况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是学习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总而言之,“实验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现存理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来设计探究方案,积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活动,探究化学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从认知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与获取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引导、探究、训练三者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师生创造性思维的敏锐性及创造能力。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当今社会成员间所必备的人文精神等。同时也让同学们了解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尝试,以供大家商榷。
一、优化实验设计的探究式教学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学生在已有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超越自我的设计,包括对教材上出现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或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在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例如:在学习了第6章溶液的性质后,老师对第三章学过的探究物质的可分性的其中一个演示实验提出质疑:把10m高锰酸钾溶液倒入盛放50ml水的烧杯中,是否属于物质的可分性呢?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这是溶液的稀释问题,不能说明物质的可分性。又如。在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提前几天老师把问题告诉学生:产生氢气的途径有哪些?上课时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l)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2)铝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3)镁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4)铁和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在这些方案中,哪些适合实验室制取呢?将所有的方案对照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操作简单易行,药品来源广,成本低,反应速率适中,反应过程中无污染等——进行分析,得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接着再让同学们考虑制取氢气的装置;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得到启发,选择制取装置是有规律可循的---制取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的。这一交流分析的过程,与直接按教材上的内容探究相比较,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提高,创新的视角得到了扩展。
二、创设好奇心实验的探究式教学
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对事物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使人们主动地接受未知事物。例如:关于《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边滴边振荡,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很想探究其中的奥妙。又如:在探究C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播放探险者在进入人迹罕至的山洞时都照着火把;北方人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先做“灯火试验”等片段。观看后,学生对此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就提出问题:难道就是为了用火来照明吗?原来与CO2的化学性质有关--CO2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CO2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窒息死亡。又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中,我们可以问他们为什么菜刀在切过的咸菜后容易生锈?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探究,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探究欲一定是兴趣盎然。总之,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
三、设计实验装置的探究式教学
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有的实验装置简单;有的实验装置能够说明某一种性质;有的实验装置有某一种特殊的功能等等。例如在学习“NaOH的化学性质”后的一节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设计出多种方案。如:
(1)做喷泉实验。
(2)在一个空的塑料瓶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用注射器注入NaOH溶液。
(3)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里插入一盛满CO2的试管。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气体,用双孔橡皮塞塞紧,其中一孔插上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另一孔插入玻璃导管,一端系一个瘪的气球盛放在瓶中,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按照以上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各种实验结果,得出结论:CO2确实跟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新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材都很重视通过在实际情况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是学习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总而言之,“实验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现存理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来设计探究方案,积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活动,探究化学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从认知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与获取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引导、探究、训练三者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师生创造性思维的敏锐性及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