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是众所周知。高效课堂在不断呼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的培养收效甚微。课堂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积极提问,认真思考,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是众所周知。高效课堂在不断呼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創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的培养收效甚微。课堂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积极提问,认真思考,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愉悦课堂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无疑能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在一节课的初始环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情境,参与情境的对话中,这将是开启一节成功课堂的金钥匙。记得上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时,我这样设置教学情境,回想起来效果不错。
教师:你们会玩脑筋急转弯吗?
学生齐刷刷地回答“会”,热情点燃起来。
教师:请看大屏幕,有两对母女去看电影,只买3张票,售票员阿姨就笑眯眯地让她们进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1:会不会是有一个小孩不用买票?
教师:排除免票、优惠的可能。
生2:我知道了!这两对母女是这样的:外婆、妈妈和女儿。外婆和妈妈是一对母女,妈妈和女儿也是一对母女。
教师:你的脑袋瓜真灵活!这里面谁的身份很特殊?
生3:妈妈,妈妈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妈。
教师:是啊!妈妈的身份在这里重复了。我们把外婆和妈妈看作一个整体,叫作一个集合;把妈妈和女儿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里的集合。
通过玩脑筋急转弯的智力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乐意跟老师互动,跟同学们一起来猜,从而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不知不觉进入了本节课的新知探究中。有趣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对话处在真实有效的环境里,助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数学游戏,激活课堂对话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当然也是一种自然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适时穿插渗透数学知识的小游戏,学生在享受玩游戏快乐的同时,激发了探求知识的欲望,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最终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数学游戏的设计可以渗透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能激活有效对话,增加课堂的灵动性。
对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课,有位教师这样设计导入,展开生动的课堂对话:“同学们,玩游戏吗?看,老师手里的盒子里有8个乒乓球,每摸一次把球放回盒子里,一共摸4次,摸到的白球多算老师赢,摸到的黄球多算你们赢,可好?”学生大声地爽快地回答:“好!”学生上台摸了4个都是白球。教师面带微笑说:“老师今天真是走运!你们输了!服不服?”有学生不服了,站起来说道:“老师,你盒子里装的白球比较多。”教师惊讶地说:“哦?你们想看下盒子里的球?”学生纷纷表示要看个究竟。于是,老师笑眯眯地出示了8个白球。学生当即高呼:“都是白球,难怪摸不到黄球!”“对呀,这样不可能摸到黄球!”面对学生不约而同地道出心中的想法,教师接着说:“你们说得对,在这个摸球游戏中蕴涵神秘的数学知识,想不想一起去探究探究?”学生此时的探究欲望显然被激发出来,跟老师之间的对话、跟同学之间的对话自然流畅,而又不失灵动,成功地为新课的探究开启了一扇门。
三、确定主题内容,有效课堂对话
有效的课堂对话要有主题内容。课堂对话中的主题应该是本节课要探究的知识。有主题的课堂对话会引发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碰撞,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脱离教学主题的对话即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新教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这样展开课堂对话:
教师根据课件上出示的一幅主题图问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人们在划龙舟。”教师指着另一个学生说:“你还看到了什么?”生2:“我看到了赛龙舟的叔叔穿的衣服有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教师没有做出评价继续问:“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生3:“我看到了龙舟上有一个人在船头打鼓,另一个人在船尾。”教师评价说:“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一课堂对话中,我们看不到“数学味”,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无法从这个对话环节得以实现。
同样是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观察物体》,一位教师是这样展开对话的。课伊始,教师面带微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拍照吗?”学生高兴地说:“喜欢!”看到学生的热情,教师继续说道:“老师的女儿也特别喜欢照相,每次出去旅游都拍得很多。你们猜猜我女儿喜欢拍正面的还是侧面的?”学生的眼里闪现出思索的样子,进而小声议论。教师继续问道:“如果是拍正面,你看到的会是什么?侧面呢?还有可能是背面,你能说说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吗?”这看似寻常的对话,里面却饱含了本节课要探究的新知识,不仅巧妙地教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同时又让学生明白了怎么完整地描述一个物体。
四、锁住特定任务,明确课堂对话
上面所述课堂对话要有主题内容,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话题引导学生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从而收获知识、技能等。课堂对话的主题内容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而只是一个中介。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目的是让师生、生生之间能相互倾听、悦纳、共享,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课堂对话应该锁住特定目标,明确方向。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有道练习题是这样的: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左边是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阴影占其中的1份,右边是同样的一个正方形。
生1:这个分数是。
生2:我觉得用表示更准确些。
师(微笑地面向生2):请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生2(理直气壮):右边的正方形也可以平均分成4份,两个图合起来看,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5份。
师点头道:说得在理,用的确也能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意义。(教师正要分析下一题,突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用也可以。(学生顿时喧哗起来)
师:和两个分数的形式不同,大小也不相等,你的和他们的不一样,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3从容地说:两个正方形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从图上可以看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表示的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表示吧!
生4立即站起来反驳:你的想法我不赞成,图中把两个正方形分开放,就是表示把“一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
生3接着争论:题目也没有说不可以把两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呀!用怎么不行?
师看向全班同学问道:他们争论的重点是什么?
生齐答: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师点头道:对了,把谁看作整体,是我们判断分数的前提和依据!感谢这两位同学提醒了我们这么关键的知识。老师在这个题目里加了“把一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的条件,此时答案应该是……
这样的课堂对话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态度的友善,学生思维的开放。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争论环节教师能引导学生锁住对话的任务,最终有效地解决了争论问题,增强了课堂对话的效应,让课堂闪耀灵动的光芒。
五、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对话
課堂对话不但是学生跟老师、同学之间的对话,还应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生活事件,预设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段为例,让我们来看看教师设计上的用心。
上课了,教师微笑地问全班同学:同学们,你们跟百分数交上朋友了吗?都说说看你认识了哪些百分数,从哪里认识的。
生1:我认识了30%,从衣服的标签上看到的。
生2:我找到了15%,是从食品的包装袋上找到的。
生3:我在报纸上看到100%。
生4:我从电视上听到8%这个数。
师:你们真能干!从生活中找到了不同的百分数。百分数是“数”家族中的一员,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呢?
生:想!
师:面对百分数,你有什么问题想要探究呢?
生1:百分数的定义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学百分数?
生3:百分数有什么用?
生4: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整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上去,一节课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有序展开了。
这样的课堂对话,让枯燥的认识百分数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最大的功劳是教师把百分数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之后又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生活美和立体美。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对话的内涵。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对话方式和策略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灵活运用。通过课堂对话,师生可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思想的共享,达到师生的共同发展。有效的课堂对话,为灵动的课堂构建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杜寒强.尊重与对话:数学学习的基石[J].小学教学参考,2015(35):3-4.
[2]王 薏.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烙饼问题”教学例谈[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12):50-52.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是众所周知。高效课堂在不断呼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創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的培养收效甚微。课堂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积极提问,认真思考,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愉悦课堂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无疑能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在一节课的初始环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情境,参与情境的对话中,这将是开启一节成功课堂的金钥匙。记得上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时,我这样设置教学情境,回想起来效果不错。
教师:你们会玩脑筋急转弯吗?
学生齐刷刷地回答“会”,热情点燃起来。
教师:请看大屏幕,有两对母女去看电影,只买3张票,售票员阿姨就笑眯眯地让她们进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1:会不会是有一个小孩不用买票?
教师:排除免票、优惠的可能。
生2:我知道了!这两对母女是这样的:外婆、妈妈和女儿。外婆和妈妈是一对母女,妈妈和女儿也是一对母女。
教师:你的脑袋瓜真灵活!这里面谁的身份很特殊?
生3:妈妈,妈妈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妈。
教师:是啊!妈妈的身份在这里重复了。我们把外婆和妈妈看作一个整体,叫作一个集合;把妈妈和女儿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里的集合。
通过玩脑筋急转弯的智力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乐意跟老师互动,跟同学们一起来猜,从而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不知不觉进入了本节课的新知探究中。有趣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对话处在真实有效的环境里,助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数学游戏,激活课堂对话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当然也是一种自然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适时穿插渗透数学知识的小游戏,学生在享受玩游戏快乐的同时,激发了探求知识的欲望,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最终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数学游戏的设计可以渗透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能激活有效对话,增加课堂的灵动性。
对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课,有位教师这样设计导入,展开生动的课堂对话:“同学们,玩游戏吗?看,老师手里的盒子里有8个乒乓球,每摸一次把球放回盒子里,一共摸4次,摸到的白球多算老师赢,摸到的黄球多算你们赢,可好?”学生大声地爽快地回答:“好!”学生上台摸了4个都是白球。教师面带微笑说:“老师今天真是走运!你们输了!服不服?”有学生不服了,站起来说道:“老师,你盒子里装的白球比较多。”教师惊讶地说:“哦?你们想看下盒子里的球?”学生纷纷表示要看个究竟。于是,老师笑眯眯地出示了8个白球。学生当即高呼:“都是白球,难怪摸不到黄球!”“对呀,这样不可能摸到黄球!”面对学生不约而同地道出心中的想法,教师接着说:“你们说得对,在这个摸球游戏中蕴涵神秘的数学知识,想不想一起去探究探究?”学生此时的探究欲望显然被激发出来,跟老师之间的对话、跟同学之间的对话自然流畅,而又不失灵动,成功地为新课的探究开启了一扇门。
三、确定主题内容,有效课堂对话
有效的课堂对话要有主题内容。课堂对话中的主题应该是本节课要探究的知识。有主题的课堂对话会引发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碰撞,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脱离教学主题的对话即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新教师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这样展开课堂对话:
教师根据课件上出示的一幅主题图问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人们在划龙舟。”教师指着另一个学生说:“你还看到了什么?”生2:“我看到了赛龙舟的叔叔穿的衣服有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教师没有做出评价继续问:“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生3:“我看到了龙舟上有一个人在船头打鼓,另一个人在船尾。”教师评价说:“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一课堂对话中,我们看不到“数学味”,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无法从这个对话环节得以实现。
同样是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观察物体》,一位教师是这样展开对话的。课伊始,教师面带微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拍照吗?”学生高兴地说:“喜欢!”看到学生的热情,教师继续说道:“老师的女儿也特别喜欢照相,每次出去旅游都拍得很多。你们猜猜我女儿喜欢拍正面的还是侧面的?”学生的眼里闪现出思索的样子,进而小声议论。教师继续问道:“如果是拍正面,你看到的会是什么?侧面呢?还有可能是背面,你能说说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吗?”这看似寻常的对话,里面却饱含了本节课要探究的新知识,不仅巧妙地教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同时又让学生明白了怎么完整地描述一个物体。
四、锁住特定任务,明确课堂对话
上面所述课堂对话要有主题内容,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话题引导学生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从而收获知识、技能等。课堂对话的主题内容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而只是一个中介。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目的是让师生、生生之间能相互倾听、悦纳、共享,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课堂对话应该锁住特定目标,明确方向。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有道练习题是这样的: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左边是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阴影占其中的1份,右边是同样的一个正方形。
生1:这个分数是。
生2:我觉得用表示更准确些。
师(微笑地面向生2):请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生2(理直气壮):右边的正方形也可以平均分成4份,两个图合起来看,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5份。
师点头道:说得在理,用的确也能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意义。(教师正要分析下一题,突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用也可以。(学生顿时喧哗起来)
师:和两个分数的形式不同,大小也不相等,你的和他们的不一样,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3从容地说:两个正方形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从图上可以看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表示的是其中的5份,可以用表示吧!
生4立即站起来反驳:你的想法我不赞成,图中把两个正方形分开放,就是表示把“一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
生3接着争论:题目也没有说不可以把两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呀!用怎么不行?
师看向全班同学问道:他们争论的重点是什么?
生齐答: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师点头道:对了,把谁看作整体,是我们判断分数的前提和依据!感谢这两位同学提醒了我们这么关键的知识。老师在这个题目里加了“把一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的条件,此时答案应该是……
这样的课堂对话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态度的友善,学生思维的开放。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争论环节教师能引导学生锁住对话的任务,最终有效地解决了争论问题,增强了课堂对话的效应,让课堂闪耀灵动的光芒。
五、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对话
課堂对话不但是学生跟老师、同学之间的对话,还应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生活事件,预设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段为例,让我们来看看教师设计上的用心。
上课了,教师微笑地问全班同学:同学们,你们跟百分数交上朋友了吗?都说说看你认识了哪些百分数,从哪里认识的。
生1:我认识了30%,从衣服的标签上看到的。
生2:我找到了15%,是从食品的包装袋上找到的。
生3:我在报纸上看到100%。
生4:我从电视上听到8%这个数。
师:你们真能干!从生活中找到了不同的百分数。百分数是“数”家族中的一员,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呢?
生:想!
师:面对百分数,你有什么问题想要探究呢?
生1:百分数的定义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学百分数?
生3:百分数有什么用?
生4: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整数有什么不同?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上去,一节课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有序展开了。
这样的课堂对话,让枯燥的认识百分数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最大的功劳是教师把百分数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之后又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生活美和立体美。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对话的内涵。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对话方式和策略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灵活运用。通过课堂对话,师生可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思想的共享,达到师生的共同发展。有效的课堂对话,为灵动的课堂构建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杜寒强.尊重与对话:数学学习的基石[J].小学教学参考,2015(35):3-4.
[2]王 薏.在课堂对话中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烙饼问题”教学例谈[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