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异常与温室大棚环境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温室大棚工作女性提供健康保健及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温室大棚工作6个月以上的妇女503人,及正常人群503人行TCT检查,进行对照研究,纪录被研究人群的临床资料。结果:温室大棚工作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炎症反应发病率为6.3%,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发病率4.3%其中ASC-US20例,ASC-H2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0.39%。其中LSIL一例,HSIL一例。正常人群宫颈细胞学异常炎症反应发病率5.0%,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发病率4.7%其中ASC-US23例,ASC-H1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0.59%其中LSIL一例,HSIL两例。温室大棚工作女性年龄平均为(39±.3.8)(35-52)岁,白带增多或有异味19例,明显阴道炎症状16例,其中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VVC)8例,滴虫6例,正常人群女性年龄平均为(32±.6.9)(30-55)岁,白带增多或有异常15例,明显阴道炎症状10例,其中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VVC)3例,滴虫5例.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阴道炎病史、性生活史·放置宫内节育器、使用避孕套与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病有相关性, 阴道炎病史可增加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生危险,采用避孕套可降低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病危险。结论: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病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有阴道炎病史是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生的高危因素,而避孕套是其保护性因素;温室大棚环境不增加宫颈癌发病率
【关键词】 宫颈细胞学异常;温室大棚环境;高危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的需要,对温室大棚蔬菜水果等需求量越来越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加,因温室大棚温度、湿度大(一般相对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在65%~90%之间),使人们对工作在此环境中,是否影响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宫颈防癌筛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并研究与其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温室大棚环境不增加宫颈癌的患病率,消除人们对此项工作的担心,解决目前我国用人荒问题,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TCT检查时温室大棚工作6个月以上的妇女503人,正常人群503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宫颈异常细胞学的高危因素,两组均采用统一病历调查表填写有关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史、性生活史、避孕史、生育史、家族肿瘤史。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检查并记录外阴阴道壁有无充血水肿、阴道分泌物颜色、性状和量、宫颈有无充血水肿及脓性分泌物,有无肿物疣状物,有无接触性出血。
1.2.2 具体操作
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方法及取材部位
宫颈脱落细胞检查
在宫颈管内及宫颈外口移行带处取材。用宫颈细胞刷以宫颈外口为圆心旋转1~2周,不要过分用力,以免损伤宫颈引起出血,而影响检查结果。如果分泌物过多,可先用灭菌干棉球轻轻擦去,再刷取标本。窥器除生理盐水外不能使用其他润滑剂,避免短期内重复。对不满意的标本,建议1周后重新取材
1.2.3 临床诊断标准
采用统一子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报告系统(TBS)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E13.0统计软件包。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所有检验均为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温室大棚环境工作女性的一般临床特征
患者发病年龄35~52岁,平均为(39±3.8)岁,小学文化程度113人,中学文化程346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4人。使用避孕套89例,放置IUD262例,口服避孕药者19例,未避孕者96例,行绝育术者37例。无流产史者264例,流产1次97例,流产﹥2次者142例,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混合感染情况 有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VVC )病史45例,滴虫病史11例,混合感染23例。
2.2 正常人群女性患者年龄平均为(30~55)岁,平均为(32±.6.9)岁,小学文化程度98人,中学文化程度301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4人。使用避孕套129例,放置IUD238例,口服避孕药者13例,未避孕者110例,行绝育术者13例。无流产史者279例,流产1次者80例,流产﹥2次者144例,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混合感染情况 有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VVC )病史26例,滴虫病史6例,混合感染13例。
2.3 温室大棚工作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炎症反应发病率为6.3%,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发病率4.3%其中ASC-US20例,ASC-H2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0.39%。其中LSIL一例,HSIL一例。正常人群宫颈细胞学异常炎症反应发病率5.0%,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发病率4.7%其中ASC-US23例,ASC-H1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0.59%其中LSIL一例,HSIL两例。
2.4 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病单因素分析
应用Spearman秩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阴道炎病史、放置IUD与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病成正相关,使用避孕套与其呈负相关。
2.5 多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2。
将单因素分析与宫颈细胞学异常相关的6种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放置IUD 、阴道炎病史及使用避孕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恶性肿瘤,其发病与死亡的高峰年龄为45岁(35~55岁)正是女性养育后代、赡养家庭、服务社会的黄金年龄。所以宫颈癌已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十大癌症之一。宫颈细胞学检查是针对子宫颈的一项筛查实验,其结果的异常提示:该妇女可能是宫颈癌或宫颈癌前期病变的高危人群,通过规范的管理及治疗,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大的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3.1 本研究表明宫颈细胞学异常与性生活活跃有关,HPV在宫颈细胞学异常以及宫颈癌的病理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有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有至少一次的HPV感染,最高的流行发生在年轻女性,该人群中可以达到20%~25%,30岁后HPV感染率下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3.2 本研究表明,温室大棚环境一般相对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在65%~90%之间,高温潮湿环境使会阴部温湿度增高,如局部透气性差,改变了会阴部的菌群,使阴道炎发病率增高,但不增加宫颈癌发病率。因有研究表明宫颈癌前期病变发展到宫颈浸润癌,通常需要20~30年,只要定期进行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疾病规范化治疗,将有效防治宫颈癌。
本研究表明,宫颈细胞学异常主要发生于性生活活跃期育龄妇女,积极治疗阴道炎,合理使用避孕套能减少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发病率。温室大棚环境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宋学红,子宫颈筛查结果异常的临床处理流程与防治原则
[2]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妇科生殖道感染防治
作者简介:吴英杰,女,1966年6月出生,毕业于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民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2000年北京朝阳医院进修一年。2000年至今历任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
【关键词】 宫颈细胞学异常;温室大棚环境;高危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的需要,对温室大棚蔬菜水果等需求量越来越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加,因温室大棚温度、湿度大(一般相对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在65%~90%之间),使人们对工作在此环境中,是否影响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宫颈防癌筛查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并研究与其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温室大棚环境不增加宫颈癌的患病率,消除人们对此项工作的担心,解决目前我国用人荒问题,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TCT检查时温室大棚工作6个月以上的妇女503人,正常人群503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宫颈异常细胞学的高危因素,两组均采用统一病历调查表填写有关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史、性生活史、避孕史、生育史、家族肿瘤史。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检查并记录外阴阴道壁有无充血水肿、阴道分泌物颜色、性状和量、宫颈有无充血水肿及脓性分泌物,有无肿物疣状物,有无接触性出血。
1.2.2 具体操作
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方法及取材部位
宫颈脱落细胞检查
在宫颈管内及宫颈外口移行带处取材。用宫颈细胞刷以宫颈外口为圆心旋转1~2周,不要过分用力,以免损伤宫颈引起出血,而影响检查结果。如果分泌物过多,可先用灭菌干棉球轻轻擦去,再刷取标本。窥器除生理盐水外不能使用其他润滑剂,避免短期内重复。对不满意的标本,建议1周后重新取材
1.2.3 临床诊断标准
采用统一子宫颈/阴道细胞学诊断报告系统(TBS)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E13.0统计软件包。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所有检验均为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温室大棚环境工作女性的一般临床特征
患者发病年龄35~52岁,平均为(39±3.8)岁,小学文化程度113人,中学文化程346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4人。使用避孕套89例,放置IUD262例,口服避孕药者19例,未避孕者96例,行绝育术者37例。无流产史者264例,流产1次97例,流产﹥2次者142例,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混合感染情况 有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VVC )病史45例,滴虫病史11例,混合感染23例。
2.2 正常人群女性患者年龄平均为(30~55)岁,平均为(32±.6.9)岁,小学文化程度98人,中学文化程度301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04人。使用避孕套129例,放置IUD238例,口服避孕药者13例,未避孕者110例,行绝育术者13例。无流产史者279例,流产1次者80例,流产﹥2次者144例,既往阴道炎病史及混合感染情况 有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病(VVC )病史26例,滴虫病史6例,混合感染13例。
2.3 温室大棚工作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炎症反应发病率为6.3%,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发病率4.3%其中ASC-US20例,ASC-H2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0.39%。其中LSIL一例,HSIL一例。正常人群宫颈细胞学异常炎症反应发病率5.0%,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发病率4.7%其中ASC-US23例,ASC-H1例,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0.59%其中LSIL一例,HSIL两例。
2.4 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病单因素分析
应用Spearman秩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阴道炎病史、放置IUD与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病成正相关,使用避孕套与其呈负相关。
2.5 多因素分析结果 见表2。
将单因素分析与宫颈细胞学异常相关的6种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放置IUD 、阴道炎病史及使用避孕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恶性肿瘤,其发病与死亡的高峰年龄为45岁(35~55岁)正是女性养育后代、赡养家庭、服务社会的黄金年龄。所以宫颈癌已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十大癌症之一。宫颈细胞学检查是针对子宫颈的一项筛查实验,其结果的异常提示:该妇女可能是宫颈癌或宫颈癌前期病变的高危人群,通过规范的管理及治疗,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大的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3.1 本研究表明宫颈细胞学异常与性生活活跃有关,HPV在宫颈细胞学异常以及宫颈癌的病理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有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有至少一次的HPV感染,最高的流行发生在年轻女性,该人群中可以达到20%~25%,30岁后HPV感染率下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3.2 本研究表明,温室大棚环境一般相对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在65%~90%之间,高温潮湿环境使会阴部温湿度增高,如局部透气性差,改变了会阴部的菌群,使阴道炎发病率增高,但不增加宫颈癌发病率。因有研究表明宫颈癌前期病变发展到宫颈浸润癌,通常需要20~30年,只要定期进行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疾病规范化治疗,将有效防治宫颈癌。
本研究表明,宫颈细胞学异常主要发生于性生活活跃期育龄妇女,积极治疗阴道炎,合理使用避孕套能减少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发病率。温室大棚环境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宋学红,子宫颈筛查结果异常的临床处理流程与防治原则
[2]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妇科生殖道感染防治
作者简介:吴英杰,女,1966年6月出生,毕业于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民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2000年北京朝阳医院进修一年。2000年至今历任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