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恋物是指婴幼儿对某一特定物的依恋,进而养成一种习惯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幼儿的恋物行为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延续型的孩子,在家时有恋物行为,因为时间长,程度较重,仍需把依恋物带到幼儿园。萌萌正符合这种表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对于帮助萌萌摆脱棉毛衫的困扰,我充满了信心。
【关键词】幼儿;恋物;案例研究
恋物是指婴幼儿对某一特定物的依恋,进而养成一种习惯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恋物行为虽可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得到安全与快乐。但如果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恋物行为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产生的负面效果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有的甚至会随着幼儿的成长发展为恋物癖。
1 案例描述:
九月一日,小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老师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里拉着一个,衣角处还拖着一个,耳边充斥着哭声,一会这个要小便,一会那个要喝水……忙得老师焦头烂额,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在如此忙碌的环境里,萌萌仍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这是一个像男孩一样的女孩,头发剪得短短的,穿着男孩子最喜欢的奥特曼战服,动作利落,有力量。哭声也很男孩,音量之大,在所有的哭声中显得特别突出。
午睡时间到了,哭闹累了的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入了梦乡。此时的萌萌不但睡意全无,而且表现的更加不安,她焦虑的在寝室和卫生间之间往返,对老师保持敌对状态,嘴里如神经质般不停唠叨:“我的棉毛衫呢?我的棉毛衫呢?”我恍然大悟,萌萌是不是有恋物行为?
我的猜测在与萌萌妈妈的沟通交流中得到验证。原来,萌萌的妈妈是名导游,萌萌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为了安慰孩子,她把自己穿过的棉毛衫留给萌萌,并告诉孩子,棉毛衫就像妈妈一样,想妈妈的时候就搂搂它。久而久之,萌萌对棉毛衫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即使妈妈在身旁,她也要搂着棉毛衫才能安心入睡。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萌萌妈妈认识到孩子再依恋棉毛衫不好,想趁着孩子新入园的机会把这个习惯改了,没想到孩子的反应这么强烈。
2 案例分析:
我们知道幼儿的恋物行为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延续型的孩子,在家时有恋物行为,因为时间长,程度较重,仍需把依恋物带到幼儿园。萌萌正符合这种表现,而萌萌的妈妈急于改变孩子的恋物行为,强行取走孩子的棉毛衫,造成孩子不安、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而对于一个第一次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陌生环境本身对孩子的心理就有较大的挑战性,此时再拿走孩子赖以依恋的物品,对孩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3 教育策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对于帮助萌萌摆脱棉毛衫的困扰,我充满了信心。我和萌萌的家长建立了良好、持久的沟通行为,决定先允许孩子带依恋物入园,然后制定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克服依恋。在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一年的时间,萌萌终于和棉毛衫说再见了。欣喜的同时,我将教育的策略整理出来,愿与大家分享。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萌萌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港湾”
有恋物行为的孩子,尤其缺乏安全感。他们对家人依恋感很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萌萌的入园分离焦虑表现的很突出。每天早上入园她都会对老师又踢又打,一副拼命的架势,而且频频入厕,拒绝吃幼儿园的饭菜……为了帮萌萌尽快地消除分离焦虑,我决定先从和她交朋友做起。平时,我耐心亲切地找她谈话,鼓励的眼神、轻轻地拥抱、由衷的表扬、处处体现了老师对她的关爱。虽然刚开始她对我仍是不理不睬,但我没有气馁,仍坚持不懈的去爱她,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放下警惕接受我的爱。
为了解决早上入园难问题,我和萌萌妈妈多次探讨解决办法萌萌的妈妈告诉我说萌萌特别喜欢老师做的贴画,曾把抢来的贴画很珍惜的贴在床头。于是我和萌萌约定,如果她早上来园不哭,就可以得到一张我做的贴画,这个条件果然有吸引力,萌萌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她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要求,无疑,这让她感到兴奋和自豪,当贴画集成厚厚一本时,萌萌每天已能高高兴兴来园,我也收获了萌萌的友谊。她对我也产生了亲近感,愿意与我聊一些家里的事,还为我唱喜欢的歌曲,回到家开始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师生间的亲密关系为我帮萌萌摆脱依恋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构建和谐的幼幼关系,帮萌萌产生集体归属感。
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孩子年龄虽小,他们同样有在群体中不断进行感情交流的需要,这样才能健康发展。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本来就缺乏安全感,如果再在环境里受到冷落,很容易对集体产生排斥心理,对有恋物行为的孩子孩子来说势必会加重恋物的程度。通过观察我发现,也许是受到家长不当言行的影响,萌萌觉得有依恋物是件不光彩的事,每次上床睡觉,她都会飞快地将棉毛衫塞进被子里,小眼睛紧张地观察周围的伙伴,唯恐被其他小朋友发现而嘲笑她。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早已发现了萌萌的“与众不同”,他们在观察,在关注教师对此事的态度。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对待这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时,教师仍能宽容、接纳,不歧视、不嘲讽,这样的态度可以直接感染孩子的情绪情感,由于我对萌萌的行为“视而不见”,孩子们也自然地接受了她。
另外,我还有意识的组织一些合作游戏,一方面促进萌萌与其他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将萌萌的注意力从依恋物吸引到游戏中来。例如游戏《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位好朋友……”随着欢快的律动,萌萌在教室里穿梭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友谊在互动中悄然建立。
我鼓励孩子们在园过生日,在生日时给好朋友送上一句祝福、一个香吻、一张自己画得画,处处体现伙伴间的友爱。记得在萌萌过生日时,全班每位小朋友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绘上美丽的图案,然后由老师将三十几张纸条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根美丽的项链,当项链挂在萌萌胸前时,她激动的小脸通红,内心一定充满了温暖。
就这样,在我精心打造的友爱氛围中,萌萌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和敌对,渐渐融入到集体中。
3.3 强化优势智能,帮萌萌增强自信心。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中我深受启发,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八大智能,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是不一样的,而且优势智能的发展可以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我是否可以尝试通过发现萌萌的优势智能从而帮助萌萌摆脱依恋物呢?根据长期观察,我发现萌萌的肢体运动智能较好。她动作灵敏,一些较难的动作,技巧一学就会。同时,她依恋棉毛衫,我们可以看出她又是一个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的孩子。从多元智能的理论学习,我知道:要想让孩子充满自信,就必须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记得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分组玩“雁落平沙”的游戏,游戏要求孩子们单脚站立,谁坚持的时间长为胜。每组胜出的一人再与其他组的小朋友比,直到选出班中的冠军。几轮下来,萌萌成了最后的赢家,当我把冠军的“小皇冠”戴在她的头上时,她高兴的一直呵呵笑,激动地不知怎么站才好。平日里我给萌萌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领操,给大家表演小舞蹈等等,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萌萌的自信心增强了,对依恋物的依恋明显减弱,一次中午棉毛衫忘家里了,在老师的陪伴下,她竟然能安然入睡。
3.4 家园合力,淡化孩子对依恋物的依恋,帮萌萌和棉毛衫说再见。
经过了半年的教育准备,我觉得帮萌萌彻底摆脱依恋物的时机成熟了。我把即将实行的计划与家长充分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我要求家长在实行纠正计划期间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睡觉之前给孩子讲讲故事。在孩子急切地需要棉毛衫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不再是让孩子继续独自抱着“恋物”睡觉。
这天中午,萌萌抱着棉毛衫躺在被子里唔得一头大汗。我躺在萌萌旁边,故意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热得天,棉毛衫如果变小些就好了。”萌萌瞪大眼睛看着我,不知我葫芦里卖的啥药。“萌萌有好办法让棉毛衫变小吗?这样抱着就不热了?”萌萌想了想摇摇头。“我有个好办法。”我故作神秘的趴在萌萌耳边说:“你可以让妈妈把棉毛衫的袖子剪下来,只抱着袖子睡觉肯定不热。”“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在得到萌萌的同意后,我又添上一句。果然,第二天萌萌带着一只棉毛衫的袖子来了,情绪很稳定。又过了两周,假期将至,我和萌萌商量着能不能把她最爱的棉毛衫的袖子一分为四,做成四个小包包,送给三位老师做礼物,这样假期里老师想念萌萌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包包了。萌萌很豪爽地接纳了我的建议。看着手里的小包包,我和家长都很激动,我的最终目的是把依恋物越变越小,逐渐淡化孩子对依恋物的依恋,直至摆脱依恋物。假期回来后,我通过“好朋友互换心爱礼物”的活动用一个漂亮的水果娃娃换走了萌萌手里的小包包,至此,萌萌已经彻底摆脱了依恋物。
在帮助萌萌摆脱恋物行为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他们出现问题时,需要教师的理解、关怀、支持和鼓励,才能顺利地成长。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我,多学习新的知识、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质、多吸收新的教育方法,才能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孩子有能力的帮助。
投稿小常识:
投稿标题栏上应写什么?
投稿标题栏所起的作用是让收件人知道发件人来信目的、概要内容,因此字句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在投稿时,投稿标题下面一般可注明稿件类型、版面(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及邮编,联系方式等。
【关键词】幼儿;恋物;案例研究
恋物是指婴幼儿对某一特定物的依恋,进而养成一种习惯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恋物行为虽可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得到安全与快乐。但如果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恋物行为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产生的负面效果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有的甚至会随着幼儿的成长发展为恋物癖。
1 案例描述:
九月一日,小班新生入园的第一天,老师怀里抱着一个孩子,手里拉着一个,衣角处还拖着一个,耳边充斥着哭声,一会这个要小便,一会那个要喝水……忙得老师焦头烂额,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在如此忙碌的环境里,萌萌仍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这是一个像男孩一样的女孩,头发剪得短短的,穿着男孩子最喜欢的奥特曼战服,动作利落,有力量。哭声也很男孩,音量之大,在所有的哭声中显得特别突出。
午睡时间到了,哭闹累了的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入了梦乡。此时的萌萌不但睡意全无,而且表现的更加不安,她焦虑的在寝室和卫生间之间往返,对老师保持敌对状态,嘴里如神经质般不停唠叨:“我的棉毛衫呢?我的棉毛衫呢?”我恍然大悟,萌萌是不是有恋物行为?
我的猜测在与萌萌妈妈的沟通交流中得到验证。原来,萌萌的妈妈是名导游,萌萌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为了安慰孩子,她把自己穿过的棉毛衫留给萌萌,并告诉孩子,棉毛衫就像妈妈一样,想妈妈的时候就搂搂它。久而久之,萌萌对棉毛衫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即使妈妈在身旁,她也要搂着棉毛衫才能安心入睡。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萌萌妈妈认识到孩子再依恋棉毛衫不好,想趁着孩子新入园的机会把这个习惯改了,没想到孩子的反应这么强烈。
2 案例分析:
我们知道幼儿的恋物行为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延续型的孩子,在家时有恋物行为,因为时间长,程度较重,仍需把依恋物带到幼儿园。萌萌正符合这种表现,而萌萌的妈妈急于改变孩子的恋物行为,强行取走孩子的棉毛衫,造成孩子不安、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而对于一个第一次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陌生环境本身对孩子的心理就有较大的挑战性,此时再拿走孩子赖以依恋的物品,对孩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3 教育策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对于帮助萌萌摆脱棉毛衫的困扰,我充满了信心。我和萌萌的家长建立了良好、持久的沟通行为,决定先允许孩子带依恋物入园,然后制定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克服依恋。在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一年的时间,萌萌终于和棉毛衫说再见了。欣喜的同时,我将教育的策略整理出来,愿与大家分享。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萌萌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港湾”
有恋物行为的孩子,尤其缺乏安全感。他们对家人依恋感很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弱。萌萌的入园分离焦虑表现的很突出。每天早上入园她都会对老师又踢又打,一副拼命的架势,而且频频入厕,拒绝吃幼儿园的饭菜……为了帮萌萌尽快地消除分离焦虑,我决定先从和她交朋友做起。平时,我耐心亲切地找她谈话,鼓励的眼神、轻轻地拥抱、由衷的表扬、处处体现了老师对她的关爱。虽然刚开始她对我仍是不理不睬,但我没有气馁,仍坚持不懈的去爱她,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放下警惕接受我的爱。
为了解决早上入园难问题,我和萌萌妈妈多次探讨解决办法萌萌的妈妈告诉我说萌萌特别喜欢老师做的贴画,曾把抢来的贴画很珍惜的贴在床头。于是我和萌萌约定,如果她早上来园不哭,就可以得到一张我做的贴画,这个条件果然有吸引力,萌萌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她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要求,无疑,这让她感到兴奋和自豪,当贴画集成厚厚一本时,萌萌每天已能高高兴兴来园,我也收获了萌萌的友谊。她对我也产生了亲近感,愿意与我聊一些家里的事,还为我唱喜欢的歌曲,回到家开始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师生间的亲密关系为我帮萌萌摆脱依恋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构建和谐的幼幼关系,帮萌萌产生集体归属感。
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孩子年龄虽小,他们同样有在群体中不断进行感情交流的需要,这样才能健康发展。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本来就缺乏安全感,如果再在环境里受到冷落,很容易对集体产生排斥心理,对有恋物行为的孩子孩子来说势必会加重恋物的程度。通过观察我发现,也许是受到家长不当言行的影响,萌萌觉得有依恋物是件不光彩的事,每次上床睡觉,她都会飞快地将棉毛衫塞进被子里,小眼睛紧张地观察周围的伙伴,唯恐被其他小朋友发现而嘲笑她。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早已发现了萌萌的“与众不同”,他们在观察,在关注教师对此事的态度。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对待这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时,教师仍能宽容、接纳,不歧视、不嘲讽,这样的态度可以直接感染孩子的情绪情感,由于我对萌萌的行为“视而不见”,孩子们也自然地接受了她。
另外,我还有意识的组织一些合作游戏,一方面促进萌萌与其他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将萌萌的注意力从依恋物吸引到游戏中来。例如游戏《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位好朋友……”随着欢快的律动,萌萌在教室里穿梭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友谊在互动中悄然建立。
我鼓励孩子们在园过生日,在生日时给好朋友送上一句祝福、一个香吻、一张自己画得画,处处体现伙伴间的友爱。记得在萌萌过生日时,全班每位小朋友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绘上美丽的图案,然后由老师将三十几张纸条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根美丽的项链,当项链挂在萌萌胸前时,她激动的小脸通红,内心一定充满了温暖。
就这样,在我精心打造的友爱氛围中,萌萌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和敌对,渐渐融入到集体中。
3.3 强化优势智能,帮萌萌增强自信心。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中我深受启发,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为八大智能,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是不一样的,而且优势智能的发展可以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我是否可以尝试通过发现萌萌的优势智能从而帮助萌萌摆脱依恋物呢?根据长期观察,我发现萌萌的肢体运动智能较好。她动作灵敏,一些较难的动作,技巧一学就会。同时,她依恋棉毛衫,我们可以看出她又是一个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的孩子。从多元智能的理论学习,我知道:要想让孩子充满自信,就必须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记得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分组玩“雁落平沙”的游戏,游戏要求孩子们单脚站立,谁坚持的时间长为胜。每组胜出的一人再与其他组的小朋友比,直到选出班中的冠军。几轮下来,萌萌成了最后的赢家,当我把冠军的“小皇冠”戴在她的头上时,她高兴的一直呵呵笑,激动地不知怎么站才好。平日里我给萌萌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领操,给大家表演小舞蹈等等,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萌萌的自信心增强了,对依恋物的依恋明显减弱,一次中午棉毛衫忘家里了,在老师的陪伴下,她竟然能安然入睡。
3.4 家园合力,淡化孩子对依恋物的依恋,帮萌萌和棉毛衫说再见。
经过了半年的教育准备,我觉得帮萌萌彻底摆脱依恋物的时机成熟了。我把即将实行的计划与家长充分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我要求家长在实行纠正计划期间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睡觉之前给孩子讲讲故事。在孩子急切地需要棉毛衫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不再是让孩子继续独自抱着“恋物”睡觉。
这天中午,萌萌抱着棉毛衫躺在被子里唔得一头大汗。我躺在萌萌旁边,故意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热得天,棉毛衫如果变小些就好了。”萌萌瞪大眼睛看着我,不知我葫芦里卖的啥药。“萌萌有好办法让棉毛衫变小吗?这样抱着就不热了?”萌萌想了想摇摇头。“我有个好办法。”我故作神秘的趴在萌萌耳边说:“你可以让妈妈把棉毛衫的袖子剪下来,只抱着袖子睡觉肯定不热。”“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在得到萌萌的同意后,我又添上一句。果然,第二天萌萌带着一只棉毛衫的袖子来了,情绪很稳定。又过了两周,假期将至,我和萌萌商量着能不能把她最爱的棉毛衫的袖子一分为四,做成四个小包包,送给三位老师做礼物,这样假期里老师想念萌萌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包包了。萌萌很豪爽地接纳了我的建议。看着手里的小包包,我和家长都很激动,我的最终目的是把依恋物越变越小,逐渐淡化孩子对依恋物的依恋,直至摆脱依恋物。假期回来后,我通过“好朋友互换心爱礼物”的活动用一个漂亮的水果娃娃换走了萌萌手里的小包包,至此,萌萌已经彻底摆脱了依恋物。
在帮助萌萌摆脱恋物行为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他们出现问题时,需要教师的理解、关怀、支持和鼓励,才能顺利地成长。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我,多学习新的知识、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质、多吸收新的教育方法,才能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孩子有能力的帮助。
投稿小常识:
投稿标题栏上应写什么?
投稿标题栏所起的作用是让收件人知道发件人来信目的、概要内容,因此字句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在投稿时,投稿标题下面一般可注明稿件类型、版面(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及邮编,联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