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经典 沐浴书香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dfo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学生掌握了自行阅读、自能阅读的方法技巧,并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一、初识经典,让孩子喜欢阅读
  教师,自古以来就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能。但如今,教师要做的并非仅此而已!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你的课堂才能灵动起来,具有生命力。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要从长远出发,我觉得最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多阅读!
  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有那么多的国学经典,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多接触这些文化,多食这些“精神食粮”,相信我们的孩子对文字、对阅读会有越来越深厚的兴趣,语文学习也会如涓涓细流,润泽我们的心灵。
  1.唐诗宋词,走进一个诗意的世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正因为它的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而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唐诗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源远流长。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初始阶段,我们只要让孩子一遍遍反复地读,引导他们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好画面和情感。
  2.国学经典,感悟一种教育情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许,你经常在课堂上或课外听到充满稚气的朗读声。不错,它们作为我国的国学经典,早已被语文教师列入孩子们的第一本阅读书目,放进了班级书架,放进了孩子们的书包。早自修时,伴着窗外射进来的缕缕阳光,孩子们美美地读着它;课间,作业完成了,孩子们又拿出它,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朗诵着;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们还在背着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它一直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书中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是非善恶、学会了感恩父母、懂得了为人的基本道理。读着它们,孩子们慢慢懂事,慢慢成长。从一、二年级的《百家姓》《千字文》再到高年级的《大学》《中庸》,一路走来,他们阅读着,快乐着。
  3.四大名著,见证一种历史变迁
  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其中的人物更是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如果真要把这几本名著一一看下来,是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的。所以,在看《红楼梦》之前,我精心设计了一节导读课,以“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作为重点的阅读内容,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之后,还让学生了解此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辱兴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蕴藏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教师边引导,边和孩子们一起读,原本很难读的名著没多久就被大家“攻克”了。在此基础上,学生接着读完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二、走进经典,让孩子期待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阅读氛围具有激励学习动机的功能。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较之单纯说教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典阅读,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这部分内容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文学作品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在教学中,要以“趣”激情,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
  1.课前导趣——以情激趣,以趣诱知
  五年级下册,学生再次接触到了宋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读着读着,一幅幅清新、朴实的农家生活画面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从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我知道,他们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上课伊始,我这样引导:孩子们,今天大诗人辛弃疾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的一户农家小院,那儿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长满青草的小溪边有一座茅草屋,那一家人的生活是如此恬静、如此安逸,想去看看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美妙的课堂之旅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2.课中延趣——举一反三,情知合一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的“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壮丽景象。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读读全诗,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读到“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画面?请学生说说“挂”字的近义词,再进行比较和体会。然后质疑:李白为什么用“挂”而不用“流”或“悬”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但始终没有领会。这时,再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峰顶端喷涌而下,犹如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胜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此逼真的画面,能很快将学生带入意境,相信学生的精神也会因这奔腾不息的庐山瀑布而振奋。
  3.课后留趣——内外结合,兴趣盎然
  四大名著在我国一直备受青睐,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可以说是历久弥新。小学五年级下册,就安排了四大名著的阅读材料。《西游记》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如此优美的文字,孩子们读得不亦乐乎。
  文章结尾,因石猴为众猴寻得“水帘洞”这一安身之处,得到众猴拥戴,称作“美猴王”。学到这儿,一个顽皮、机灵、勇敢的猴王形象跃然纸上,深受学生喜爱。这时,我顺水推舟,说道:“这个故事,只是《西游记》的一个开头,它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魅力可不仅仅在此哦!像‘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打白骨精’等,都是不朽的名篇。如果大家想看,我们何不利用图书馆这一资源,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呢!”经我提醒,中午图书管理员就为大家借来了《西游记》,一拿到手,都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   三、享受经典,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阅读是一种兴趣,是一种情感的沉淀,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这就要求在注重课堂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拓展阅读。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最朴素、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的“身先士卒,引领示范”。当每一位教师都津津有味地阅读时,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拿起书本,和老师一起静静地阅读。
  1.同背经典——让书香弥漫教室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得最多的经典文字,当然要数古诗词了。小学高段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积累,都已经记住了许多的诗词。除了朗读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如果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学生的背诵热情便容易激发了。早自修,教师可以先带个头,背上两句,学生接着背;阅读课,除了学生自由阅读外,也可以穿插一些诗词的背诵;班队课,也可以设计相关内容,对部分整理和归类古诗词进行复习,采用小组竞赛的办法,背诵古诗。师生同背经典,打开万卷奇书,接通千年历史,相信,经典之精髓定能在学生身上得以传承。
  2.同读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名著需要潜进心去。但不要说是学生了,就是成人有时也很难耐心埋头于一本名著的阅读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同读名著,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我校的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读《战争与和平》,一开始她就告诉学生:这本书非常难读,老师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用了很大的毅力,才断断续续读完的,如果你没有这个耐心和决心,最好不要选择这本书,不要去吃这个苦。教师的这招“激将法”果然灵验,班里竟有一半学生通读了这部作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该教师不断地穿插着选读一些片段,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终于扶着学生读完了该作品。
  五年级下册,编者为孩子们安排了一系列的经典阅读作品,特别是第七单元的“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单元学习结束,孩子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还是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于是,我们又借来了《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由此,大家感觉到时光是如此短暂而又美好!
  3.亲子共读——让书香飘满家园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的第一场所。“亲子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从班级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以来,家长们大力支持,买书、读书已形成习惯。施喆家长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静静地与孩子共同阅读,不但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在轻松享受着陪孩子读书的那份幸福。”吴晨栎家长说:“在和女儿一起阅读的同时,自己仿佛也回到了少年时代;因为阅读,我们母女成了一对好朋友。”能够亲子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为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
其他文献
本年度讨论以2017年版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指标及其实施方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附录1、附录2]为参考,探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如何体现体育核心素养等问题。理论研究者可侧重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基层研究者则可侧重于实践操作层面的分析或以“案例与分析”形式呈现。  第三期:如何根据“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要素中层级较高的一种能力。2011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段的概括能力培养是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过程并未得以充分展开,具体表现为教师对阅读能力要素认识的不清晰,学生缺少概括
一只叫紫岚的母狼,漂亮、聪明、有野心。它时刻铭记着丈夫黑桑想要成为“狼王”的遗愿,希望黑桑的未酬壮志,在它们的孩子身上得以实现。紫岚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大白狗虎视眈眈的注视下,艰难地产下了自己的孩子,其中一只雄性的小狼不幸夭折。它最偏爱黑仔并有意培养,可是,这个最有可能成为狼王的幼仔,却被金雕夺去了生命。紫岚只得转而培养蓝魂儿,可在狼群中渐渐崭露头角的蓝魂儿最终命丧猎人的机关。被逼入绝境的紫岚
据说,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虽是极而言之,却说明经典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存在物对于民族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传统国学经典诵读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落实,但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校园里传来国学经典诵读声的同时,也出现了如过程繁杂、死记硬背、歪曲误读、
困境:作茧自缚     跟随特级教师虞大明在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学习期间,在虞老师的指导下,我上了《两只小狮子》一课。《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不同的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勤-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
【设计意图】  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性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课并不是科学知识探究课。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对课文中的有些农业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而且农业知识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怎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了解农业科技知识的同时,不忘语文的本性——字词认识与书写、朗读、语言的积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参观农业展览馆为线索,以朗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分散识字、观察插
人教版三下《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孤儿院里的孤儿阮恒为救护受重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挽救同伴生命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从而体现崇高的友情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反复诵读课文,查找资料,精心设计了一份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时,我却发现自己的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只想着如何把这篇文章上得感人,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理解的程度。我让学生抓住阮恒“克服献血的疼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结合文本语境和汉字文化语境理解“窜”“此”“乐滋滋”等字词的意思,书写“守”“丢”。  2.通过分层次朗读、复述,理解故事内容和题目意思。  3.通过情境劝说,理解寓意,懂得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在课前游戏中识字    1.师:老师想去一片小树林和田野,谁能满足老师的心愿,画出一片树林和田野?(指名学生画)  2.师:老师在树林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行的,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或者助推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来,又可以当做作文教学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随时动笔,提高学生学写书面语言的能力。三年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配套作业本中,都多次出现各种随文练笔作业,有的则是以“我想对×
摘 要:2015年是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展的一年,也是实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1 X”模式探索的一年。实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1 X”模式对以往的体育课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其“1 X”模式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并落实和延展了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丽水实验学校;体育课程;课程改革;“1 X”模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