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选点”艺术浅谈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什么”远比“怎么教”重要,因为“教什么”是教学达成的目标,而“怎么教”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教什么”涉及到“选点”。何为“选点”?即选择课文“最有价值点”。这是我们备课首先需要考虑的。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一篇课文它仅是一个例子。入选教材,编者是想让你从中教会学生某一知识、能力点还是感悟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需要老师做出判断。所以,“选点”的本质就是选择教学的重点!只有“点”选准了,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有针对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一、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部分教师拿到课文时,往往孤立地解读文本,总觉得要讲的内容太多,不会取舍,从篇章结构、表现手法到字词面面俱到,把所谓的“考点”条分缕析地全部拿出来,以为这篇课文就明朗了,就清晰了,自己就“安心”了。其实,这种不加取舍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贪多求全,这是语文教学的大忌!
  语文课“教什么”?这里得分清什么是“教材内容”,什么是“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是作家作品呈现的内容。作家写作时不会预见自己的作品以后要让老师当教材去教,让孩子们当教材去学,作家并不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写作的。而教学内容则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的要求学生学习的那些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所以教师教学就得有“挖掘”“选择”“取舍”,就得选取“最有价值的东西”。课堂教学的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原因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对“教什么”这个方向性问题缺乏足够重视。
  二、如何选准“价值点”
  1.挖掘文本最有价值点
  文本自身价值点,即文本自身体现的某一语文知识能力点或作者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但文本价值可能是多方面的,此时教师就得取舍,选出最有价值点。在实际教学中,它或表现为学生的重难点,或表现为教师力求灌输的人文品质。
  高中语文第二册散文《故都的秋》(郁达夫)有一个文眼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然而这“悲凉”则是人的感受,为什么郁达夫喜欢“悲凉”?这无疑是教学的一个疑难点,也就是最有价值点。于是我设置了一个探究题:“‘清’、‘静’让作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味的浓厚,但作者为何对北国秋的‘悲凉’情有独钟?”通过对文本的挖掘,师生共同探讨,达成如下共识:
  (1)郁达夫的“悲凉”是秋景的悲凉。悲凉在秋槐的每一朵花蕊中,在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在秋雨的每一滴雨珠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中,特别有味!(原文找)
  (2)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给他的影响(原文找)
  (3)作者的人生经历(教师补充):早年丧父、体弱多病,让其忧郁苦闷,多愁善感。16岁留学日本,十年的光阴饱尝了一个弱国子民在异域所遭受的种种欺侮和耻辱。他在小说《沉沦》中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同样,笔者在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选取了“反复品读,体味青年毛泽东高远志向,博大胸怀”作为一个“价值点”。为什么呢?作为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新诗的第一篇课文,《沁园春·长沙》无论是析意象,还是炼语言,都不具有典型性,但编者把它放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无疑有其它的“價值点”,即把握青年毛泽东对人生的思考,对世界的看法,从而引导高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于是笔者设置了这么一个简案:
  【导入】
  有这么一首《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作者就是少年毛泽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文,感悟作者情怀。
  【自主学习】
  (1)反复品读:读出情感,读出气势(自读、抽读、齐读)
  (2)面对生机勃勃的秋景,毛泽东有何思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词的下片回答了“谁主沉浮”吗?这些青年具有怎样的特征?
  【拓展延伸】
  面对中国革命的未来,32岁的毛泽东表现出了一个青年具有使命与担当,一种高远志向和博大胸怀。而綦中初42级校友、台湾大法官杨与龄的毕业留言是:“黑云遍布满天,豺狼纵横大地。看,三年的时间又虚度过去!同窗情谊厚,从今话别离,愿同心协力澄神宇,扫荡漫天瘴邪气。”
  同学们,刚跨入綦中大门的你们有何理想?请畅谈一下。
  2.学会分解单元目标
  一篇课文“选点”,固然离不开文本内容本身,但它不能孤立存在,它受制于整个教材编排体例,受制于单元教学目标。编排体例是能力素养的总目标,单元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文本则是单元目标的再分解。
  高中语文单元体例是以“文体”来安排,一个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共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如果不会分解每课的“价值点”,教学就会千篇一律。
  如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现代新诗”,其单元目标阐释如下:“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研读之后,我把它有效分解为:
  通过分解,每一篇课文一个重点,共同形成“现代新诗”的教学网状图。不仅避免了教学中千篇一律的枯燥,而且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加强了。
  3.具备课标、考纲意识
  “课标”是一个学科能力、素养的总要求,让你的教学高瞻远瞩;而“考纲”则是高考的指南,让你的教学更具实效性。具备了课标、考纲意识,我们的教学才更具高度、更有效。
  高中语文第一册四单元“新闻报告文学”单元,第二册四单元“演讲”单元,教师需选取一至二篇课文,对新闻标题的新颖性,新闻的组成要素,演讲词的特点,演讲词如何写等进行教学。因为即使高考不考,但在生活中运用极广。这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很有必要。这就是课标意识,也是两个单元的“价值点”。
  而古文《张衡传》中“三辅”“太学”“公车”“下车”“乞骸骨”等文化常识,是高考要求必须掌握的。这些文常点就是此文的价值点,也就是我们教学的“选点”。
  有人说,文本解读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笔者想指出的是,“哈姆雷特”决不能变成“李尔王”因此,解读教材真正找准文本的“价值点”,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群体,要关注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正视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专业知识过关而人文精神断裂的问题和缺陷,采取有效的人文教育策略和手段,以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  一、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  1.注重对中职学生的道德培养。在中职语文教学课程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内容,通过富于人生哲理的语文篇章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诵读就是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就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来对文字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思想内容,让学生获得语文课本中的诸多信息、知识,以达到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诵读作为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  一、营造诵读氛围,明确诵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语感的培养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法。有人说语文教学就是要抓语言,语言教学就是要抓语感,语感教学就是
【背景】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受此启发,讲授新课之前,我会安排学生自学,并且要求每人提出三个疑难问题上交。提出问题的质量往往决定着
为了研究高压电脉冲水压致裂煤体的机理和作用,在高压电脉冲水压致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3 MPa静水压力、不同放电电压条件下煤样的压裂试验。通过压力传感器记录了煤样孔底脉
水轮机调速器知识问答(八)—电液调速器运行中常见故障的处理;手动开、停机的操作方法 1.DT电液调速器在运行中容易产生哪些主要故障?其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电液调速器在运行中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三生三世的爱恨纠葛。该电视剧在叙事结构上十分新颖,构思独特,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电视剧的实质就是叙述故事,而课堂教学可看作宏观的故事系列,以文字、图画、声音为媒介,从现实故事入手,进而引申至知识文本故事,最后又回归生活故事。  一、课堂教学的故事结构  1.课堂教学之“事”  如果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个文本故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长期以来,我国都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笔者意识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此,从多个方面、数个角度进行了改善和革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初中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既
据苏格兰政府报告,苏格兰一个新的小水电项目已获得政府批准。该小水电项目装机5兆瓦,预计将能提供足够的可再生能源。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相当于100%的电力需求来自可再生
1试点基本情况湖南省首批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电站23座,改造前总装机容量8.98万千瓦,改造后总容量达到10.81万千瓦,增加1.83万千瓦;改造前近3年平均年发电量3.12亿千瓦时,改
介绍了大容量轴流式水轮发电机转子的结构特点。以在深溪沟水电站的应用为例,综述了该水轮机转子支架、转子磁轭、转子磁极的设计特点,以及大型圆盘式转子支架的现场焊接组装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