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类连接体受力分析的探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w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近几年高考中常出现的一类连接体的受力分析题,通过归纳、分析、拓展,从而探究连接体中的隔离法和整体法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物理独特的思维魅力和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隔离分析法;整体思维法;思维拓展
  受力分析历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侧重点。翻看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发现其中一类连接体的受力分析受到众多命题者的青睐,那就是在斜面体上放置一物体,或静止、或运动、或加上某一方向上的力,再来分析此物体的受力情况或斜面体的受力情况。下面笔者就此类问题的受力分析探究如下,欢迎同行们的指正与补充。
  一、对斜面体上小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1.(2011年安徽理综卷第14题)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1所示。则物块()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例2.(2013广东理综卷第20题)如图2,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
  A.P向下滑动
  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例3.(2012年安徽理综卷第17题)如图3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A.物块可能匀速下滑
  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
  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D.物块将以小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
  解析:例1与例2的解法类似,对物体m、物体P而言,在固定的斜面上静止,意味着其所受的静摩擦力Ff =mgsinα≤μmgcosα(一般来说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μmgcosα),因此μ≥tanα,无论是上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或轻放一质量为m′的Q,均不会使其改变静止的状态。即:(mg+F)sinα≤μ(mg+F)cosα;(mg+m′g)sinα≤μ(mg+m′g)cosα。就这一情形,还可拓展。当例1、例2中的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m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或P上加一质量为m′的物体Q,物体m、物体P还是会匀速下滑,因为mgsinα=μmgcosα,一定存在(mg+F)sinα=μ(mg+F)cosα或(mg+m′g)sinα=μ(mg+m′g)cosα。
  再来解析例3中的情况,m原来匀加速下滑,mgsinα-μmgcosα=ma,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后,则(mg+F)sinα-μ(mg+F)cosα=ma′,两式比较得:■=■,即a′>a。进一步拓展,若将例3中的F换成一质量为m′的物体相对于m静止地放上去,且与m相对静止地下滑,则其加速度又将如何呢?原状态:mgsinα-μmgcosα=ma,现状态:(mg+m′g)sinα-μ(mg+m′g)cosα=(m+m′)a′,两式比较:a=a′。此情形也就是连接体的整体法的求解思路。
  二、关于斜面体的受力分析
  例4.如图4,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斜面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当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后,m、M相对于水平面静止,问M所受水平面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是多少?
  解析:整体法:m与M相对静止,看作一个系统,其受重力为(m+M)g,支持力FN =(m+M)g,水平方向不受力,则Ff=0。
  有些学生会错误地认为M会受到m一个垂直斜面向下的压力mgcosα,其水平向右的分力为mgcosαsinα,所以水平面必然会对M作用一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mgcosαsinα,但殊不知m也会给M一个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mgsinα,其水平向左的分力也为mgsinαcosα,故此M所受m所给予水平合力为0,Ff=0,这是隔离体的分析法了。
  例5.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1>m2,如图5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方向不能确定,因m1、m2、θ1、θ2的数值未给出
  D.以上结论都不对
  解析:若采用整体法的思维,将m1、m2、斜面体看作一系统,水平面没有摩擦力。若采用隔离体的思维,分析过程复杂一些,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由此可见,整体法分析,需要物理思想性较强,而隔离法的分析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两者相辅相成。
  例6.如图6,质量为M,倾角为α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斜面体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M依然相对水平面静止,求水平面对M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
  解析:隔离法,如图7,m作用在M上的两个力F1、F2分别为mgcosα、μmgcosα,对m受力分析可知mgsinα-μmgcosα=ma。
  对M受力分析:水平方向:F1sinα-F2cosα=mgcosαsinα-μmgcos2α=macosα,则水平面对M的摩擦力Ff=macosα方向水平向左。
  ■
  图7
  竖直方向:FN=Mg+F2sinα+F1cosα=Mg+mg-masinα。
  整体分析法,将m、M看作一个系统,将m的加速度a分解如右图8,则Ff =ma1=macosα,FN =(M+m)g-ma2=(M+m)g-masinα。
  例7.如图9,质量为M的斜面体始终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1)在m上加竖直向下的力F后,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2)在m上加沿斜面向下的力F后,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3)在m上加一与斜面成β角的力F后,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1)由前面分析可知,m将继续匀整下滑,整体法可得FN=mg+Mg+F,Ff=0。
  (2)加上力F后,m将匀加速下滑,但m作用于M上的压力和摩擦力均不变,则FN=mg+Mg,Ff=0。
  (3)加上力F后,可将F分解到沿斜面向下的力F1=Fcosβ,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2=Fsinβ,其中F1将不会改变m对M的作用力,而F2既改变了m对M的压力,同时也改变了m对M的摩擦力,压力增大了Fsinβ,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增大了μFsinβ,而这两个力沿水平方向分力分别为Fsinβsinα,μFsinβcosα,由题意可知:sinα=μcosα,则:Fsinβsinα=μFsinβcosα,所以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f=0,支持力FN=mg+Mg+Fsinβ(cosα+μsinα)。
  通过以上几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斜面体上加上一个物块,或运动、或静止,的确能延伸出许多物理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又能展现出物理独特的思维魅力,不失为一类好的物理题组,希望通过这几例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提高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们的生命观念,最原始的来自对生命本身的性质的认识,尤其在生命应有价值的理解与判断上。人们对于生命的思想、态度更多地呈现出自然、本能的色彩。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少量诗歌表现了这种原始的对生命本根的追求,而多数诗歌展现了由自然启示而来的宇宙生命或生命的价值。人们透过自然生命的形色,寻求高于本根的价值所在,而使精神有所安顿。关于生命意蕴的思索,由自然生命之情的本根意蕴,上升到精神价值之理的理性思考
期刊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后复习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复习是个体对知识的接受、吸收和内化,它可以使人体验到成功学习的愉悦,也可以为继续学习增强信心。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中学生如何做好英语课后复习,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忆是对课堂知识有效反馈的过程  “回忆”,即课后回忆,即“情景再现”。它是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的内容加
期刊
摘 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法能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获得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  关键词:情境教学;方法;音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期刊
摘 要:所谓的“希望生”各科都有,在英语学科尤为突出,特别是农村中学,比例更高。因此,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面对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那么怎样转化“希望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运用新课标英语教学理论,结合所教的“希望生”,开展了实用性教育,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机会,搭建互帮互助平台及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转化。  关键词:希望生;实用性;自我展示;互帮互助;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关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地图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像的信息量庞大、重要性等,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图像的表达方式上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直观  一、地图的信息量庞大  地图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但一般地图的三要素:指向标、图例、比例尺大致地反映出事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等区域特征。另外,图上信息,如,等高线、河流、聚落、种植业、畜牧业等进一步反应了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呢?这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方法。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入境。那如何让学生“入境”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创造——造境,造境就是围绕某个目的,根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状况,创造某种情境,从而让学生活跃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高效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
期刊
摘 要: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深化化学学习在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外活动;隐形盐;健康饮食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开展研究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三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本里学不到
期刊
对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自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之前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自习目标。  一、自习目标  1.背诵这首诗歌,积累“信”“或”“拔”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领会作品形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明确目标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下面给出的学案。  作者简介:李白,字_____
期刊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敲门砖必须使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自然的、内在的实质性联系,才能掷地有声,为情境而情境,未与数学内容建立内在联系,只是牵强附会。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难点之一《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为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教学目标】  理解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能够初步运用,在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期刊
摘 要: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范读这一教学手段会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魅力的观点。认为通过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多元范读,帮助学生品出作品不同的意境。通过美读触发学生想象,让他们感受作品美。教师范读是既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范读;情感;作品意境;想象;语感  叶圣陶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曾经批评过“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