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信息时代,国有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主动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将之融合到内部管理中,为国企管理水平提升注入活力。而在应用实践中,有的国企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不少问题,这对国企的快速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基于此,文章对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做好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8-0031-03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重重考验,发展机遇与市场风险并存。如何顺应形势的需要,抓住发展机遇,打破市场僵局,这就需要国有企业能够因势利导,快速收集与处理信息,为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提供助力。为此,国有企业需要转变管理观念,重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国企管理效率提升,推动国企长期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各个经营环节相互贯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资源合理运用的管理过程,使企业结构与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促进企业经营质量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经营业绩进一步增长。
(二)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信息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从生产视角分析,信息化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智能化工具基础上,培养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及其方式。它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其重要基础依托于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信息化的实施是通过数据等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理,促进生产生活以及决策方式的改变[1]。
当前,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在企业运营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企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需要借助信息化加强企业管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够转变管理观念,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效率就难以提升,达不到预期管理目标,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是国企运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有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如今,信息化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改变了信息传递路径,促进了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使社会发展进程加快。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收集效率提升
在信息时代,企业搜集信息的渠道很多,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信息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掌握的信息越多,在市场中就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国有企业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了解市场,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此,國有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搜集与处理能力,与市场行情快速对接,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做好市场应对,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促进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提升[2]。
(二)企业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企业决策更加科学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广泛搜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使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准确性更高,更有利于企业做好管理与决策,保证企业决策更加科学,降低决策风险,从而使企业得到良性运转。
(三)优化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质量提升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极大的变革,企业管理由层层传达向扁平化转变,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对国企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重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减少了人为干预的影响,改进了人工管理中的不足,使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3]。
三、国企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出现了较大改变,竞争更为激烈,国有企业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很难与现行的市场趋势相适应,就会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阻碍,因此,必须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有效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然而,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应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一是管理观念尚待转变。在信息化建设中,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有的国企领导对信息化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对企业管理和意义不大,因而,建设资金投入少,硬件也没有进行更新,软件系统落后,管理理念没有转型,部门配合不力,信息化利用水平不高,从而限制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二是信息化管理重点不突出。企业管理体系十分复杂,涉及部门多、层面广,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信息化应用视角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应做到重点突出,重视管理效率与效益提升。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实践经验不足,各个部门对信息化建设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强调部门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强势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满足度高,弱势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在部分国企中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系统融合度低,各自独立运行,极不协调,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在内部不能共享。在信息化管理中,应当突出财务系统这一重点,将业务与财务有效融合,才能使系统管理发挥最佳效益。而在应用实践中,有的国企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功能简单,只做好财务核算工作,没有发挥其预算管理与财务分析作用,影响了系统成效。
三是管理手段缺乏。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工具的结合,对系统要求和操作人员的水平较高,二者缺一不可。而有应用实践中,有的国企在系统建设上存在问题,信息系统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有的企业系统较为先进,而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一些系统功能不会使用,导致先进的系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是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如今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网络运行,保障系统安全至关重要。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安全保障功能差,容易受到网络攻击,系统本身的建设也存在一定漏洞,数据面临泄露与丢失的风险,给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在系统运行中,系统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网络,网络不通畅容易引发数据信息传输不畅;二是系统不稳定,系统故障容易导致运行受阻;三是操作失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数据删除无法恢复,给企业带来风险;四是网络病毒冲击。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国企信息化管理运行,必须高度重视。
四、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框架与管理模型选择
(一)国有企业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问题
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管理水平,能够保证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相融合,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使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相对成熟,信息应用水平逐步提升,为了有序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应当做好信息化管理框架的构建,解决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处理好如下几点:一是战略性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为企业战略服务,为此,要使信息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各环节间能够保持相互连贯,使之与企业战略保持协调一致;二是需求管理。对企业业务目标进行分析,确认信息化管理中应当实现的目标,提升企业绩效。三是规划管理,做好系统规划。四是实施管理,保证信息化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的准确性。五是信息维护管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持信息化的技术优势[4]。
(二)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模型选择
国有企业应当结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型,使之为企业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效能,有以下三种管理模型可供选择。
一是技术系统型。这一管理模型要求企业信息技术相对成熟,认识到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保证信息技术在核心业务中得到应用。这样就能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这一模式在企业经营业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与信息化管理还有一定差距[5]。
二是IT服务型。该模型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作为一种核心手段,应用于企业日常运营。这一模型的信息化级别不是很高,在操作中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
三是战略目标型。该模型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是最为理想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其战略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相统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契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的最佳选择。
五、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思路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认识
国有企业应当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内在优势,从长远角度出发,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当组织信息化管理专业培训,国企领导要带头参加,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宣传,明确各个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做好沟通与协作,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6]。
(二)做好定位,突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点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国有企业应当结合财力状况与现有技术能力,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做好定位。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国企应当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定位,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与预期效果,有针对性地稳步推进。二是明确管理重点,选准切入点。要以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强国企财务管控,促进财务管理效率提升。在系统建设方面,要选择国产大品牌、有后续保障的财务软件,有预留接口,能够进行系统升级,增强系统的实用性。三是构建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国有企业内设机构多、占用的资源广,经营涉及较多的复杂业务,对于实力充分的国有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开发功能齐全的财务系统,功能一次性到位,推动信息化管理快速实现,促进企业管理质量提升。可以构建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如将企业信息网、电商平台、网络服务与业财管理融合一体,使信息资源全面共享,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三)完善应用机制,不断扩大信息化的应用范围
建设信息系统是基于实践操作及应用的需要,系统功能如何得以有效发挥,需要通过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扩展,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效果。为此,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系统的应用机制,制定规范化的应用目标及管理制度,有序拓展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完善相关功能。同时,要做好操作人员、相关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根据各自岗位需要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完善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此外,应当对操作权限进行科学设置,责权相符,实行相互牵制,做好授权管理,加强内部监督,降低操作风险。
(四)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提高安全等次
在网络运行环境下,信息化系统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多,安全防护难度更大。为此,国有企业要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系统安全等次,增强安全防护能力。一是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要保证网络系统畅通,还要保证网络系统免受黑客攻击,应当配置网络防火墙,配备网络防护软件,提升网络安全等级。二是不断进行系统优化升级。要保证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在运行中对系统功能进行检查,评估系统风险,改进系统漏洞。三是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操作风险提示,防范操作风险。四是做好网络病毒查杀工作。系统管理员要做好网络维护工作,对服务器进行杀毒保护,防止病毒破坏。同时,系统管理员要提醒相关操作人员注意做好终端安全防护工作,保障终端安全,并按各自权限做好数据定期备份,防范数据丢失风险。
六、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促進国企管理水平提升,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惠萍.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商讯,2020(36):45-46.
[2] 王永辉.建筑施工企业流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研究[J].营销界,2019(52):242-243.
[3] 郑堃.ERP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4):115-116.
[4] 黎恭俊.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外资,2019(14):38-40.
[5] 仲喆.中国铁路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27(12):32-35.
[6] 乔蕾.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8(35):64-65.
[关键词] 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8-0031-03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重重考验,发展机遇与市场风险并存。如何顺应形势的需要,抓住发展机遇,打破市场僵局,这就需要国有企业能够因势利导,快速收集与处理信息,为企业积极应对市场提供助力。为此,国有企业需要转变管理观念,重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国企管理效率提升,推动国企长期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各个经营环节相互贯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资源合理运用的管理过程,使企业结构与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促进企业经营质量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经营业绩进一步增长。
(二)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信息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从生产视角分析,信息化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智能化工具基础上,培养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及其方式。它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其重要基础依托于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信息化的实施是通过数据等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理,促进生产生活以及决策方式的改变[1]。
当前,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在企业运营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企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需要借助信息化加强企业管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够转变管理观念,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效率就难以提升,达不到预期管理目标,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是国企运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国有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如今,信息化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改变了信息传递路径,促进了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使社会发展进程加快。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收集效率提升
在信息时代,企业搜集信息的渠道很多,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信息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掌握的信息越多,在市场中就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国有企业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了解市场,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此,國有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搜集与处理能力,与市场行情快速对接,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做好市场应对,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促进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提升[2]。
(二)企业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企业决策更加科学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广泛搜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使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准确性更高,更有利于企业做好管理与决策,保证企业决策更加科学,降低决策风险,从而使企业得到良性运转。
(三)优化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质量提升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极大的变革,企业管理由层层传达向扁平化转变,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对国企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重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减少了人为干预的影响,改进了人工管理中的不足,使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3]。
三、国企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出现了较大改变,竞争更为激烈,国有企业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很难与现行的市场趋势相适应,就会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阻碍,因此,必须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有效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然而,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应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一是管理观念尚待转变。在信息化建设中,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有的国企领导对信息化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对企业管理和意义不大,因而,建设资金投入少,硬件也没有进行更新,软件系统落后,管理理念没有转型,部门配合不力,信息化利用水平不高,从而限制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二是信息化管理重点不突出。企业管理体系十分复杂,涉及部门多、层面广,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信息化应用视角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应做到重点突出,重视管理效率与效益提升。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实践经验不足,各个部门对信息化建设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强调部门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强势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满足度高,弱势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在部分国企中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系统融合度低,各自独立运行,极不协调,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在内部不能共享。在信息化管理中,应当突出财务系统这一重点,将业务与财务有效融合,才能使系统管理发挥最佳效益。而在应用实践中,有的国企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功能简单,只做好财务核算工作,没有发挥其预算管理与财务分析作用,影响了系统成效。
三是管理手段缺乏。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工具的结合,对系统要求和操作人员的水平较高,二者缺一不可。而有应用实践中,有的国企在系统建设上存在问题,信息系统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有的企业系统较为先进,而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一些系统功能不会使用,导致先进的系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是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如今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网络运行,保障系统安全至关重要。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安全保障功能差,容易受到网络攻击,系统本身的建设也存在一定漏洞,数据面临泄露与丢失的风险,给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在系统运行中,系统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网络,网络不通畅容易引发数据信息传输不畅;二是系统不稳定,系统故障容易导致运行受阻;三是操作失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数据删除无法恢复,给企业带来风险;四是网络病毒冲击。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国企信息化管理运行,必须高度重视。
四、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框架与管理模型选择
(一)国有企业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问题
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管理水平,能够保证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相融合,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使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相对成熟,信息应用水平逐步提升,为了有序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应当做好信息化管理框架的构建,解决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处理好如下几点:一是战略性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为企业战略服务,为此,要使信息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各环节间能够保持相互连贯,使之与企业战略保持协调一致;二是需求管理。对企业业务目标进行分析,确认信息化管理中应当实现的目标,提升企业绩效。三是规划管理,做好系统规划。四是实施管理,保证信息化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的准确性。五是信息维护管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持信息化的技术优势[4]。
(二)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模型选择
国有企业应当结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型,使之为企业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效能,有以下三种管理模型可供选择。
一是技术系统型。这一管理模型要求企业信息技术相对成熟,认识到信息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保证信息技术在核心业务中得到应用。这样就能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这一模式在企业经营业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与信息化管理还有一定差距[5]。
二是IT服务型。该模型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作为一种核心手段,应用于企业日常运营。这一模型的信息化级别不是很高,在操作中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
三是战略目标型。该模型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是最为理想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的核心,其战略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相统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契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的最佳选择。
五、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思路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认识
国有企业应当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内在优势,从长远角度出发,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当组织信息化管理专业培训,国企领导要带头参加,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宣传,明确各个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做好沟通与协作,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6]。
(二)做好定位,突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点
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国有企业应当结合财力状况与现有技术能力,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做好定位。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国企应当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定位,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与预期效果,有针对性地稳步推进。二是明确管理重点,选准切入点。要以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强国企财务管控,促进财务管理效率提升。在系统建设方面,要选择国产大品牌、有后续保障的财务软件,有预留接口,能够进行系统升级,增强系统的实用性。三是构建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国有企业内设机构多、占用的资源广,经营涉及较多的复杂业务,对于实力充分的国有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开发功能齐全的财务系统,功能一次性到位,推动信息化管理快速实现,促进企业管理质量提升。可以构建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如将企业信息网、电商平台、网络服务与业财管理融合一体,使信息资源全面共享,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三)完善应用机制,不断扩大信息化的应用范围
建设信息系统是基于实践操作及应用的需要,系统功能如何得以有效发挥,需要通过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扩展,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效果。为此,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系统的应用机制,制定规范化的应用目标及管理制度,有序拓展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完善相关功能。同时,要做好操作人员、相关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根据各自岗位需要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完善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此外,应当对操作权限进行科学设置,责权相符,实行相互牵制,做好授权管理,加强内部监督,降低操作风险。
(四)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提高安全等次
在网络运行环境下,信息化系统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多,安全防护难度更大。为此,国有企业要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系统安全等次,增强安全防护能力。一是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要保证网络系统畅通,还要保证网络系统免受黑客攻击,应当配置网络防火墙,配备网络防护软件,提升网络安全等级。二是不断进行系统优化升级。要保证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在运行中对系统功能进行检查,评估系统风险,改进系统漏洞。三是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操作风险提示,防范操作风险。四是做好网络病毒查杀工作。系统管理员要做好网络维护工作,对服务器进行杀毒保护,防止病毒破坏。同时,系统管理员要提醒相关操作人员注意做好终端安全防护工作,保障终端安全,并按各自权限做好数据定期备份,防范数据丢失风险。
六、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国有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促進国企管理水平提升,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惠萍.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商讯,2020(36):45-46.
[2] 王永辉.建筑施工企业流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研究[J].营销界,2019(52):242-243.
[3] 郑堃.ERP信息化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4):115-116.
[4] 黎恭俊.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外资,2019(14):38-40.
[5] 仲喆.中国铁路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27(12):32-35.
[6] 乔蕾.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8(3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