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期召开的国际能源署部长级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就中国的能源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关于中国能源的基本状况
多年以来,中国能源工业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能源产量逐年增加,结构有所优化,节能工作成效显著,环境问题得到重视。但是,中国在能源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能源生产和供应面临资源约束,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石油进口逐步增加,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过大,可再生能源比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大;能源开采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比相对较低。总体上看,煤炭将一直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关于能源政策
从长远出发,为了实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约4万亿美元的总体目标,中国政府将始终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各项政策措施和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克服和解决能源领域存在的问题,确保能源安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的能源。
1.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发。《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要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探明储量,提高国内产量,保持国内资源供应的主导地位。
2.优化能源结构。以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化为目标,加大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力度。还要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鼓励发展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通过在制造业、交通和住房等领域改进技术、健全法规、加强执法、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建设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更加灵活的价格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到2020年以能源需求翻一番保障GDP翻两番的目标。
4.重视环境保护。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能源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通过采取多项措施,例如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应用,严格控制各种能源污染物的排放,制定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降低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保障能源安全。为了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逐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同时,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安全问题和可靠能源运输体系建设。
6.鼓励和指导能源产业多元化投资。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加大电力、煤炭、石油等领域改革的力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培养企业成为能源产业发展和投资的主体。目前,企业通过使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已在中国能源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政府也鼓励外国公司以多种方式投资于中国能源项目。
关于对国际石油价格的看法
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虽有所增长,但石油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国内资源,去年进口量仅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5%左右。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7%、0.2%,但纽约石油市场价格仍从年初的每桶42美元上升为4月1日的每桶57.27美元。这说明在世界石油供需总体平衡的基础上,影响油价的因素已从供求关系向多种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方向转变,非市场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增大。这一轮高油价的形成与OPEC剩余生产能力降低有很大的关系,还与地区不稳定和投机炒作等因素相关。实际上,油价上涨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关于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及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能源署是集中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组织,在战略石油储备、协调能源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环境和能源信息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非常重视学习上述经验,吸取存在的教训。对加强中国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建议:
1.开展更积极的对话。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长期来看,高油价对石油供需双方都是不利的。如何使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使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实现双赢互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国际能源署作为主要石油消费国的代表,需更积极与石油生产国或组织开展对话。
2.需求侧管理。这是国际能源署成员国之间合作的重要内容。国际能源署成员国通过探讨节约石油的措施和政策,相互借鉴,形成包括国际能源署倡导的需求限制政策在内的行之有效办法,把不合理的石油消费降下来。
3.战略石油储备。中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刚刚起步,国际能源署及成员国在石油储备建设、管理、维护、法规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加强交流。双方有共同感兴趣的议题,包括:节能、可再生能源、信息、统计、长期能源发展趋势分析等。中国希望通过加强多种方式和层次的交流、与国际能源署及其成员国开展更紧密、有效的合作。
关于中国能源的基本状况
多年以来,中国能源工业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能源产量逐年增加,结构有所优化,节能工作成效显著,环境问题得到重视。但是,中国在能源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能源生产和供应面临资源约束,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石油进口逐步增加,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过大,可再生能源比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大;能源开采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比相对较低。总体上看,煤炭将一直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关于能源政策
从长远出发,为了实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约4万亿美元的总体目标,中国政府将始终把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各项政策措施和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克服和解决能源领域存在的问题,确保能源安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的能源。
1.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发。《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要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探明储量,提高国内产量,保持国内资源供应的主导地位。
2.优化能源结构。以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化为目标,加大国内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力度。还要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鼓励发展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通过在制造业、交通和住房等领域改进技术、健全法规、加强执法、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建设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更加灵活的价格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到2020年以能源需求翻一番保障GDP翻两番的目标。
4.重视环境保护。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能源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通过采取多项措施,例如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应用,严格控制各种能源污染物的排放,制定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降低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保障能源安全。为了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逐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同时,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安全问题和可靠能源运输体系建设。
6.鼓励和指导能源产业多元化投资。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加大电力、煤炭、石油等领域改革的力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培养企业成为能源产业发展和投资的主体。目前,企业通过使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已在中国能源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政府也鼓励外国公司以多种方式投资于中国能源项目。
关于对国际石油价格的看法
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虽有所增长,但石油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国内资源,去年进口量仅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5%左右。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7%、0.2%,但纽约石油市场价格仍从年初的每桶42美元上升为4月1日的每桶57.27美元。这说明在世界石油供需总体平衡的基础上,影响油价的因素已从供求关系向多种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方向转变,非市场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增大。这一轮高油价的形成与OPEC剩余生产能力降低有很大的关系,还与地区不稳定和投机炒作等因素相关。实际上,油价上涨已经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关于加强与国际能源署及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能源署是集中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组织,在战略石油储备、协调能源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环境和能源信息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非常重视学习上述经验,吸取存在的教训。对加强中国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建议:
1.开展更积极的对话。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长期来看,高油价对石油供需双方都是不利的。如何使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使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实现双赢互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国际能源署作为主要石油消费国的代表,需更积极与石油生产国或组织开展对话。
2.需求侧管理。这是国际能源署成员国之间合作的重要内容。国际能源署成员国通过探讨节约石油的措施和政策,相互借鉴,形成包括国际能源署倡导的需求限制政策在内的行之有效办法,把不合理的石油消费降下来。
3.战略石油储备。中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刚刚起步,国际能源署及成员国在石油储备建设、管理、维护、法规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加强交流。双方有共同感兴趣的议题,包括:节能、可再生能源、信息、统计、长期能源发展趋势分析等。中国希望通过加强多种方式和层次的交流、与国际能源署及其成员国开展更紧密、有效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