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对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和认识,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享受美的愉悦,美的熏陶,让学生乐意参与,真正得到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精心组织;创新教法;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是对音乐老师的一种挑战。作为音乐工作者,自己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因材施教,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音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欣赏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
一、让学生在“唱”中培养兴趣
音乐主题核心的把握,体现学生的情绪、形象、风格以及学生对音乐印象和认识。把握音乐旋律主题可以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例如学生在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时,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介绍一下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并对歌曲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助学生理解。此曲是一首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在河北省几乎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从小失去亲娘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受到后娘虐待的悲惨故事,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旧社会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歌曲的旋律委婉、低沉、悲惨的情调,渲染了音乐哭诉性地特点。经教师启发后,学生感悟出歌曲的情绪与风格,把握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可见,在教学中,情感的激发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音乐作品有极其丰富的美德内容,可谓五彩缤纷,面对众多审美客体,教师要发挥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陶冶。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出色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快进入音乐情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学习激情的音乐兴趣。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舞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为了调动学生体会歌曲,在上课时,我展示出主题旋律给学生跟琴试唱,通过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在歌唱中富有情感,享受美的愉悦,美的熏陶,让学生产生更浓厚更真切的演唱情趣。
二、让学生在“听”中发挥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及其丰富的,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所听到的、想到的,可以训练学生良好聆听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大自然动物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听”的独特魅力。伴随着课堂欢快的气氛、歌声、歌词、动作、表情,无不展现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纯洁心灵。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准备了一段富有激情的开场白,以此吸引并感染全体学生: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在这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学生们的情感瞬时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嘹亮的歌声唱响《国歌》。
三、让学生在“画”中激发兴趣
小学生情感表现也比较直观,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现,如教唱《长江之歌》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欣赏《话说长江》的音乐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之中。此时,教师可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给学生介绍作品,那么学生对《长江之歌》的美德感受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在学唱和欣赏过程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关于壮丽山河的图片及录像,并给学生讲解,学生看了听了之后,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真正去参观参观呢?那就请加油吧!”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在教学实践中人常常采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同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音乐用线条描绘出来,绘制出旋律图形谱。比如:《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我首先唱一遍,要求学生仔细地聆听,然后让学生把心中的春天用彩色的画笔展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激励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高了“画”的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对音樂的爱好。
四、让学生在“动”中感受魅力
音乐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采用表演和动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以积极良好的状态投入音乐中。例如学唱《动物说话》时,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增强音乐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欲和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创编出动作,模仿动物,通过表演,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乐曲的艺术魅力。分别几组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创作,顿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表演能力、审美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模仿,更要重视创新,不仅要个人展现,更要人人参与。小学生只有拥有了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才能感受音乐美妙的旋律,对音乐充满激情,更自由地翱翔在音乐的世界里。我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一样,还有许多要我尝试和实践的东西,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活动形式,让小学生在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得到自由、全面、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采用正向、肯定和激励等积极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努力让每个学生绽放出应有的表演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的课堂,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美好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顾通达.听音乐课引出话题一对艺术教学的思考[J].音乐教育,2012(04)
[2]孙丽娟.小学音乐课上我的“妙招”[J].新课程(小学版),2011(18)
[3]朱泽平,廖英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课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精心组织;创新教法;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是对音乐老师的一种挑战。作为音乐工作者,自己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因材施教,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音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欣赏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
一、让学生在“唱”中培养兴趣
音乐主题核心的把握,体现学生的情绪、形象、风格以及学生对音乐印象和认识。把握音乐旋律主题可以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例如学生在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时,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要介绍一下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并对歌曲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助学生理解。此曲是一首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在河北省几乎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从小失去亲娘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受到后娘虐待的悲惨故事,从一个侧面控诉了旧社会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歌曲的旋律委婉、低沉、悲惨的情调,渲染了音乐哭诉性地特点。经教师启发后,学生感悟出歌曲的情绪与风格,把握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可见,在教学中,情感的激发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音乐作品有极其丰富的美德内容,可谓五彩缤纷,面对众多审美客体,教师要发挥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陶冶。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出色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快进入音乐情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学习激情的音乐兴趣。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舞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为了调动学生体会歌曲,在上课时,我展示出主题旋律给学生跟琴试唱,通过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在歌唱中富有情感,享受美的愉悦,美的熏陶,让学生产生更浓厚更真切的演唱情趣。
二、让学生在“听”中发挥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及其丰富的,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所听到的、想到的,可以训练学生良好聆听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大自然动物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听”的独特魅力。伴随着课堂欢快的气氛、歌声、歌词、动作、表情,无不展现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纯洁心灵。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准备了一段富有激情的开场白,以此吸引并感染全体学生: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在这铿锵有力的声音中学生们的情感瞬时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嘹亮的歌声唱响《国歌》。
三、让学生在“画”中激发兴趣
小学生情感表现也比较直观,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现,如教唱《长江之歌》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欣赏《话说长江》的音乐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之中。此时,教师可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给学生介绍作品,那么学生对《长江之歌》的美德感受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在学唱和欣赏过程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关于壮丽山河的图片及录像,并给学生讲解,学生看了听了之后,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真正去参观参观呢?那就请加油吧!”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在教学实践中人常常采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同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音乐用线条描绘出来,绘制出旋律图形谱。比如:《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我首先唱一遍,要求学生仔细地聆听,然后让学生把心中的春天用彩色的画笔展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激励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高了“画”的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对音樂的爱好。
四、让学生在“动”中感受魅力
音乐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采用表演和动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以积极良好的状态投入音乐中。例如学唱《动物说话》时,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增强音乐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欲和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创编出动作,模仿动物,通过表演,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乐曲的艺术魅力。分别几组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创作,顿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表演能力、审美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模仿,更要重视创新,不仅要个人展现,更要人人参与。小学生只有拥有了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才能感受音乐美妙的旋律,对音乐充满激情,更自由地翱翔在音乐的世界里。我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一样,还有许多要我尝试和实践的东西,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活动形式,让小学生在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得到自由、全面、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采用正向、肯定和激励等积极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努力让每个学生绽放出应有的表演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生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的课堂,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美好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顾通达.听音乐课引出话题一对艺术教学的思考[J].音乐教育,2012(04)
[2]孙丽娟.小学音乐课上我的“妙招”[J].新课程(小学版),2011(18)
[3]朱泽平,廖英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课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