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班级集体的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用脑去做。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来探讨,如何在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通过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榜样、提高家园互动质量为策略,从而实现班级常规管理目标。
一、班级的常规管理概况
什么叫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班级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在我们班级内,孩子们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会自己事情自己做。能独立进餐、上厕所,会自己穿衣服,会听音乐排队等。家长对我们常规管理工作也比较满意。我们把每日活动情况发布在家园联系栏中,以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掌握。当然我们也鼓励每位家长可以通过E校平台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回复,使我们能便捷地了解工作中的得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密切了家园的联系。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班级集体的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用脑去做。作为小班的班主任,如何帮助小班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是我们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三、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防范式
有些老师认为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不敢放手让孩子自主地活动。我的搭档教学水平很好,但是她为了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责任,总是不敢放手让孩子自主地活动,从而限制了幼儿灵动性和好学性。
2.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
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现在很多老师是机械地运用说教这一方法解决问题,未能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来进行教育。有时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更多的以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那么幼儿也能更好的接受和了解,从而今后减少类似事情出现,达到尽量完美。
3.榜样示范作用不足
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比如,有些老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自己却和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自然他们也不会认真遵守纪律,久之,幼儿的纪律和身心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二是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只顾着自己讲道理来教育孩子,而忽视了孩子之间的榜样教育,没能让孩子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应该向谁学习。这样会导致孩子榜样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
4.孩子的坚持性差
在幼儿园里,有教师监督,幼儿就能够遵守规则和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一回到家就会变回原形。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理论知识缺乏,对常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能力不能全面理解。
一方面,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能力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教师往往很难考虑到事物的关联性,孤立地看常规。另外,由于自己理论学习的不足,还错误地以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第二,教师缺少榜样示范的正确认识。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影响最显著的榜样是给儿童温暖和关爱的人,拥有更多权力、影响或技能的人,以及与儿童相似的人,或同性别、同龄的人。教师是幼儿最好的行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也没能成为幼儿良好的学习榜样。另外,幼儿同伴的观察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中也有浪费这一资源的做法。
第三,家园合力不足。
一是家园沟通有问题。教师未能让家长明白常规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常规管理的内容。因此家长不能做到同步教育。
二是家长的观念问题。有不少家长认为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的事情。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师幼关系和谐是常规管理的奠基石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我班在孩子入学前,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孩子入园前我们召开家长会,邀请孩子和家长参观幼儿园,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儿园。入园后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来打动孩子的心,对一些生活动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哭闹的孩子教师要多关心、多体贴,使孩子们心里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另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班级治理的要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治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脚步。那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适应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呢?首先,治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治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治理者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天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治理者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熟悉、观念调整之后,治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要害,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三)给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机会和放手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
体现幼儿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常规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一是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三是幼儿更能明白常规的意图与价值。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那么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知识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增加了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常规的主动建构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采取有效的手段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做个“勤”老师促进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
二是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进餐常规。
三是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
四是将评比奖励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自觉意识。
五是班级常规管理个性化。
(五)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具体健康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教师要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首要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好幼儿的表率。如教师不让幼儿挑食,那么教师自己便不能挑食。能够最有效地管理幼儿,并能使幼儿对老师更信任、更尊重。另外结合班内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从而激发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形式给幼儿以榜样示范。如通过故事讲述《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可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或以表演形式把故事陈述出来,榜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示。如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来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以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常规管理
家园的密切配合对小班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起着润滑和推动的作用。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在家庭中请家长保持和幼儿园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总之,想要解决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增加教师的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其次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用理论充实大脑,用理论发现问题,用理论指导行动;再次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摸索出一套适合孩子发展的方法。外在的强化和模仿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自律道德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出路是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而不是机械死板地灌输规则。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教师应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班级的常规管理概况
什么叫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班级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在我们班级内,孩子们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会自己事情自己做。能独立进餐、上厕所,会自己穿衣服,会听音乐排队等。家长对我们常规管理工作也比较满意。我们把每日活动情况发布在家园联系栏中,以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掌握。当然我们也鼓励每位家长可以通过E校平台对班级的常规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回复,使我们能便捷地了解工作中的得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密切了家园的联系。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班级集体的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用脑去做。作为小班的班主任,如何帮助小班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是我们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三、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防范式
有些老师认为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容易发生意外。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不敢放手让孩子自主地活动。我的搭档教学水平很好,但是她为了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责任,总是不敢放手让孩子自主地活动,从而限制了幼儿灵动性和好学性。
2.缺乏有效引导幼儿的方法
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现在很多老师是机械地运用说教这一方法解决问题,未能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来进行教育。有时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是自己向幼儿讲过的规则,幼儿就没有理由明知故犯。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更多的以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那么幼儿也能更好的接受和了解,从而今后减少类似事情出现,达到尽量完美。
3.榜样示范作用不足
一是教师的榜样力度不足。比如,有些老师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自己却和一个教师肆无忌惮地聊着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自然他们也不会认真遵守纪律,久之,幼儿的纪律和身心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二是没有创造幼儿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看到,有些教师只顾着自己讲道理来教育孩子,而忽视了孩子之间的榜样教育,没能让孩子明白最合适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应该向谁学习。这样会导致孩子榜样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
4.孩子的坚持性差
在幼儿园里,有教师监督,幼儿就能够遵守规则和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一回到家就会变回原形。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理论知识缺乏,对常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能力不能全面理解。
一方面,由于理论学习的不足,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能力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教师往往很难考虑到事物的关联性,孤立地看常规。另外,由于自己理论学习的不足,还错误地以为常规教育就是管住孩子。
第二,教师缺少榜样示范的正确认识。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影响最显著的榜样是给儿童温暖和关爱的人,拥有更多权力、影响或技能的人,以及与儿童相似的人,或同性别、同龄的人。教师是幼儿最好的行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也没能成为幼儿良好的学习榜样。另外,幼儿同伴的观察学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中也有浪费这一资源的做法。
第三,家园合力不足。
一是家园沟通有问题。教师未能让家长明白常规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常规管理的内容。因此家长不能做到同步教育。
二是家长的观念问题。有不少家长认为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的事情。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师幼关系和谐是常规管理的奠基石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我班在孩子入学前,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孩子入园前我们召开家长会,邀请孩子和家长参观幼儿园,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儿园。入园后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来打动孩子的心,对一些生活动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哭闹的孩子教师要多关心、多体贴,使孩子们心里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另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班级治理的要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治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脚步。那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适应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呢?首先,治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治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治理者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天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治理者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熟悉、观念调整之后,治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要害,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三)给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机会和放手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
体现幼儿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常规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一是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二是制定的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三是幼儿更能明白常规的意图与价值。如果教师能够给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那么幼儿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知识和能力。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增加了与同伴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常规的主动建构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采取有效的手段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做个“勤”老师促进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
二是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进餐常规。
三是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
四是将评比奖励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自觉意识。
五是班级常规管理个性化。
(五)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具体健康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教师要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首要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好幼儿的表率。如教师不让幼儿挑食,那么教师自己便不能挑食。能够最有效地管理幼儿,并能使幼儿对老师更信任、更尊重。另外结合班内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从而激发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形式给幼儿以榜样示范。如通过故事讲述《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可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或以表演形式把故事陈述出来,榜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示。如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来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以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常规管理
家园的密切配合对小班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起着润滑和推动的作用。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在家庭中请家长保持和幼儿园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总之,想要解决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增加教师的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其次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用理论充实大脑,用理论发现问题,用理论指导行动;再次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摸索出一套适合孩子发展的方法。外在的强化和模仿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幼儿规则的主动建构和自律道德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出路是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而不是机械死板地灌输规则。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教师应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