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过去的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特别是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因此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现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时,在教案的预设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1.访一访,认知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有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不清楚、不明确,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金色的鱼钩》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红军长征的一些影像资料,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再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了解一些红军长征的事情。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革命战士之间同甘共苦、互相关爱、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学生也兴趣盎然,可谓一举多得。
  2.演一演,再现生活。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既能满足现在这一代学生的表演欲望,又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语文教材选定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的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小苗与季羡林先生对话的情景,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老师进行采访。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中季羡林爷爷所说的读书方法的理解,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学一学,体验生活。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领会也均是如此。例如,在《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布置学生回家后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和家人、和朋友一起品茶,然后再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二、让语文教学展现生活
  “生活需要有心人,一个人如果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受,那么他将来将无法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知识供学生可看、可学、可记、可用。所谓“事事留心皆学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让语文教学展现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很多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在学校里有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老师,有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勤奋学习的学生,天天发生许多新鲜事。这些生活实际,都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帮助。
  2.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这样一来,必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一是让学生纠正错别字,可以组织学生对错别字进行统计,可使这样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二是收集、学习、欣赏经典的广告词,让学生学习、理解、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总之,生活是离不开语文的,语文在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快乐地生活。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在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也许有很多人都忽视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小诗,毕竟没有燕许大手笔的劲健,没有李白、杜甫的才情,没有白居易的针砭时弊。可是,她却一枝幽艳,别有韵味,实在是不容易啊!  平淡中有至味  本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却涵盖了叙事诗的要求:人物、情节、环境、内容。其秘密何在呢?就在于诗人贾岛独具匠心的运用问答体——写答而暗写问,寓问于答。  首句“松下问童子”,虽省略了“我”,即寻隐者
期刊
教育,家校双方缺一不可,那就决定了家长、学生、教师必须构建一个良性而稳固的“铁三角”,才能使教育得以稳步实施,使学生逐渐成长。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作为“铁三角”中重要的一点,身为老师,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交流,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就是应该明确“位置”,才能让沟通顺畅。  一、明确自身位置,建立良好形象  教师和家长的每一次见面,
期刊
文章的头开得好,自然就越写越顺,读者也爱看,头若开得不好,写时定会步步为艰,读者就会不满意。正因为开头重要,所以写文章的人没有不注意开头的。  先说一个例子——  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足足酝酿了四年,可是动笔时,却怎么也开不好头。  他苦恼极了。  一天,他走进大儿子的屋子,看见大儿子正在读普希金的小说。托尔斯泰拿过书,随便翻翻。他的目光停留在《宾客齐集在别墅中》这个片段上,那里的开头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众多教师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课前进行有效的准备是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切实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什么、评价什么、达成什么”的
期刊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有一类诗作抒写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这种方法称之为“对写法”。品读这类诗作,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主人公的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
期刊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表格题频频亮相,它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表格来源于社会生活,它通过数字的变化来反映事物的特点、数量及其变化发展,从而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表格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把表格题做好并非易事。他们在审题、分析数据、整合信息、表述答案各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由此看来小表格暗含大文章。
期刊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到元曲;从屈原到李白、杜甫再到苏轼、李清照,众多诗人的人格思想熠熠闪光,产生、流传在华厦大地的诗作,灿若星河,诉说着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际遇。学习古典诗词,能增长学生的见识,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一、古韵悠悠,引人入胜  我国古代的诗词在产生的最初阶段总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诗词是可
期刊
聪明的教师在教学里为学生传授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作为新生代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拥有前者的“聪明”,而且还必须具有后者的“伟大”。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亮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伟大”的教育者呢?  一、让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亮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论语》中也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期刊
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知识性、人文性、自主性。学生从语文课堂中所获得的收益,最大程度来源于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高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成为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学生的阅读习惯日渐丢失,阅读能力日渐减弱,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曾在牌头教办举行的“中小学课堂衔接”的活动中听取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课,诧异地发现同样的课程,小学
期刊
一、个案基本情况  奇奇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独生子。他聪明伶俐,活泼大方,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敏捷,但是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较差,情绪忽高忽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人际关系较差。奇奇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非常注重奇奇的兴趣爱好,但是对奇奇的生活、行为方面管理过于宽松。  二、问题行为表现  1.生活学习习惯较差。奇奇有一段时间因患感冒时常流鼻涕,每当鼻涕流出时总是随处乱抹,甚至在衣服上乱擦,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