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学生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成为参与课堂评价的主体之一。所以,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由学生来评价,我们的教师在一节课上完之后,不妨听听学生的心声!
  一、听学生的直观感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节课怎么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诀,那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一个学习过程的态度或感觉。一节课下来,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他们最想倾吐的,往往是他们对本节课直观、感性、极富情绪化的个性体验。我认为学生是否快乐应该成为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重点。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快乐,那绝对不是好课。这时,学生不快乐的情绪就应该促使教师寻找导致课堂失败的根源所在。
  首先,不能让学生接受的课学生不会快乐。让学生能很好地接受,这是教师们的课是一节好课最起码的标准!否则,那只能说是一节失败的课!毕竟教师上好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越活跃越好,一味追求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把握和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更谈不到设身处地考虑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以及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如何帮助学生去克服这些障碍。
  其次,没有挑战性的课学生不会快乐。有些课,学生接受还不错,作业反馈良好,可问起学生的感受却是没意思、不快乐,反观这些课堂往往会发现一个共同缺点:教学按部就班,课堂无挑战性,学生难以从中享受到挑战成功的快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采薇》时,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内容,再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回答课后习题就可以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生只能是一味在老师预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学习,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放手让学生去查阅、整理,学生定会有另一番感受。
  二、听学生的理性分析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各种看法很幼稚,根本不可能提出有什么深度的意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的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比老师强,他们更善于了解新生事物、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的思想是很新颖的。而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是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听取他们的理性分析,而不能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听不得学生对自己的不好见解。只要我们的老师悉心引导,学生是乐于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善于提出颇有深度的问题的。
  静下心来研读学生对课堂的理性分析,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分析是多么认真、冷静,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俨然是一位评课的“小专家”。例如在上《故都的秋》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所在校园的秋进行描述,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也谈到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相互描述。课后,我和同学们交流,同学们对这一环节评价很高。他们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师生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对整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有谈到成功之处,也有谈到不足之处的。
  我认为,学生的肯定会成为我们教师今后工作的动力和方向,他们的赞同让我们知道了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老师;学生们批评则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促使我们对自身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
  实践证明,让学生评价课堂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参与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必然会实现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双赢”,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期待,在倾听学生心声的过程中成就教育的精彩。
  作者单位 渭南市蒲城县尧山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学期要进入尾声了,课文已学完,教学转入复习阶段。我和学生们商议复习方案,听听学生们的心声。经大家一番讨论,形成如下决议:将学生分成六组(本班学生42人,每组7人),各选组长一人,小组内先共同复习第一单元,组内每个同学都已掌握的内容就放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是本单元重点的问题作好标记,准备组际交流。交流方式:从第一组开始,向其他组发问,即第一组一个代表向其他组问一个问题,点到哪个组,哪个组
期刊
数学课堂追求的应是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理念。体现在一线教学,就是跳出把数学当作题目传授的陈旧理念,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活泼”,化“灌输模仿”为“顺水推舟”。如何有效避免把数学教学沦为解题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洗尽铅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定位数学教学和解题的关系  如何认识数学教学和解题的关系,是能否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目标与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数学教学离
期刊
现象一:作文课上,教师捧着教材,不厌其烦地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而学生是越听越糊涂。于是,作文课上,只能听取哈欠声一片。究其愿意,我们作文教师把这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当作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法宝,当作公式和定理来运用,把作文课上成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课,  思考:小学作文本来就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阶段,作文课上,我们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多摘几个滴着露水、牵着绿藤的‘葫芦’”,让学生快乐而又兴奋地摸着“葫芦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使学习和工作顺利进行的人格心理特征。学生具备了历史思维能力,也就具有了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就能适应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本人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一道习题(高二《古代中国的发明发现及辉煌灿烂的文学》中第29页的材料题)时,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 问题激活,让学生
期刊
教材内容:教材选自《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本课时处理Section A的3a部分,是一节阅读课。  镜头回放1、大屏幕展示  Teaching Aims  一、短语  1. the capital of 2. love to do  3. tell jokes 4. a little bit quiet  5. stop t
期刊
教学片断一:四年级上册《学会合作——合作才能成功》教学活动  (师课前准备四个篮球,并组织两组学生进行“背夹球”比赛,)  师:(宣布比赛结束并公布结果)对于刚才的比赛,你对合作有什么体会?  生:老师不公平,我还要再比一次。  生:是的,有的人都犯规了,不行,再来一次。  ……  师:好,那么就再比一次,请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合作。  (学生再次比赛)  师:大家对合作有什么体会,举例说明。(下课
期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情感课、表现课。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情感舞台。语文课堂是充满智慧挑战的地方,语言教学作为一种艺术魅力的体现,不仅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柔软的心,更需要一种教育的智慧。每一个学生对于新时期的语文也有着一颗灵动的心。如何让语文课堂灵气飞扬?我们要把握好动态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想象的翅膀,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充分
期刊
杜甫在他的诗歌中用过很多“湿”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曲江对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杜甫诗中频繁地用“湿”字,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一、借“湿”字表达政治理想破灭后的痛苦与失望  纵观杜
期刊
散文文体形式自由,因为它“与其说是一种理论规范,不如说是在作家创作的基础上,在漫长的文学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内涵也不十分确定的东西”。如鲁迅对散文的理解:“兴之所至,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谈的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的过去的追怀
期刊
笔者在农村学校任教语文二十多年,总感到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普遍不高,习作教学成了我们老师的“烫手山芋”。与同事交流,大家也都认为农村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尽管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大,却收效甚微,从而导致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  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我们付出了很多,却没有预想的效果呢?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困惑之后,本人开始寻求改变这一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