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成为参与课堂评价的主体之一。所以,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由学生来评价,我们的教师在一节课上完之后,不妨听听学生的心声!
一、听学生的直观感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节课怎么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诀,那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一个学习过程的态度或感觉。一节课下来,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他们最想倾吐的,往往是他们对本节课直观、感性、极富情绪化的个性体验。我认为学生是否快乐应该成为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重点。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快乐,那绝对不是好课。这时,学生不快乐的情绪就应该促使教师寻找导致课堂失败的根源所在。
首先,不能让学生接受的课学生不会快乐。让学生能很好地接受,这是教师们的课是一节好课最起码的标准!否则,那只能说是一节失败的课!毕竟教师上好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越活跃越好,一味追求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把握和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更谈不到设身处地考虑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以及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如何帮助学生去克服这些障碍。
其次,没有挑战性的课学生不会快乐。有些课,学生接受还不错,作业反馈良好,可问起学生的感受却是没意思、不快乐,反观这些课堂往往会发现一个共同缺点:教学按部就班,课堂无挑战性,学生难以从中享受到挑战成功的快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采薇》时,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内容,再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回答课后习题就可以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生只能是一味在老师预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学习,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放手让学生去查阅、整理,学生定会有另一番感受。
二、听学生的理性分析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各种看法很幼稚,根本不可能提出有什么深度的意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的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比老师强,他们更善于了解新生事物、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的思想是很新颖的。而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是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听取他们的理性分析,而不能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听不得学生对自己的不好见解。只要我们的老师悉心引导,学生是乐于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善于提出颇有深度的问题的。
静下心来研读学生对课堂的理性分析,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分析是多么认真、冷静,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俨然是一位评课的“小专家”。例如在上《故都的秋》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所在校园的秋进行描述,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也谈到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相互描述。课后,我和同学们交流,同学们对这一环节评价很高。他们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师生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对整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有谈到成功之处,也有谈到不足之处的。
我认为,学生的肯定会成为我们教师今后工作的动力和方向,他们的赞同让我们知道了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老师;学生们批评则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促使我们对自身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
实践证明,让学生评价课堂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参与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必然会实现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双赢”,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期待,在倾听学生心声的过程中成就教育的精彩。
作者单位 渭南市蒲城县尧山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一、听学生的直观感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节课怎么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诀,那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一个学习过程的态度或感觉。一节课下来,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他们最想倾吐的,往往是他们对本节课直观、感性、极富情绪化的个性体验。我认为学生是否快乐应该成为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重点。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快乐,那绝对不是好课。这时,学生不快乐的情绪就应该促使教师寻找导致课堂失败的根源所在。
首先,不能让学生接受的课学生不会快乐。让学生能很好地接受,这是教师们的课是一节好课最起码的标准!否则,那只能说是一节失败的课!毕竟教师上好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越活跃越好,一味追求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把握和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更谈不到设身处地考虑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以及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如何帮助学生去克服这些障碍。
其次,没有挑战性的课学生不会快乐。有些课,学生接受还不错,作业反馈良好,可问起学生的感受却是没意思、不快乐,反观这些课堂往往会发现一个共同缺点:教学按部就班,课堂无挑战性,学生难以从中享受到挑战成功的快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采薇》时,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内容,再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回答课后习题就可以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生只能是一味在老师预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学习,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放手让学生去查阅、整理,学生定会有另一番感受。
二、听学生的理性分析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各种看法很幼稚,根本不可能提出有什么深度的意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的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比老师强,他们更善于了解新生事物、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的思想是很新颖的。而作为老师的任务就是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听取他们的理性分析,而不能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听不得学生对自己的不好见解。只要我们的老师悉心引导,学生是乐于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善于提出颇有深度的问题的。
静下心来研读学生对课堂的理性分析,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分析是多么认真、冷静,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俨然是一位评课的“小专家”。例如在上《故都的秋》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所在校园的秋进行描述,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也谈到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相互描述。课后,我和同学们交流,同学们对这一环节评价很高。他们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师生的互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对整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有谈到成功之处,也有谈到不足之处的。
我认为,学生的肯定会成为我们教师今后工作的动力和方向,他们的赞同让我们知道了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老师;学生们批评则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促使我们对自身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
实践证明,让学生评价课堂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参与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必然会实现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双赢”,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期待,在倾听学生心声的过程中成就教育的精彩。
作者单位 渭南市蒲城县尧山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