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效率关注学习效果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内容:教材选自《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本课时处理Section A的3a部分,是一节阅读课。
  镜头回放1、大屏幕展示
  Teaching Aims
  一、短语
  1. the capital of 2. love to do
  3. tell jokes 4. a little bit quiet
  5. stop talking 6. play chess
  7. a little bit heavy
  8. short curly blond hair
  二、句子
  1. She never stops talking.
  2. He likes reading and playing chess.
  案例探讨:授课教师一开始就明确展示教学目标,并就大屏幕上的八个短语进行翻译、造句;就两个句子翻译,并解释了stop to do 和stop doing 的区别,体现了目标性原则和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建议:1. 英语课程标准的附录部分列举了课堂用语。因此,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尽量多的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如: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用the head of 解释the capital of;love to do=like to do等。
  2. 翻译不能过于偏重直译:quiet是“安静”、“宁静”之意,在此最好引导学生说“她是一个文静的人”;Stop crying汉语通常说“别哭了”,很少说“停止哭”。翻译部分最好能够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学生主动探讨而不是被动接受:“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选词造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学生有困难的重点短语进行重点练习,突出精讲精练。
  镜头回放2、大屏幕展示
  四幅人物图片和四篇短文。(内容略)
  授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读短文,获取文字信息,就文字和图片配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释短文A内容:Wang Lin是篮球队队长…他很受人欢迎;然后,学生看着大屏幕齐读文字内容、隐藏大屏幕内容,学生试背;最后,请三名自告奋勇者背诵短文A(教师给学生书上签字)。其余三篇短文处理方式相同(翻译—齐读—齐背—范背),整个过程花费近10分钟时间,环节运行流畅,13个学生均达到了训练目标。
  案例探讨:每一篇短文从解释文本到自告奋勇者完成背诵,用时不到三分钟,齐背和试背时,教师用肢体语言给学生比划,整个过程教师略显忙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参与面不大(全班学生人数:65人,13人次背诵)。
  建议:信息配对后,首先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四人一组,讨论文章内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组内或班内交流:生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接着,给学生布置复述任务,A、B、C、D四篇短文,任选一篇或多篇,五分钟后复述展示;然后,大屏幕展示图片,任指一组(排)学生看图片复述(每一排有学生16人)。这样分层布置任务,充分考虑了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五分钟优等生能完成多篇,学困生也能有所收获;看图复述,语言环境真实,也适当降低了复述难度。
  镜头回放3、练习
  1. 完成句子(8个)。(具体内容略)
  2. 看图描述人物。(具体内容略)
  授课教师让学生口头补全句子后,大屏幕上展示了正确答案,学生齐读句子,翻译目标短语;看图描述人物因时间关系,改成课后练习。
  案例探讨:本节课无板书。因此,此环节的完成句子如果能让学生在黑板上示范出答案,就既能弥补板书设计的不足,又能落实学生写的技能。多媒体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语言技能的四个方面:听、说、读、写缺一不可,好的板书设计能使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一节课老师所讲的精髓,为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看图描述人物如改成:描述自己、父母、老师、同学或朋友,则能体现课标理念中: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描述熟悉的人就体现了“学中用”、“学了就用”的理念。
  实际上,学生参与面不大,过多的齐读、齐背,不利于及时发现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过多的单个学生训练、操练活动的设计没有面向全体,操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做一些改进,加强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才能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为课堂教学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 陕西省城固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计算教学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众多教师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上的失误。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唯有坚持“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这一教育思想,努力寻求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不断优化数的运算的学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使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建构,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更新观念,坚持算理与算法并重  计算教学既需要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问难在学习中是多么重要。  活动单导学给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主动质疑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两年来,本人在运用活动单导学的过程中就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专题做了一些探索。  一、调整“形”,优化环境  1.优化组内座次,减少交流干扰。  为了便于学生组内顺利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期刊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明确要求下,小学科学方法教育从课改前的“润物细无声”(刘默根语)到现在的“显性化”认知,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在课改前后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国内多套教材均设立诸如“过程技能训练单元”、“探究的探究单元”“探究方法反思单元”等“特殊单元”,引领师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本身进行显性化认知,以期望能促
期刊
20世纪初,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明确指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是“在建立言语活动理论时遇到的第一条分岔路(按:指区分语言和言语)” 。所以,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澄清“语言”和“言语”,但不必机械地理解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而应该真正理解它的涵义并从哲学意义上深刻理解二者的根本联系。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用“棋”来比喻语言,用 “下棋”来比喻言语。我
期刊
2012年9月18日至24日作为陕西省第九批后备特级教师,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师资师范处在上海市教师学会举办的后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班的学习。为期七天的培训留给自己的感受是:过程扎实,内容充实,感受真实,收获丰实。  一、过程扎实,内容充实  1.为期七天的研修培训,首先零距离接触和聆听了上海教育界13位著名特级教师的报告,参观学习上海市七宝中学,领略七宝中学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打开了眼界、更新了理
期刊
近几年,特别从新课改下的高考化学试题发展趋势看,高考提高对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相关内容的比重,它也是高考化学试题的切入点,实验探究试题也逐步加强。试题的测试重点都放在将化学双基应用到广泛情境中的能力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体系外,还要有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具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以上,我认为要提高高考化学复习的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期刊
学期要进入尾声了,课文已学完,教学转入复习阶段。我和学生们商议复习方案,听听学生们的心声。经大家一番讨论,形成如下决议:将学生分成六组(本班学生42人,每组7人),各选组长一人,小组内先共同复习第一单元,组内每个同学都已掌握的内容就放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是本单元重点的问题作好标记,准备组际交流。交流方式:从第一组开始,向其他组发问,即第一组一个代表向其他组问一个问题,点到哪个组,哪个组
期刊
数学课堂追求的应是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理念。体现在一线教学,就是跳出把数学当作题目传授的陈旧理念,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活泼”,化“灌输模仿”为“顺水推舟”。如何有效避免把数学教学沦为解题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经验,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洗尽铅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定位数学教学和解题的关系  如何认识数学教学和解题的关系,是能否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目标与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数学教学离
期刊
现象一:作文课上,教师捧着教材,不厌其烦地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而学生是越听越糊涂。于是,作文课上,只能听取哈欠声一片。究其愿意,我们作文教师把这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当作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法宝,当作公式和定理来运用,把作文课上成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课,  思考:小学作文本来就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阶段,作文课上,我们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多摘几个滴着露水、牵着绿藤的‘葫芦’”,让学生快乐而又兴奋地摸着“葫芦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使学习和工作顺利进行的人格心理特征。学生具备了历史思维能力,也就具有了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就能适应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本人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一道习题(高二《古代中国的发明发现及辉煌灿烂的文学》中第29页的材料题)时,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 问题激活,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