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自愿的去进行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时,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
关键词:培养兴趣 师生互动 教学情境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找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保持并不断定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爱上物理课,从而提高物理的教学水平,是我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一、师生互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1、激趣演示法
课堂演示包括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演示。我们知道,唤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引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鉴于以往这节课时,一些引入方法未能有效激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却给接下来课堂气氛的调动带来了困难,所以,我设计了先用沾有少量水的毛巾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慢慢模糊直至消失。接着,让学生观察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沸腾时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气泡在水面破裂开来的现象,在进行每一项观察时都有在黑板一侧做好实验现象摘要,然后围绕这些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由于学生观察的比较细致,实验中的现象他们能够很轻松的回答出来,从而顺利引入课的主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2、互动探讨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和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如在讲蒸发的定义时,我鼓励学生根据对蒸发的理解,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误解的地方。为使知识掌握得更准确,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我还设计提出:用三小杯体积相同的水,怎么样让他们蒸发的更快?三块相同的,潮湿的手绢在什么情况下干的更快?(自选器材和方法:试管、盘子、喷雾器、吸水纸、扇子、酒精灯等等)学生对此兴趣盎然,纷纷提出自已的建议和看法,并且付诸实施,有效地巩固了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掌握。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创设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更多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一系列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已有经验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各种辅助教具,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如:在学习声现象时,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纷纷聆听,然后自主思索:声音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每个人,每样物体的声音不一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这样不用教师讲,他们就自己去思考,去猜测、去探索答案,从而获得新知识。
三、巧设质疑,强化物理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善于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铺设良好的通道。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问: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稳定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
四、注重实验,深化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凡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
在这里我想说实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很有效,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探索未知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现实教学中,往往很多老师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在实验课中更多的是在黑板上作实验,或是要求学生按已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把实验重复一遍而已。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实验本身的目的,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在物理教学中要施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厌学为爱学,由此引导部分学生形成物理学习特长。要达到这些目的,只要适当改变实验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杂志》.2011年第4、5、6期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3、4、5期
[3]《湖南中学物理》.2011年5-6月
[4]《理科爱好者》.2011年第1、2期
[5]《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6、7、8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 师生互动 教学情境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找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保持并不断定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爱上物理课,从而提高物理的教学水平,是我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一、师生互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1、激趣演示法
课堂演示包括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演示。我们知道,唤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引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鉴于以往这节课时,一些引入方法未能有效激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却给接下来课堂气氛的调动带来了困难,所以,我设计了先用沾有少量水的毛巾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慢慢模糊直至消失。接着,让学生观察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水中的变化情况,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沸腾时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气泡在水面破裂开来的现象,在进行每一项观察时都有在黑板一侧做好实验现象摘要,然后围绕这些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原因。由于学生观察的比较细致,实验中的现象他们能够很轻松的回答出来,从而顺利引入课的主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2、互动探讨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和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如在讲蒸发的定义时,我鼓励学生根据对蒸发的理解,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误解的地方。为使知识掌握得更准确,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我还设计提出:用三小杯体积相同的水,怎么样让他们蒸发的更快?三块相同的,潮湿的手绢在什么情况下干的更快?(自选器材和方法:试管、盘子、喷雾器、吸水纸、扇子、酒精灯等等)学生对此兴趣盎然,纷纷提出自已的建议和看法,并且付诸实施,有效地巩固了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掌握。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创设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更多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一系列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已有经验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各种辅助教具,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如:在学习声现象时,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纷纷聆听,然后自主思索:声音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每个人,每样物体的声音不一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这样不用教师讲,他们就自己去思考,去猜测、去探索答案,从而获得新知识。
三、巧设质疑,强化物理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善于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铺设良好的通道。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问: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稳定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做好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时,增加一个问题:当天平平衡后,若将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触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这时学生探究兴趣更浓,同时又为后面学“力”创造一个悬念。
四、注重实验,深化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凡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
在这里我想说实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很有效,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探索未知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现实教学中,往往很多老师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在实验课中更多的是在黑板上作实验,或是要求学生按已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把实验重复一遍而已。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实验本身的目的,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在物理教学中要施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厌学为爱学,由此引导部分学生形成物理学习特长。要达到这些目的,只要适当改变实验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杂志》.2011年第4、5、6期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3、4、5期
[3]《湖南中学物理》.2011年5-6月
[4]《理科爱好者》.2011年第1、2期
[5]《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6、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