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80岁以上)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90例高龄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天脱残率90%;术后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3.3%,术后明显角膜水肿11例(12.2%),反应性虹膜炎8例(8.9%),暂时性高眼压3例(3.3%),经治疗均恢复。结论: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可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手术复明效果。
关键词 高龄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体
资料和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1月收治高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男38例,女52例,年龄80~99岁,平均86.5岁。老年性白内障68例,伴糖尿病性白内障14例,并发性白内障10例(包括高度近视、前葡萄膜炎及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术前视力光感至0.15,其中伴高血压病29例(32%),糖尿病14例(15.5%),慢性支气管炎6例,陈旧性脑梗死2例,缺血性ST-T段改变45例(50%),心律失常21例(23.3%),各类房室传导阻滞10例。
手术方法:术前均行血压、心电图、胸片、化验等常规检查,采用抗生素滴眼液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术中监护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等,对心理紧张、耐受性差的患者行球后球周麻醉,耐受性好的患者行地卡因表面麻醉。对球后麻醉者做上直肌牵引缝线,表面麻醉者不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于正上方5.5~6mm直线行巩膜隧道式切口,切口中心接近角膜缘,相距<0.5mm,进入透明角膜内1.5mm,刺透进入前房,先经小穿刺口向前房注入黏弹剂,不做侧方辅助切口,截囊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完成隧道切口,使内口>外口约1mm,进行充水分离和水分层,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并注入核后方,使核与后囊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用注水式晶体圈匙伸入核的后方,将核托出。清除残留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清除黏弹剂,由切口的一端注入BSS恢复前房,检查切口有无渗漏现象。结膜瓣层间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使之隆起而自行掩盖巩膜切口。整个手术时间为10~15分钟,最短5分钟左右。约20%术中出现血压升高、心率过快、血氧饱和度降低,但通过安慰患者,并采用心痛定舌下含服等措施,绝大多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后单眼包扎1晚,局部滴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口服非甾体类激素和抗生素。术后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前房、瞳孔、人工晶体情况,必要时检查眼底。若有角膜水肿、房水闪光或前房渗出,则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等处理。
结 果
视力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共61眼(67.8%),术后第3天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共66眼(74.4%),脱盲率97.8%,脱残率为90%。
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中后囊破裂3眼,1例囊袋植入,2例睫状沟植入;术后角膜水肿11眼,3~5天消退;虹膜炎症反应8眼,皮质类固醇滴眼,3~5天消失;暂时性高眼压3眼,20%甘露醇静滴,3天后恢复正常。
讨 论
对于高龄白内障来说,超声乳化术并不一定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非超声乳化术更适合于高龄白内障患者[1~3]。由于高龄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相对较脆弱,晶状体皮质层薄或无皮质层保护,增加了超声乳化术中劈核、分核、转核时损伤悬韧带的可能,为此,不要一味追求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
本组研究表明,一是由原来的信封式撕囊改为连续环行撕囊,消除了前囊容易撕裂的缺点,也免去了人工晶体植入后再剪除前囊瓣的麻烦;二是切口宽度一般为5.5~6mm,内口>外口1mm,隧道全长2.0~2.5mm,隧道较长,切口可以自闭,防止术中虹膜脱出,切口的位置、大小及缝线张力均影响角膜的屈光率,产生散光而影响视力,所以手术切口尽可能小且不做任何缝线;三是娩核前充分做好水分离及水分层,使核的外层分离脱散,核的体积缩小,使用足够的黏弹剂,注水圈匙缓缓托出晶体核,避免损伤角膜内皮和后囊。对高龄患者,其角膜内皮计数相对较少,超声乳化手术后发生较重的角膜内皮水肿,而圈匙的手法娩核过程,一般只需10~15秒,是超声乳化术所不能及。此种手术所需时间短、切口小、无需缝线、自闭性好、对角膜内皮损伤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且经济安全,适合各级硬核的高龄白内障。本组术后第3天脱残率90%,未能脱残的患者术后1周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说明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高宗银,金敏,胡燕飞.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前综合因素评估的的临床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06,6:522-525.
2 倪逴.眼的解剖组织学及其临床应用.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8.
3 唐维强,陆豪,严良.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的探测.眼科研究,1999,17:370-372.
关键词 高龄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体
资料和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1月收治高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男38例,女52例,年龄80~99岁,平均86.5岁。老年性白内障68例,伴糖尿病性白内障14例,并发性白内障10例(包括高度近视、前葡萄膜炎及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术前视力光感至0.15,其中伴高血压病29例(32%),糖尿病14例(15.5%),慢性支气管炎6例,陈旧性脑梗死2例,缺血性ST-T段改变45例(50%),心律失常21例(23.3%),各类房室传导阻滞10例。
手术方法:术前均行血压、心电图、胸片、化验等常规检查,采用抗生素滴眼液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术中监护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等,对心理紧张、耐受性差的患者行球后球周麻醉,耐受性好的患者行地卡因表面麻醉。对球后麻醉者做上直肌牵引缝线,表面麻醉者不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于正上方5.5~6mm直线行巩膜隧道式切口,切口中心接近角膜缘,相距<0.5mm,进入透明角膜内1.5mm,刺透进入前房,先经小穿刺口向前房注入黏弹剂,不做侧方辅助切口,截囊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完成隧道切口,使内口>外口约1mm,进行充水分离和水分层,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并注入核后方,使核与后囊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用注水式晶体圈匙伸入核的后方,将核托出。清除残留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清除黏弹剂,由切口的一端注入BSS恢复前房,检查切口有无渗漏现象。结膜瓣层间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使之隆起而自行掩盖巩膜切口。整个手术时间为10~15分钟,最短5分钟左右。约20%术中出现血压升高、心率过快、血氧饱和度降低,但通过安慰患者,并采用心痛定舌下含服等措施,绝大多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后单眼包扎1晚,局部滴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口服非甾体类激素和抗生素。术后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前房、瞳孔、人工晶体情况,必要时检查眼底。若有角膜水肿、房水闪光或前房渗出,则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等处理。
结 果
视力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共61眼(67.8%),术后第3天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共66眼(74.4%),脱盲率97.8%,脱残率为90%。
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中后囊破裂3眼,1例囊袋植入,2例睫状沟植入;术后角膜水肿11眼,3~5天消退;虹膜炎症反应8眼,皮质类固醇滴眼,3~5天消失;暂时性高眼压3眼,20%甘露醇静滴,3天后恢复正常。
讨 论
对于高龄白内障来说,超声乳化术并不一定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非超声乳化术更适合于高龄白内障患者[1~3]。由于高龄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相对较脆弱,晶状体皮质层薄或无皮质层保护,增加了超声乳化术中劈核、分核、转核时损伤悬韧带的可能,为此,不要一味追求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
本组研究表明,一是由原来的信封式撕囊改为连续环行撕囊,消除了前囊容易撕裂的缺点,也免去了人工晶体植入后再剪除前囊瓣的麻烦;二是切口宽度一般为5.5~6mm,内口>外口1mm,隧道全长2.0~2.5mm,隧道较长,切口可以自闭,防止术中虹膜脱出,切口的位置、大小及缝线张力均影响角膜的屈光率,产生散光而影响视力,所以手术切口尽可能小且不做任何缝线;三是娩核前充分做好水分离及水分层,使核的外层分离脱散,核的体积缩小,使用足够的黏弹剂,注水圈匙缓缓托出晶体核,避免损伤角膜内皮和后囊。对高龄患者,其角膜内皮计数相对较少,超声乳化手术后发生较重的角膜内皮水肿,而圈匙的手法娩核过程,一般只需10~15秒,是超声乳化术所不能及。此种手术所需时间短、切口小、无需缝线、自闭性好、对角膜内皮损伤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且经济安全,适合各级硬核的高龄白内障。本组术后第3天脱残率90%,未能脱残的患者术后1周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说明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高宗银,金敏,胡燕飞.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前综合因素评估的的临床价值.中华眼科杂志,2006,6:522-525.
2 倪逴.眼的解剖组织学及其临床应用.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8.
3 唐维强,陆豪,严良.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的探测.眼科研究,1999,17:37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