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把传统的“一鸟入林,百鸟无声”的僵化教学方式,变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活跃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杜威说:“人们如果发现某种东西,就必须对事物做一点什么事;他们必须改革。这是实验室方法给我们的教训,一切教育都必须学习这个教训。”“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特点是重视活动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学生的认识与教学情景、内容的相互作用;重视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下面是用“活动教学”进行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备课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改革以来有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采用“满堂灌”和“一问到底”,遇到疑难问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急于将结论告诉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就无从谈起。“学生的主体”、“教学过程”就化为泡影。产生这种认识和实践脱离的原因就是缺少一种把先进的教学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的中介,备课时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备出来。为此我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改变只写教学目标的形式,把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写出学生学习本课要达到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尽量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词语来表达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写清教师的活动。在“教学过程”栏中写清教师的组织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组织活动”主要是指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和起步引导、过程性引导和终结性引导的具体方案。“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设计学生学习知识、操作练习、活动要求等具体方案,用外显行为动词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二、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备课中详实地写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进行“活动教学”的良好开端。但教学行为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反映出你的备课设计,才能把“活动教学”的思想落实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精心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呢?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天真活泼酷爱各种游戏。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算“24”是常见的扑克牌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运算能力。不同的游戏规则,可以调控游戏的难度。同样的4张牌可以有不同的算法,为提高竞争性,鼓励学生抢答,对提供正确算法的给予奖励。并鼓励学生开发新的规则、新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既学习数学有理数的运算,还参与评价,学习积极性相当高。
2、在情景体验中学习。情景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中,或体验现实生活,或体验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感受对数学知识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第十三章《感受概率》第1节《确定与不确定》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枚硬币、和一个四等分的转盘,让学生分别操作。提供的情景来自生活实践,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通过他们的生活经验,体会身边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动手、动脑,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来,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角,从而产生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
3、在操作实践中学习。动手操作,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把客观上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积极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4节《从三个方面看》时,课前准备圆柱、圆锥、棱柱型的物体,第一步,观察桌子上的物体分别从上往下看、从正面看、从侧面看,看到的结果是否相同?请分别画出从这三个方向看到的物体草图,并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初步感知不同的方向看到现状是不同的。第二步,由3位学生从上面、左面、正面观察某一物体并画出所看的平面图形,再投影事物,组织交流。第三步,经过讨论、交流,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上述现象。第四步、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动手、动脑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4、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分组合作是活动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学中,我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由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其中,最高层次的学生为组长,由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当然,不管是哪种活动形式,都要以促进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提,因为“活动教学”中活动的核心是指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活动的目的性原则;二、活动的针对性原则;三、活动的自觉性原则;四、活动的过程性原则。活动教学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一、备课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改革以来有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采用“满堂灌”和“一问到底”,遇到疑难问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急于将结论告诉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就无从谈起。“学生的主体”、“教学过程”就化为泡影。产生这种认识和实践脱离的原因就是缺少一种把先进的教学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的中介,备课时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备出来。为此我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改变只写教学目标的形式,把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写出学生学习本课要达到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尽量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词语来表达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写清教师的活动。在“教学过程”栏中写清教师的组织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组织活动”主要是指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和起步引导、过程性引导和终结性引导的具体方案。“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设计学生学习知识、操作练习、活动要求等具体方案,用外显行为动词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二、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备课中详实地写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进行“活动教学”的良好开端。但教学行为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反映出你的备课设计,才能把“活动教学”的思想落实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精心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呢?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天真活泼酷爱各种游戏。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算“24”是常见的扑克牌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运算能力。不同的游戏规则,可以调控游戏的难度。同样的4张牌可以有不同的算法,为提高竞争性,鼓励学生抢答,对提供正确算法的给予奖励。并鼓励学生开发新的规则、新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既学习数学有理数的运算,还参与评价,学习积极性相当高。
2、在情景体验中学习。情景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景中,或体验现实生活,或体验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感受对数学知识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第十三章《感受概率》第1节《确定与不确定》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枚硬币、和一个四等分的转盘,让学生分别操作。提供的情景来自生活实践,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通过他们的生活经验,体会身边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动手、动脑,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来,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角,从而产生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
3、在操作实践中学习。动手操作,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把客观上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积极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第4节《从三个方面看》时,课前准备圆柱、圆锥、棱柱型的物体,第一步,观察桌子上的物体分别从上往下看、从正面看、从侧面看,看到的结果是否相同?请分别画出从这三个方向看到的物体草图,并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初步感知不同的方向看到现状是不同的。第二步,由3位学生从上面、左面、正面观察某一物体并画出所看的平面图形,再投影事物,组织交流。第三步,经过讨论、交流,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上述现象。第四步、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动手、动脑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4、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分组合作是活动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学中,我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由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以利于学生更自然、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其中,最高层次的学生为组长,由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当然,不管是哪种活动形式,都要以促进学生紧张的思维活动为前提,因为“活动教学”中活动的核心是指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遵循以下原则:一、活动的目的性原则;二、活动的针对性原则;三、活动的自觉性原则;四、活动的过程性原则。活动教学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