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病。小儿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第一次侵入机体而致病的,主要表现是肺原发性感染及其演变。由于95%以上病人感染途径是肺,故可通过CT检查可有效诊断病理产生原因,尤其对结素试验阳性小儿更是必要,可根据相应症状采取一定的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方案,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 肺结核;诊断方法;X线检查;CT检查
1 概述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卡介苗的广泛应用,儿童结核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因儿童结核病症状、体征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影响治疗效果。小儿肺结核在临床上可分为三大类型:①小儿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性肺结核,又称成人型肺结核。通过对小儿肺结核胸部CT检查表现分析,能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小儿肺结核的确诊需要根据临床资料及其他结核的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2 诊断方法
(1)诊断依据:儿童肺结核病在我国属多发病,目前诊断方法主要根据:①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结核中毒症状(咳嗽、低热、盗汗、纳差等)和/或有结核体外过敏表现,如眼角结膜疱疹,结节性红斑等。②X线正侧位胸片或CT显示肺内原发灶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证据。③结核菌素PPD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④结核病接触史(尤其是痰菌阳性,空洞型肺结核病人)等。⑤痰或其他病理物内证实有结核菌。⑥伴有肺外结核。⑦血液或分泌物中结核抗体与PCR检测阳性。儿童肺结核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多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小部分表现纳差、消瘦、乏力及性情改变等。易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疾病,延误诊断,影响治疗效果。具备②③两项为诊断的必要依据,具备⑤为确诊依据。其余各项为重要参考依据。
(2)X线检查:由于95%以上病人感染途径是肺,故X线检查十分重要,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基本手段,尤其对结素试验阳性小儿更是必要。①胸透。检查时应注意肋骨,纵隔及心脏后面有无病变,并确定病变部位。检查时应注意给隔摆动与呼吸的关系,如右侧支气管或有堵塞时,吸气时空气不能通畅进入右肺,因而较多进入左肺,使左肺压力增加,纵隔向右侧摆动。②正位像。观察胸廓、肺心脏及横膈形态,判断病变位置,如区别肺内及纵隔病变,若病变中心位于肺,则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锐角,当纵隔有病变时则病变中心们于纵隔,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钝角。③侧位像。目的为确定病变在纵隔的部位(前、中或后纵隔);确定病变中何肺叶、肺段;显示气管交叉淋巴结;显示水平裂、斜裂之叶间胸膜炎;显示正位片被心脏,机工膈所遮掩的病变;鉴别肺不张,肺炎病变以及积液。④断层摄片。可观察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支气管是否受压、狭窄、阻塞或扩张。心脏、横膈、锁骨及增厚之胸膜后面有无病变。⑤CT检查。根据CT成像无结构重叠及分辨率高的特点,常发现X线平片上的病灶如肺内被纵隔、横膈和肋骨等所掩盖的病灶,如多组淋巴结肿大。经注药后的强化扫描,由于密度增加,病灶显影度亦增加,可更多地发现结核病变,结核病变中心干酪化在强化扫描CT片上呈低密度的环阴影,有助于定性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CT对结核性空洞、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也较确切。另外CT可以检出小量胸水和被胸水掩盖的结核病灶。
3 预防及治疗措施
(1)预防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肺结核尽管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小儿结核病还是影响小儿健康发育成长的一大顽疾,通过加强预防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①卡介苗(BCG)接种。宝宝出生后第一针,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可以提高儿童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减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②加强初级保健。临床证明,结核的发病与小儿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麻疹、百日咳的预防等措施。③发现病例及早防治。早期发现是患儿早期治疗的先决条件。早期诊断,合理化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治疗措施:所患的肺结核病主要是原发性肺结核。自病后3~6个月大多数病变开始吸收或趋于硬结,于2年内吸收钙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临床经过属良性。如病情向恶化发展,多出现于初次感染后的6个月之内,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可达2~3年或更长。因此治疗小儿肺结核病时,要早期用药,选用敏感药物联合治疗并坚持完成足够的疗程。抗结核主要治疗措施,其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①早期治疗。 早期病变细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代谢活跃,药物最易发挥作用,且早期病变较易修复. ②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的细菌,细胞内及细胞外的菌群选药,以达到强化疗效作用.③全程。 为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化疗要支持全程.近十余年出现了短程化疗,无论短到9个月或6个月,仍要坚持全程.④规律用药。 用药不能随意间断,否则易产生耐药菌株,至于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利定要求,用法亦有一定规律,不属随意间断问题。
4 结束语
小儿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较多样,可有渗出性、增殖性、纤维化以及钙化及空洞等表现特征,影像学只是肺结核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肺结核的诊断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结核相关检查才能确诊。只要加强预防及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小儿肺结核是可以控制及完全治愈的。
参考文献
[1]宫晶,薛见珍,徐晓云.婴儿结核病56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
[2]张鹏,丁仁厚,范勇,赵新骞,吴迪.结核性脑膜炎78例CT表现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04)
[3]吴天.婴儿和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连续CT检查[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5(05)
【关键词】 肺结核;诊断方法;X线检查;CT检查
1 概述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卡介苗的广泛应用,儿童结核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因儿童结核病症状、体征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影响治疗效果。小儿肺结核在临床上可分为三大类型:①小儿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性肺结核,又称成人型肺结核。通过对小儿肺结核胸部CT检查表现分析,能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小儿肺结核的确诊需要根据临床资料及其他结核的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2 诊断方法
(1)诊断依据:儿童肺结核病在我国属多发病,目前诊断方法主要根据:①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结核中毒症状(咳嗽、低热、盗汗、纳差等)和/或有结核体外过敏表现,如眼角结膜疱疹,结节性红斑等。②X线正侧位胸片或CT显示肺内原发灶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证据。③结核菌素PPD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④结核病接触史(尤其是痰菌阳性,空洞型肺结核病人)等。⑤痰或其他病理物内证实有结核菌。⑥伴有肺外结核。⑦血液或分泌物中结核抗体与PCR检测阳性。儿童肺结核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多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小部分表现纳差、消瘦、乏力及性情改变等。易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疾病,延误诊断,影响治疗效果。具备②③两项为诊断的必要依据,具备⑤为确诊依据。其余各项为重要参考依据。
(2)X线检查:由于95%以上病人感染途径是肺,故X线检查十分重要,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基本手段,尤其对结素试验阳性小儿更是必要。①胸透。检查时应注意肋骨,纵隔及心脏后面有无病变,并确定病变部位。检查时应注意给隔摆动与呼吸的关系,如右侧支气管或有堵塞时,吸气时空气不能通畅进入右肺,因而较多进入左肺,使左肺压力增加,纵隔向右侧摆动。②正位像。观察胸廓、肺心脏及横膈形态,判断病变位置,如区别肺内及纵隔病变,若病变中心位于肺,则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锐角,当纵隔有病变时则病变中心们于纵隔,阴影边缘与纵隔呈钝角。③侧位像。目的为确定病变在纵隔的部位(前、中或后纵隔);确定病变中何肺叶、肺段;显示气管交叉淋巴结;显示水平裂、斜裂之叶间胸膜炎;显示正位片被心脏,机工膈所遮掩的病变;鉴别肺不张,肺炎病变以及积液。④断层摄片。可观察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支气管是否受压、狭窄、阻塞或扩张。心脏、横膈、锁骨及增厚之胸膜后面有无病变。⑤CT检查。根据CT成像无结构重叠及分辨率高的特点,常发现X线平片上的病灶如肺内被纵隔、横膈和肋骨等所掩盖的病灶,如多组淋巴结肿大。经注药后的强化扫描,由于密度增加,病灶显影度亦增加,可更多地发现结核病变,结核病变中心干酪化在强化扫描CT片上呈低密度的环阴影,有助于定性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CT对结核性空洞、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也较确切。另外CT可以检出小量胸水和被胸水掩盖的结核病灶。
3 预防及治疗措施
(1)预防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肺结核尽管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小儿结核病还是影响小儿健康发育成长的一大顽疾,通过加强预防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①卡介苗(BCG)接种。宝宝出生后第一针,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可以提高儿童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减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②加强初级保健。临床证明,结核的发病与小儿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麻疹、百日咳的预防等措施。③发现病例及早防治。早期发现是患儿早期治疗的先决条件。早期诊断,合理化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治疗措施:所患的肺结核病主要是原发性肺结核。自病后3~6个月大多数病变开始吸收或趋于硬结,于2年内吸收钙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临床经过属良性。如病情向恶化发展,多出现于初次感染后的6个月之内,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可达2~3年或更长。因此治疗小儿肺结核病时,要早期用药,选用敏感药物联合治疗并坚持完成足够的疗程。抗结核主要治疗措施,其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①早期治疗。 早期病变细菌处于生长繁殖状态,代谢活跃,药物最易发挥作用,且早期病变较易修复. ②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的细菌,细胞内及细胞外的菌群选药,以达到强化疗效作用.③全程。 为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化疗要支持全程.近十余年出现了短程化疗,无论短到9个月或6个月,仍要坚持全程.④规律用药。 用药不能随意间断,否则易产生耐药菌株,至于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利定要求,用法亦有一定规律,不属随意间断问题。
4 结束语
小儿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较多样,可有渗出性、增殖性、纤维化以及钙化及空洞等表现特征,影像学只是肺结核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肺结核的诊断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结核相关检查才能确诊。只要加强预防及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小儿肺结核是可以控制及完全治愈的。
参考文献
[1]宫晶,薛见珍,徐晓云.婴儿结核病56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
[2]张鹏,丁仁厚,范勇,赵新骞,吴迪.结核性脑膜炎78例CT表现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04)
[3]吴天.婴儿和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连续CT检查[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