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解读《斑羚飞渡》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选用的沈石溪的短篇小说《斑羚飞渡》,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抑或愤怒。教学这篇短篇小说,宜采用另类的教学方法,如:1、理解文本;2、感悟现实。
  【关键词】换一种方式 解读 《斑羚飞渡》
  
  历来入选语文教科书的文本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比如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鲁迅的《社戏》《祝福》、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文学作品,不仅能给师生带来审美的愉悦,还能在某种程度上给师生带来生活的启迪。教学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现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选用的沈石溪的短篇小说《斑羚飞渡》却不仅不能给师生带来鉴赏文学作品时应有的审美愉悦,相反,还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抑或愤怒。不用说,是小说中“我们”不顾生态环保、不珍爱动物、对斑羚缺乏人性的猎杀行为深深地刺痛了我们。因此,在教学此文本时,我无法采用惯常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鉴赏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只能采用非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解读这篇短篇小说,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我是这样教学这篇课文的:
  
  一、理解文本
  
  首先,我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短篇小说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是否喜欢这个故事?请说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我们”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你是“我们”中的一员,面对被逼上伤心崖的斑羚,你会有什么想法?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3、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如果你是“我们”中的一员,面对被逼上伤心崖的斑羚,你还会觉得“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吗?”
  在学生按常规每四人一小组畅所欲言后,我请三个学生分别对三道思考题进行口头回答。结果,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能体现人性的真善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旨。这说明学生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叫“人性”的真善美,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重大意义。
  
  二、感悟现实
  
  我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这篇短篇小说后,以“珍爱生命”或“保护环境”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时要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批阅学生的这次作文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作文中痛斥了当前社会上某些人只顾经济利益而滥捕滥杀动物、肆意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的错误做法,呼吁人们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与残害生命、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也有的学生从怎样从自己做起、怎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的角度切入,论述怎样珍爱生命、怎样保护生态环境;还有的学生列举了自己在此前因不懂得珍爱生命、不懂得保护生态环境而发生在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字里行间表露出无比的羞愧和难过。真是其文也彬彬,其情也真真。
  这就是我引导学生对沈石溪的短篇小说《斑羚飞渡》的另类解读。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及教学参考资料。
  2、董水龙《〈斑羚飞渡〉不宜入选语文教材的三大理由》,《教材新探》,2004年第10期。
  3、王礼平《对〈斑羚飞渡〉的三点质疑》,《教研天地》,2009年第2期。
  4、孙焕《智慧?勇气?奉献?美德——〈斑羚飞渡〉赏析》,《中学语文园地》,2009年第6期。
  (作者单位:425006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第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总埋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收效不大”,总批评学生“重理轻文”,“势利”得很,却很少去思考造成此种状况的症结所在,为什么原本内容丰富生动、充满情趣的语文变成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学科呢?  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发现素质教育喊了多年,教改进行了几轮,但到教学第一线看看,你就会发现一个普遍存在而令人担忧的事实,为应试而教,因为只有“分数才是硬道理”。为了应试,不少教师以知识的灌输和
期刊
语文教师往往肩负双重教学任务:一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二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而这一点最能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文章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学生习作虽然属于练笔的性质,同样也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尽管他们的习作从选材范围到思想内容都显得有些稚嫩,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但在近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由于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获得能力呢?现结合教学,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巧妙导入,让学生享受“开门”之乐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期刊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着从教学理念到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等方面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得以恰如其分地演绎读的方式和效果?这可能是语文教师
期刊
新课标下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这是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习乏力无味,因此,教法必须改进。教师应该思考:1、怎么
期刊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而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肤浅的认识:     一、尊重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前,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学过程,教师严格按程序牵着学生走,学生非常被动地完成学习任
期刊
初中学生写作文,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即使是写命题作文,也往往是言之无物,无论怎样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多少新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来就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不善于挖掘题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续写故事的方式来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续写故事,就是先由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的开端、发展,讲到最吸引人之处(即所谓的“关子”)立即打住,然后让
期刊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收获并不太大。究其原因,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作文写作激情。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弊端。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情感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期刊
学生想学、会学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自己想学、并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想学、会学呢?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想学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究其中的奥妙,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小学生这一心里特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应该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
期刊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为考试而教学,虽然在近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但我们的教学仍存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方法等弊端,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负担重;缺乏创新精神,这些弊端妨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新的“课标”除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知识外,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  心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中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