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收获并不太大。究其原因,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作文写作激情。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弊端。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情感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注重积累词汇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学过的课文中有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引导学生去感受现实生活,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充满激情。
1、积累语文内容,重视文本知识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可爱的草塘》这节课后,就让学生用学过的好词佳句来写熟悉的景物。
2、坚持常写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能够写出比较真实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看一次精彩的节目,看一场电影或举办一次集体活动,都可以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写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何在?——怎能完成根据教参指导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框定,学生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的创造性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
三、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在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必须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的做法,让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生活。因此,习作指导首先要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这样,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了,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四、重视学以致用,指导练习写作
作文教学必须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我思念的亲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要求学生对自己最思念的亲人进行描述,大多数学生描述得相当好,有个别学生由于口头表达能力不强,描述得前言不搭后语,我及时进行指导。又如在教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让学生练习写生活中熟悉的人,一开始,学生习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人物形象。于是,我让学生再次读文章,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引导他们学习运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表达性格特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写作。这样,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有助于他们习作能力的提高。
五、运用动态指导性评价,让学生乐写
作文的评价,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而对学生的文章的评价标准不能同等要求,应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的要给予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取长补短。比如说: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如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作批改时写道:今后,你只要用心多看点书,认真做好笔记,我相信你的作文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做,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敢于作文,看到希望。
总之,语文教师再也不能高高在上了,应该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一切,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想孩子所想,体验着孩子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具体教学中获得启发,教学效果才能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435209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彭杨中学)
一、注重积累词汇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学过的课文中有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引导学生去感受现实生活,要多渠道地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充满激情。
1、积累语文内容,重视文本知识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可爱的草塘》这节课后,就让学生用学过的好词佳句来写熟悉的景物。
2、坚持常写日记,提高写作能力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能够写出比较真实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看一次精彩的节目,看一场电影或举办一次集体活动,都可以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写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何在?——怎能完成根据教参指导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框定,学生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的创造性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
三、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在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必须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的做法,让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生活。因此,习作指导首先要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这样,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了,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四、重视学以致用,指导练习写作
作文教学必须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我思念的亲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要求学生对自己最思念的亲人进行描述,大多数学生描述得相当好,有个别学生由于口头表达能力不强,描述得前言不搭后语,我及时进行指导。又如在教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让学生练习写生活中熟悉的人,一开始,学生习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人物形象。于是,我让学生再次读文章,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引导他们学习运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表达性格特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写作。这样,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有助于他们习作能力的提高。
五、运用动态指导性评价,让学生乐写
作文的评价,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而对学生的文章的评价标准不能同等要求,应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的要给予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取长补短。比如说: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如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作批改时写道:今后,你只要用心多看点书,认真做好笔记,我相信你的作文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做,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敢于作文,看到希望。
总之,语文教师再也不能高高在上了,应该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一切,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想孩子所想,体验着孩子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具体教学中获得启发,教学效果才能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435209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彭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