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一栏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指的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把帮助初中生学好文言文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首先要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热身:消除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刚入校的初一新生说:“一提学语文,最怕文言文。”经过调查发现有90﹪的初一新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恐惧心理。这是多么惊人的数据!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表现手段的文体。生活在新时代的初中生,何尝见过文言文?因此,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文言文学习的引领者,应该在正式上文言文前,消除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其实,很多初一新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讲述传统美德和超人智慧的古代故事,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教师可以介绍这些故事的原文给初一的新生,这些浅显而有趣的文言文对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是大有帮助的。
二、课堂多姿: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文言文因其产生的年代距今久远,因此,课文中生字较多,句式独特,学生读起来觉得相当拗口。而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追求升学率,文言文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朗读——串讲——做练习,这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好奇心强的初中生厌倦,直接有损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更别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因此,语文教师应想办法巧上每一节文言文课,这个“巧”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上,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尤其重在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上文言文课时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有意思,对于浅显的故事性强的文言文,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的《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课文,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展现;对于一些人物传记,可以采用让学生演课本剧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的《赵普》,九年级的《陈涉世家》课文开篇的一段均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一些文辞优美的经典名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划出课文中与图片相对应的语句,重在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课文,体味作者写作时投入的感情。而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的《送东阳马生序》则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如,主题:《走进宋濂》《东阳马生的收获》等;或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我是马生……这些教学方式的引入,会让学生觉得文言文课堂尽管学的是古奥难懂的文言文,但无处不涌动着新奇鲜活的灵气,这对加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课堂花絮:穿插各种小竞赛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推向高潮
如何检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多教师自然就想到考试。频繁考试,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反感的心理。一个聪明的语文教师,绝对不会强迫学生讨厌自己。初中生的好胜心强,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小竞赛的方式来检测。例如,限时比赛:5分钟默写、三分钟背诵;小能手比赛:通假字小能手、词类活用小能手、翻译小能手等等。这些竞赛既然是穿插在课堂上的,那么题量就应该少而精,针对性强,犹如打排球的短、平、快,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个别教师还可以大胆地尝试让班上的学生自己出小竞赛题,这样做,既能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起,又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精神。
四、课堂尾声:归纳反思,轻松学好文言文
轰轰烈烈的热闹之后,应该是理性的归纳与反思。归纳的内容首先是对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对初中文言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其次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看看这一课的知识点还有哪些没掌握好,立即补上,那么到单元测试时学生就不会考砸。这一环节同样也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他才会乐此不疲。
以上的四种学习方法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操作性强,大家不妨一试。
那么,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热身:消除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刚入校的初一新生说:“一提学语文,最怕文言文。”经过调查发现有90﹪的初一新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恐惧心理。这是多么惊人的数据!但转念一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表现手段的文体。生活在新时代的初中生,何尝见过文言文?因此,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文言文学习的引领者,应该在正式上文言文前,消除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其实,很多初一新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讲述传统美德和超人智慧的古代故事,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教师可以介绍这些故事的原文给初一的新生,这些浅显而有趣的文言文对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是大有帮助的。
二、课堂多姿: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文言文因其产生的年代距今久远,因此,课文中生字较多,句式独特,学生读起来觉得相当拗口。而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追求升学率,文言文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朗读——串讲——做练习,这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好奇心强的初中生厌倦,直接有损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更别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因此,语文教师应想办法巧上每一节文言文课,这个“巧”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上,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取决于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尤其重在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上文言文课时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有意思,对于浅显的故事性强的文言文,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的《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课文,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展现;对于一些人物传记,可以采用让学生演课本剧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的《赵普》,九年级的《陈涉世家》课文开篇的一段均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一些文辞优美的经典名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划出课文中与图片相对应的语句,重在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课文,体味作者写作时投入的感情。而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的《送东阳马生序》则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如,主题:《走进宋濂》《东阳马生的收获》等;或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我是马生……这些教学方式的引入,会让学生觉得文言文课堂尽管学的是古奥难懂的文言文,但无处不涌动着新奇鲜活的灵气,这对加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课堂花絮:穿插各种小竞赛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推向高潮
如何检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多教师自然就想到考试。频繁考试,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反感的心理。一个聪明的语文教师,绝对不会强迫学生讨厌自己。初中生的好胜心强,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小竞赛的方式来检测。例如,限时比赛:5分钟默写、三分钟背诵;小能手比赛:通假字小能手、词类活用小能手、翻译小能手等等。这些竞赛既然是穿插在课堂上的,那么题量就应该少而精,针对性强,犹如打排球的短、平、快,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个别教师还可以大胆地尝试让班上的学生自己出小竞赛题,这样做,既能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起,又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精神。
四、课堂尾声:归纳反思,轻松学好文言文
轰轰烈烈的热闹之后,应该是理性的归纳与反思。归纳的内容首先是对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对初中文言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其次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看看这一课的知识点还有哪些没掌握好,立即补上,那么到单元测试时学生就不会考砸。这一环节同样也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他才会乐此不疲。
以上的四种学习方法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操作性强,大家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