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标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靠地理教师。所以能否完成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的素质。那么实施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对此谈六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融会和吸收了世界教育发达国家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代表着现代世界的教改方向,教师只有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发展学生的能力,首先在眼中有学生,要多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和空间,把课堂建成学生活动的平台并努力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其次是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强化细化地理意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观念,在各种能力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未来意识等。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它是独特的,永远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工作者观念,成为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懂现代教育、站在时代前沿的一代新型教师。
  
  二、倡导平等交往的新型师德
  
  良好新型的师德就是要求我们不但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地理,具有奉献精神,而且要做学生的朋友,要能以同学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能全面地评价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要赏识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完成新课标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具有宽厚的知识储备
  
  新地理教材不但要求教师在教法上更加开放和灵活,而且要求拓宽知识面。从实行课改的情况来看,这种变化使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但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教师回答不了,而且经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就是要求地理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具有专业地理知识,而且有比较丰厚的文史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生物、物理知识,应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不但“洗脑”,而且要“充电”,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地理教学,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四、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之一,如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会增强学生现代意识和科技意识。所以教师不但应掌握多媒体技术,经常使用电化教学,而且要能用电脑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这对中老年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五、具备较强的调控和组织课堂能力
  
  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绕教师转,只要课上没有太捣蛋的学生,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但新教材要求师生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这就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不断地调控、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既要使课堂沿着课程要求发展,又要有良好的探索氛围,还要不断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即由过去的单一角色,变成多重角色。从课改实验区情况来看,课程的开放与灵活,使课堂教学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按部就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很多都是始料不及的。所以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胜任多种角色,必须具备学生真正接受的课堂调控的组织能力。
  
  六、掌握和驾驭多种教学模式
  
  教育专家认为,人们的学习,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发现式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新的课程改革能不能成功,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改变,取决于我们的地理教师,是否掌握和驾驭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后,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师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猜测、预想、观察、实践、调查、实验并收集事实依据,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报告。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先提出地球自转会出现哪些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并进行了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促进、合作,要用多彩的亲历活动和丰富的知识充实教学过程,要适时介入,要多“点火”,要多运用形成性的鼓励性评价,要不断培养探索气氛。这比接受式学习要花多一些时间,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却是多方面的,不但有量的方面,而且也有质的方面。
  2.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使用于阅读较容易的内容,如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因这部分内容文字阐述并不难理解,教师没有必要过细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学为主,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设置的问题,先自学再讨论交流,中间穿插教师答疑解难以达到发展的目的。
  3.参与活动教学模式
  本模式实用于实践性较强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学习、发展的广阔平台。活动可采用讨论式、调查研究式、竞赛式、讲座式、辩论式等。新课程设计了大量的以活动性、实践性为主的内容,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
  4.研讨式教学模式
  即先设计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个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研讨、交流,然后得出结论,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思辨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或迸发创造的火花。所提出的问题不必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参与到“问题”中来就是成功。
   5.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要先选定一个项目,然后进行研究。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施进行规划设计等内容的学习。
  从实验区情况来看,许多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自己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激活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主动活泼。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很多教师驾驭不了新教学方式,依然在穿着新鞋走老路。
  总之,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有新理念、新面貌、新本领、新办法。这是对我们地理教学的挑战,也是地理教学的一次大好机遇,地理教学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其他文献
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并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一、以兴趣为导引,创设新情境  中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思维就越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创设新的
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探索,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或自主选择并确定专题,通过合作探索、整理资料、调查分析,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政治理论知识并运用其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理论修养与政治信念。这种学习必须遵守一些原则,遵循一定途径。    一、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也叫做“探究性教学”,即以教
近年来每年有许多年青教师加入班主任行列,笔者愿将自己多年在高中任班主任的经验和体会谈谈。  一、“勤”字当头,注重日常管理。做到这点,必须提倡一个“勤”字。学生课堂情况怎样,除了任课老师和学生反映外,还应该多到班里走一走,看一看。上课时去看一看,课间休息去看一看。上课纪律怎样,学生的作业完成怎样,卫生清扫情况怎样,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勤”字当头,亲自了解。多与班干部了解情况,多与学生谈心,多与任课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显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情感意识,有助于学生多种
【摘 要】教学中成功的结束对课堂有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功效,使整个课堂新颖和谐、扎实高效。不同的课堂应该选用不同的收尾方式,让课堂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堂结尾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导入引人入胜,结尾更要精彩动人。优秀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那些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活的扎实而有生机,而缺乏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思想偏离了根本又无处寄托。中小学阶段,正是普及传统文化,让学生守本固根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外来文化滚滚而来的今天,道德意识正逐渐淡漠,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看到传统文化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孩子们步履坚定,真诚而又愉快地成长。  提醒同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初中英语入门教学也是如此,抓好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就是“好的开端”。  一、从培养兴趣入门,抓好英语的“心理教学”  首先,明确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入门。一开始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清学习英语的目的,最主要的一条是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英语,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对他们以后的升学、求职、工作、生活等现实问题有多么重要,并暗示每
我们经常听到“生活大语文”的理论。的确,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在教学中将二者联系起来,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点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曾做过如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与生活联系起来  1.我们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原来是古板的电铃,后来,学校领导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将电铃变为悦耳的音乐声。有一次上课,我正好讲“扩展语句”这一章,就让学生扩展“上课铃响了”这句
“语文训练处处有,时时可以学语文”,学好“大语文”,才能让学生眼界高远,襟怀博大;才能“胸怀万汇凭吞吐,笔纳千钧任翕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在校内学习,还要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还要在其他学科中学语文。惟有增强“大语文”教学意识,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那么,我么应怎样进行“大语文”的教学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 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导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由此获得知识,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要达到上述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问题感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问题呢?结合我这几年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一、自主学习,合作选择的问题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