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ove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那些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活的扎实而有生机,而缺乏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思想偏离了根本又无处寄托。中小学阶段,正是普及传统文化,让学生守本固根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外来文化滚滚而来的今天,道德意识正逐渐淡漠,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看到传统文化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孩子们步履坚定,真诚而又愉快地成长。
  提醒同学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投向身边的人、事、物,投向民俗文化,投向传统文化。陡然间,缩短了历史,跨越了时空,体验古人与今人的情感。解剖人性,品味生活,呼唤善良与真诚,呼唤人性的美;抛弃恶毒与虚假,抛弃人性的丑。坚定步履,真诚而又愉快地活着。
  在《游褒禅山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制俗以俭”为中心,分析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他主持变法前后,十分注重“制俗以俭”。
  早在1058年,王安石就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章》,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社会的弊病:“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苟其财之可以具,则无所为而不得”。在这样的条件下,“富者贪而不知止”“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资产”,索贿受贿,以权谋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出来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民风扶摇于流俗,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日甚一日。“婚丧奉养、服食、器用之物,皆无制度以为节”。
  难能可贵的是王安石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再提醒世人必须认识这种奢糜之俗的危害性。他指出“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实漏卮”“所谓积之涓涓而泻之浩浩”,谁也无法支撑这样一种社会局面。因此,他响亮地提出了“制俗以俭”的口号,他说:“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而且,他还提出“禁微之易,救末之难”,尤其深刻的是他看到了民风日奢与吏治腐败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淳朴之风散,则贪厌之形成;贪厌之形成,则上下之力匮,如此则人无完行,士无廉声”。他的这种分析虽然并不完全客观公正。但是,应该承认,“淳朴之风散”确实是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温床。在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吏治腐败是必然的。王安石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力图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也就证明了他具有政治家、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在“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吏治腐败,民风日奢的情况下他响亮地提出了“制俗以俭”的口号,这种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新中国倡导“制俗以俭”而做出的努力,珍惜眼前的美好、幸福生活,激起对国家、对政府的热爱,培养正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陈情表》一文时,引导学生鉴赏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为此设计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讨论后明确:作者当时的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出去做官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养祖母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陈述少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切峻”同情。第二段作者利用新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新朝的合法性,让阴谋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新朝的疑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寻找借口,同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事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晋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以此来让学生学习古人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说话得体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还可以培养尊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对“孝”非常看重,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在我国已有3000年的历史,“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反映了中国特有的价值观,他的影响早已跨越了国界。孝文化的积极意义在于:对个体来说,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对家庭来说,可以长幼有别,规范人伦秩序,是家庭和睦的具体体现;对国家来说,是促进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官大钱多,不应忘子女身份;位高财富,不应忘尽孝之心。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一点我们应有清醒地认识。但是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特别是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更应该珍惜这一传统美德,注重自己的“孝德”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对“孝”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自己和长辈的关系,学习李密,培养尊敬父母、长辈的美德。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小学阶段,正是普及传统文化、让学生守本固根的大好时机,尤其是在外来文化滚滚而来的变幻年代,我们中小学教师更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迷失在自己的国土上。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此后因战乱而中断。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高中语文课本形同虚设,不像其他学科与高考联系那么紧密,讲与不讲都一样。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但经过高三的教学后,我渐渐地发现,课本与高考是紧密相连的。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利用好课本进行基础知识训练  我们往往在高三的综合复习时才注意对字词的积累,并作一系列的字词题。给学生的感觉是既枯燥又乏味,效果十分不理想。不难发现,学生上了高中以后,朗读的机会
“一校之门面是校长,一班之门面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关系着一个班级的生存、荣誉,同时也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荣誉,关系着一代学子的前程,有如乳母待婴,需耐心而细致。十余年教育工作,十余载班主任经历,回首从教岁月,感慨万千。  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美德。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奉献过程、一种美德的体现。学生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班主任要用双手去抚慰他们;用行动去影响他们;用言语去诱导他们;
地理高考强调能力的考查,包括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两个方面,这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解题实实在在有用的思维品质?本文仅从课堂实践的角度,探讨一些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建立一套地理分析的模型,使之形成稳定的地理思维体系  自然地理部分可建立晨昏线判读、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析、气温分析、降水分析、等值线分析、水文特征分析等模型。  例如在气温分析中
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并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一、以兴趣为导引,创设新情境  中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思维就越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创设新的
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探索,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或自主选择并确定专题,通过合作探索、整理资料、调查分析,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政治理论知识并运用其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理论修养与政治信念。这种学习必须遵守一些原则,遵循一定途径。    一、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也叫做“探究性教学”,即以教
近年来每年有许多年青教师加入班主任行列,笔者愿将自己多年在高中任班主任的经验和体会谈谈。  一、“勤”字当头,注重日常管理。做到这点,必须提倡一个“勤”字。学生课堂情况怎样,除了任课老师和学生反映外,还应该多到班里走一走,看一看。上课时去看一看,课间休息去看一看。上课纪律怎样,学生的作业完成怎样,卫生清扫情况怎样,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勤”字当头,亲自了解。多与班干部了解情况,多与学生谈心,多与任课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显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情感意识,有助于学生多种
【摘 要】教学中成功的结束对课堂有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功效,使整个课堂新颖和谐、扎实高效。不同的课堂应该选用不同的收尾方式,让课堂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课堂结尾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导入引人入胜,结尾更要精彩动人。优秀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