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对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课堂有效性的追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对数学教学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和广泛的实践,在多年的探索中既取得了诸多不错的成果,也走了不少的弯路。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亲身参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诸多改革,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对于提升课堂有效性的观点。现归纳如下,还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提问
由于缺乏学习经历,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具象思维上,所以在面对逻辑严谨且比较抽象的数学科目时,他们难免产生束手无策的情况。基于此,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总结学生的学习以及年龄特点等来设置相关问题。
其一,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即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学习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热身——口算热身:160×40,230×40,19×3,180×40,140×7。然后进行竖式笔算:45×23,85×30。提出问题:一袋谷子39元,买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钱?学生班上交流计算过程,特别是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讲不清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清楚。这样的问题设计,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梯度的增加题目难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
其二,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课堂提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那么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学情,设置不同的问题。如,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笔者便将课堂提问的问题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即为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准备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夯实所学知识;为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此,便能够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接受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他们单纯质朴、活泼可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呵护。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至关重要,要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对数学产生兴趣,自己主动学习,享受数学的乐趣。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观察物体。重点学习观察物体,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些知识都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抽象理解为主。我考虑到学生的年纪和学习现状,想将这个知识点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画一画,来一堂特别的数学美术课。
课前,笔者准备了一个玩具熊,上课时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B5大小的白纸,折成四份。引导学生先观察小熊的正面,画一画。再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的背面、侧面,画侧面时强调要认真观察小熊的鼻子在左边还是右边,通过观察主要细节来分辨左右。最后让全班一起推选画的最可爱的一幅来和老师交换小熊。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美术课,让数学活起来,让学生喜欢数学。小学生喜欢一门课,往往是先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数学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充满好奇和求知欲,让他们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觉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经历难忘的数学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应用逐步养成的数学思维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地考察,学以致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推进,涌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体验式教学反对一本正经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提倡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深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以此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记忆。实地考察,能够暂时离开教室这篇理论的殿堂,深入现实生活中,去其中汲取营养,学以致用,激发他们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当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他们主动思考,如何通过数学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并且实地考察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理解”的氛围。学生们有很多机会自主获取令人兴奋的信息,与同学打成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有趣和令人兴奋的经历可以与课堂课程和学术概念联系起来,从让学生以數学的视角审视我们的世界,并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课堂有效性的追求应该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找寻通往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马富宝.学周刊.2019(26).
[2]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张宝宝,崔守菊.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课堂有效性的追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对数学教学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和广泛的实践,在多年的探索中既取得了诸多不错的成果,也走了不少的弯路。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亲身参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诸多改革,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对于提升课堂有效性的观点。现归纳如下,还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提问
由于缺乏学习经历,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具象思维上,所以在面对逻辑严谨且比较抽象的数学科目时,他们难免产生束手无策的情况。基于此,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总结学生的学习以及年龄特点等来设置相关问题。
其一,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即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学习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热身——口算热身:160×40,230×40,19×3,180×40,140×7。然后进行竖式笔算:45×23,85×30。提出问题:一袋谷子39元,买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钱?学生班上交流计算过程,特别是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讲不清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清楚。这样的问题设计,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梯度的增加题目难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
其二,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课堂提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那么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学情,设置不同的问题。如,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笔者便将课堂提问的问题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即为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准备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夯实所学知识;为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此,便能够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始阶段,也是接受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他们单纯质朴、活泼可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呵护。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至关重要,要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对数学产生兴趣,自己主动学习,享受数学的乐趣。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观察物体。重点学习观察物体,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些知识都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抽象理解为主。我考虑到学生的年纪和学习现状,想将这个知识点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画一画,来一堂特别的数学美术课。
课前,笔者准备了一个玩具熊,上课时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B5大小的白纸,折成四份。引导学生先观察小熊的正面,画一画。再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的背面、侧面,画侧面时强调要认真观察小熊的鼻子在左边还是右边,通过观察主要细节来分辨左右。最后让全班一起推选画的最可爱的一幅来和老师交换小熊。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美术课,让数学活起来,让学生喜欢数学。小学生喜欢一门课,往往是先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数学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充满好奇和求知欲,让他们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觉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经历难忘的数学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应用逐步养成的数学思维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地考察,学以致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推进,涌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体验式教学反对一本正经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提倡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深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以此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记忆。实地考察,能够暂时离开教室这篇理论的殿堂,深入现实生活中,去其中汲取营养,学以致用,激发他们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当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他们主动思考,如何通过数学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并且实地考察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理解”的氛围。学生们有很多机会自主获取令人兴奋的信息,与同学打成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有趣和令人兴奋的经历可以与课堂课程和学术概念联系起来,从让学生以數学的视角审视我们的世界,并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课堂有效性的追求应该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找寻通往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马富宝.学周刊.2019(26).
[2]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张宝宝,崔守菊.课程教育研究.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