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强调了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一些策略,力求能够为中学美术教学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也供教育界同仁借鉴。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美术思维;策略
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意义
随着《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社会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美术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学生以及家长认为美术教学是次要科目,以至于美术教学常常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正如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静所说:“美术教育被边缘化、零碎化,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可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却越来越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美术思维不仅能解决绘画等美术造型问题,而且能大大地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得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解决其他学科乃至更为广泛的其他领域的问题。通过学习形成的美术思维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才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价值所在。只有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学美术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实施
我们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不是指望学生用学到的素描、色彩来解决类似数理化科目那样的习题,而是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人文意识、敏锐的洞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这才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最大价值所在。
(一)人文意识的培养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一点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即它的人文性。这使得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即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如在讲民间美术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借“文化”的概念,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使思想道德的教育寓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之中。接着,教师指出美术在认识和表现客观世界时,是把一切放在文化的范畴上思考的,体现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新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充满人文精神魅力的跨学科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的讲授。
(二)敏锐的洞察能力的培养
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也是重要的能力。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生活都非常有用。在美术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使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思维在于对比与联系的自觉的不断运用。对比与联系,求同存异,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和各种美术现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联系,并形成习惯,比教他们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更有价值。
(三)抽象概括的能力的培养
谈到美术思维,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形象思维,想到具体的形象。大多数人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赖对具体形象、情节的想象,这些都不是美术最根本的语言。美术的根本语言是图形思维。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关感形式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在美术学习中,不从美术语言的本质去理解作品,就不能举一反三,只能是一件件作品地去解释,去揣测作者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就是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的形成
在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维上的发散,来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在教学中,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在绘画及摄影模块的教学里,笔者总是强调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物象,将平常的物象表现出不一般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上创造独一无二的画面结构,创造“视觉惊奇”。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美术思维变得更加敏锐、美术思路变得更加宽广。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以及学生对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教师对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具体策略的灵活运用,也离不开学生的刻苦努力和钻研。我相信,在各方面力量的一起努力下,中学美术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将会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刘洪涛.让美育回归生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2]厉文.中学美术教学新思路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
[3]白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Z2).
[4]陈华.探析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考试周刊,2008(28).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美术思维;策略
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意义
随着《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社会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美术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学生以及家长认为美术教学是次要科目,以至于美术教学常常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正如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静所说:“美术教育被边缘化、零碎化,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可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却越来越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美术思维不仅能解决绘画等美术造型问题,而且能大大地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得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解决其他学科乃至更为广泛的其他领域的问题。通过学习形成的美术思维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才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价值所在。只有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学美术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实施
我们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不是指望学生用学到的素描、色彩来解决类似数理化科目那样的习题,而是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人文意识、敏锐的洞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这才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最大价值所在。
(一)人文意识的培养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一点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即它的人文性。这使得教师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即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如在讲民间美术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民间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借“文化”的概念,说明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使思想道德的教育寓于美术教学的实施之中。接着,教师指出美术在认识和表现客观世界时,是把一切放在文化的范畴上思考的,体现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新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充满人文精神魅力的跨学科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的讲授。
(二)敏锐的洞察能力的培养
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也是重要的能力。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乃至生活都非常有用。在美术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使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思维在于对比与联系的自觉的不断运用。对比与联系,求同存异,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和各种美术现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联系,并形成习惯,比教他们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更有价值。
(三)抽象概括的能力的培养
谈到美术思维,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形象思维,想到具体的形象。大多数人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赖对具体形象、情节的想象,这些都不是美术最根本的语言。美术的根本语言是图形思维。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关感形式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在美术学习中,不从美术语言的本质去理解作品,就不能举一反三,只能是一件件作品地去解释,去揣测作者的想法,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就是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的形成
在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维上的发散,来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在教学中,利用发散的方式加强学生图形思维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与习惯。在绘画及摄影模块的教学里,笔者总是强调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物象,将平常的物象表现出不一般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上创造独一无二的画面结构,创造“视觉惊奇”。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美术思维变得更加敏锐、美术思路变得更加宽广。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以及学生对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教师对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具体策略的灵活运用,也离不开学生的刻苦努力和钻研。我相信,在各方面力量的一起努力下,中学美术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将会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刘洪涛.让美育回归生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2]厉文.中学美术教学新思路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
[3]白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Z2).
[4]陈华.探析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考试周刊,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