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7623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类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了困境,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模糊,教师教学也提不起劲。因此,本文根据笔者幾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艺术类独立学院中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几点有限的思考,抛砖引玉,希图改变《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艺术类、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以“应用”、“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的艺术类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当中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课程设置的不同,虽然《大学语文》是一门通识类课程,可以说对于提高每一个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母语水平、审美修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实现以上意义,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从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出发,给出不一样的回答。要回答开头的根本问题,我打算从以下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入手:学生希望从《大学语文》这门课里获得什么?教师通过这门课想要传递给学生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配合教师完成以上的目标?
  一、学生兴趣与教师教学之间的矛盾
  不得不承认,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比起公立的本科院校要略逊一筹,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现实情况是,中学时代的经验导致学生的先入之见,学生对这门课在大学开设的必要性感到怀疑。常听到学生说,“好不容易考完了文化课,怎么还要来学习这门课?”中学阶段有应试的压力,学生即使不喜欢也必须硬着头皮学。到了大学,没有应试的压力。尽管有期末考试,但考核手段僵化,大多数学生抱着来课堂玩一玩的心理,只要考试能通过就行,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老师在上面讲,下面却应者寥寥,导致教师讲课像例行公事,提不起劲来。这就陷入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问题就在于学生完全不理解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在哪里。
  此外,艺术生,特别是表演类学生性格多外向、活泼,很难让他们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地听老师讲半小时以上。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观点再新颖,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即使教师在第一节课能够吸引大多数学生,讲出学习这门课的种种远大而深刻的意义,似乎可以暂时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之后如何落实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上,学生大多无法切实地感受到,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需要培养与激发的,大部分学生能对自己的专业投入很大的热情,就证明不是学生不愿学,而是学生找不到学习的理由。此外,丰富多元的信息来源也与大学的精英教育争夺着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交平台、影视综艺等等流行文化几乎占据了当代大学生大量的时间,但大众文化的特征就是“娱乐至死”,似乎所有严肃的东西都可以在一场欢笑之中,变得轻浮、没有负担。这令教育者明白,通过书本获得信息的传统阅读方式很难再获得学生持续的注意力。
  当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应放弃“精英”的立场,而去迎合大众文化的媚俗。大学教师毕竟不是茶馆里的相声演员,把坐在下面的学生哄开心就可以。但是教育的理想再崇高、再远大,学生却完全冷眼视之,这难道不也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空中楼阁了吗?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大学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要求学习理解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如何解决学生诉求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弥合教师的认识与学生的认识之间的鸿沟,彻底改变课堂师生自说自话的现状?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便成为所有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文大多为中国古代经典诗文,如果只是就每一课的内容进行背景介绍、文章讲疏、总结练习的话,那《大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从教法到学法并无二致,而且很多选文和中学时代的选文有所重叠,再加之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作为保证,这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因此首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针对艺术类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预备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
  《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从整个本科课程体系来看,这门课承担着传递中国文化之精要的使命。现代高等教育的学科划分,使学生似乎只重专业,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修养。公共基础课除了英语、思政之外,便唯有《大学语文》这门课能让学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梁任公在《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一文中列举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籍,他在文末说到:“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1]梁任公所言以理工科为例,都须一读,更何言艺术作为“文化”之一重要部分,对其产生之根基一无所知,何谈培养出层次较高的艺术人才。
  所以《大学语文》表面上只是对诗文的学习,但背后却应该明确这一重要目标。所谓“大语文”就是“把文化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线,全面打通文、史、哲、艺术等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2]换言之,课本上的文选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线索与引子,引出中国文化的各种维度,令学生在大学阶段对中国文化的特质能作一基本的了解。特别是注意联系与学生的艺术专业相关的内容,穿插一些中国艺术史方面的内容,使相对抽象的文史知识与生动具体的艺术作品融会贯通。使学生在这门课上获得的不仅仅是更多的语言文学知识,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修养,这也是一个艺术家达到更高层次的基本保证。
  当然,老问题就在于学生如何对教师讲述产生兴趣?这就需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将枯燥抽象的史实讲述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将概念性的内容演绎为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就变得极有兴趣。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可以参考许多前辈对中国文化所做的普及工作,学习他们如何联系现实,如何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对多媒体的手段的应用,运用图画、视频来不断刺激学生。   (二)“跨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
  “艺术生”的教育方式本身就非坐在板凳上听老师娓娓道来,更多时候是教师做示范,学生身体力行,不断去实践自己之所学。因此,有无可能令《大学语文》的课堂也能够依据各艺术专业的特点,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比如就表演类专业(如音乐、舞蹈、戏剧)来说,可以通过排演话剧、配乐朗诵、演讲、舞蹈等方式;就表现类专业(美术、设计),可以通过漫画作品、文化元素提取来进行创作等方式,实现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令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使通识教育贴近自己的专业,令自己的艺术作品能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本身便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通过分组表演,可以令学生形成某种相互之间的竞争氛围,从而调动学社的学习的主动性。
  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规划教学内容为前提。教师必须不断考虑以下问题:什么样的课文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遵循学科之间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化,应该进行几次“跨学科”的教学,对教学过程的把控如何严格实行,如何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表现内容……这些问题都是横亘在这种创新教学前面的障碍,教师拥有多少精力来完成这些教学改革,无疑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
  (三)新媒体的运用
  国家近年来倡导“互联网+”的模式,以此激发社会经济的新活力,实际上这也启发了教师把“新媒体”运用到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中去。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手机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比如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这一平台来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艺术展示。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传递可能通过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很好效果的教学内容。许多手机APP,比如“为你读诗”(录制音频,进行分享)、“字里行间”(写作分享的平台)等等都可以用作教学方式的扩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这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扩展了课堂教学,扩充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更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趋向多元化、立体化,上述的教学改革才能够拥有有力的保证。《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平时分应该提高,而不仅仅只是通过考勤、平时作业来体现,如果要进行“跨学科”的教学,那么学生所完成的艺术表达,就应该占至少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对平时的教学任务认真对待。期末试卷的检测必不可少,但可以采取灵活的命题方式。首先降低死记硬背的知识,改变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平时完全不学就可以及格的状况出现。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的知识框架的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通过思考、以及日常修养可以答出的题目,多设置一些主观题,这些题目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题量不必大,但每一题都需有深度,锻炼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同质化的思维方式。
  四、余论
  教学改革与相应的教学管理密不可分。大学语文教研室的成立可以为教师之间保持及时的交流提供保证,可以根据艺术类专业相对的特点进行2-3类的划分(比如上文将艺术类专业分为表演类与表现类),每一位授课教师负责一类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授课。当然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一位教师只上一門课。但依旧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优化教师课程的安排,安排较为相近的课程,使教师能够在课程间相互联系、促进,最重要的是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来完成教学改革。
  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上面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力图改变这门课教与学的困境。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师大量精力的投入,特别是就教学内容的改革来说,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还要对学生的艺术专业有所了解,既要熟悉文学知识,对于哲学、历史、美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涉猎。此外,还应当熟悉学生中正在流行的话题,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因此,以上教学改革的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马上便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开始。
  注释:
  [1]转引自胡适:《胡适文集3》,北京大学出版社,116页。
  [2]宫燕美:《大学语文教学的观念转变》,《云梦学刊》,2007年12期。
  参考文献:
  [1]张祥平:《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大语文观——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之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月,第29卷第11期;
  [2]张祥平:《关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之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3月,第31卷第3期;
  [3]宫燕美:《大学语文教学的观念转变》,《云梦学刊》,2007年12期;
  [4]冯智明:《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于“研究型教学”与人类学课程观的视角》,《大学教育》,2014年2月;
其他文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is crucial to success. In human verbal communication, using compliment
期刊
【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政府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的调控空前加强。抗战时期,食盐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物资,自贡盐场担负了抗日救亡的历史责任,政府采取了政府定价、政府主导信息、制定战时配给制度、统筹资源促生产、政府保障鼓励增产等系列措施调控措施。政府的调控造就自贡盐业辉煌的同时也产生了负作用。通过对抗战时期政府对自贡盐业经济的调控进行分析,为今后国家面临紧急状态时对重要产业的调控模
期刊
【摘要】: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探讨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江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火如荼的时刻,农村的发展无疑是当前整体发展进程中的“短板”。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重庆市区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区农村基层干部队
期刊
【摘要】:传统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可不替代的作用,随着教学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冲击着传统教具的地位,传统教具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发展是否还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未来教具发展又路在何方。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传统教具;小学阶段;存在意义;发展趋势,  引言:传统教具具有直观性强,亲近教学课堂,贴近教学目标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
期刊
【摘要】:参与式管理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独特优点。在高校的后勤管理的工作当中应用参与式管理模式,可以促使后勤管理部门和学生关系更加密切,并且改善后勤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参与式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意义,并且就如何在高校构建参与式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参与式;管理;高校;后勤管理  一、参与式管理特点分析  参与式管理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以及高度重视个体在组织以及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参与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提出“政府治理”的概念,标志着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的转变,这是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改革的发展趋势。十八届四中全会则首次以“法治”为主题,围绕“怎样依宪执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展开,明确法治建设的步骤。可见,法治体系是最重要的政府治理体系,法治
期刊
【摘要】:不同于現代主义艺术和古典艺术时期对艺术与艺术流派的定义方式,今天的人们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建筑和涉及后现代的很多描述用语在当下都只能表达一种状态或是倾向性的描述,而不具备可以将任何艺术现象概括为某种流派的指向能力。这是一种碎片化和非中心的倾向,它显示了对稳固的现代主义模式和对绝对真理信仰的意在戏谑却在客观上以退为进的打破。但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并非横空出世的创见之举,而是与古典主义建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的发展中,坚持强化对共产党党员的道德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我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在政治上的优势,而且能促进党员品质的养成。这样我党当前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文章对当前党员道德品质养成面临的挑战和建设进行思考。  【关键词】:道德品质;挑战分析;着力点  思想道德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属意识形态范畴,其受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基于此,
期刊
【摘要】:在人類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其表现方法多样且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舞狮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许多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观看舞狮表演也成了地方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湖北舞狮与山西舞龙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道,而后人只有把前人留下的财富更好的传承下去
期刊
【摘要】:约翰·洛克的分权理论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和西方政治实践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约翰·洛克的这一理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很长时间内作为权力组织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和原则,对资产阶级国家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产生了久远、持续的影响。洛克通过分析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国家社会中和生活中各种权力之间的制衡问题。他指出,各种权力应该分开并且相互制衡,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