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其实在工作中很多教师也体会到急需获得专业化成长的紧迫性。她们已经看到随着幼儿教育的迅速发展,就要不断要求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幼儿园里找到发展的空间。积极有效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教师来讲只有在大课题研究的背景下才能更容易、更直接获取专业的知识。
教师如何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活动,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参与的课题《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整合的研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更新观念、充实理论
实施课题前期,为了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好对课题的理解,必须进行理论学习,积极寻求理论支持,并在实践中进行活动、实验,如果实验效果理想,就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实验不成功,也要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地把问题记录下来,再去寻找理论,再实践。在这反反复复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及时捕捉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一切有价值的行为,多写观察记录,多思考,自己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能得以锻炼和提高。
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每位教师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思考困惑,积极尝试,勇于突破。在课题《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整合的研究》中,我运用了三个步骤来开展研究活动。
1.“做什么?”——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确定研究内容。
科技小制作是培养孩子动手动脑、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在科技小制作中融入艺术的成分,能让孩子在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中更加完整地感知物体,培养孩子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科技小制作“做什么”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而且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动手能力差,所以我们只能从孩子感兴趣的、熟悉的、有趣味性的制作着手。
“会滚的青蛙”、“象鼻卷”、“魔盒”,这些科技小制作作品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幼儿在欣赏作品时就显得制作兴趣高涨,而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在思考怎样使得自己的青蛙眼睛对称?怎样使自己的象鼻卷更漂亮?……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等等,在做做、玩玩中完成了对科学知识的体验。
2.“怎么做?”——研究幼儿年龄特征,制订适合幼儿使用的材料、工具。
有了好的制作主题,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来实施呢?这对于能否正常开展科技小制作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
我认为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孩子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我们选用的材料不能太厚或太硬。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比较容易收集的废旧材料来进行,例如小鼻卷就是利用一次性筷子的袋子和吸管制作的,机器人则是利用牙膏盒完成的。卫生纸芯、薯片罐、小纸盒等都是我们选用的好材料,而且好的材料还可以引发一次好的科技小制作活动,例如“好玩的纸桶”就是先有材料后有这个主题的。
在使用的工具方面,我们以幼儿手工使用的工具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并不断地、逐步地增加一些新的工具和材料,例如:双面胶、打洞机等等。
3.“主动做!”——凡是能让幼儿自己观察、探索、选择、尝试制作的地方,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幼儿成为科技活动的主体。
(1)让幼儿自己搜集活动材料。
科技小制作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作为基础,让幼儿、老师与家长共同查找资料、收集材料,这样幼儿就会从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2)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和讨论。
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探索能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性,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一切不是教师强加于幼儿,而是幼儿主动发现的,让幼儿真正成为科技活动的主体。
(3)给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幼儿需要有自己参与制作的机会。于是在活动中,一改以往示范讲解,让幼儿模仿学习的模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允许他们有调整所选材料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掌握技能,积累经验,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活动。这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并认可、支持,鼓励幼儿尝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如在制作风车时,需要选择材料来加以固定风车,教师提供了橡皮泥、毛豆、毛线、橡皮筋等等,幼儿自由选择固定材料,同时可在操作中随时调整所选材料,通过反复尝试,不断探索,幼儿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快速转的风车。
三、仔细聆听,适时提问
针对课题研究,我园有许多课题沙龙活动,这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困惑的地方,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所以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1.仔细聆听。
首先听清、听懂主持人的开场白,这里面往往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再听教师们的发言。听听大家的理解、认识,与自己有何不同,说不定哪位老师的某句话,就能点开自己的“疑点”,使自己产生“顿悟”。同时还要思考谁的观点更科学,更能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问个为什么,要弄清这样做的理由、依据是什么。这样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才能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2.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课题研究沙龙活动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辩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儿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
3.个别请教专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微型课题。
倘若大家的讨论还没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就要建立自己的微型课题,个别请教专家。“任何一位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细节上有高见者都可以视为专家”。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和专家交流能更直接弄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把握问题的困难所在,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而对症下药。这种方式能更快地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教师还能从专家的谈话中学习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利用家长资源,共同参与活动
家长资源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题《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的整合》研究中,我们有了一个小制作主题后,大部分材料都需要家长配合收集,有了充足的制作材料才能保证我们小制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通过网络、面谈、短信息等多种渠道,取得家长的配合、协助,确保我们的制作活动顺利地进行!
全园大课题的研究活动,不仅营造了一种积极钻研,互相帮助、勇于实践、时刻反思的科研氛围,而且还让我们每位教师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只有走进课题,有效参与,才会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提高,唤醒我们专业发展的需要与意识,学会反思教育行为,提高科研能力,做一名真正的学者型教师!
教师如何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活动,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参与的课题《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整合的研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更新观念、充实理论
实施课题前期,为了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好对课题的理解,必须进行理论学习,积极寻求理论支持,并在实践中进行活动、实验,如果实验效果理想,就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实验不成功,也要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地把问题记录下来,再去寻找理论,再实践。在这反反复复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及时捕捉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一切有价值的行为,多写观察记录,多思考,自己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能得以锻炼和提高。
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每位教师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思考困惑,积极尝试,勇于突破。在课题《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整合的研究》中,我运用了三个步骤来开展研究活动。
1.“做什么?”——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确定研究内容。
科技小制作是培养孩子动手动脑、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在科技小制作中融入艺术的成分,能让孩子在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中更加完整地感知物体,培养孩子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科技小制作“做什么”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而且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动手能力差,所以我们只能从孩子感兴趣的、熟悉的、有趣味性的制作着手。
“会滚的青蛙”、“象鼻卷”、“魔盒”,这些科技小制作作品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幼儿在欣赏作品时就显得制作兴趣高涨,而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在思考怎样使得自己的青蛙眼睛对称?怎样使自己的象鼻卷更漂亮?……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等等,在做做、玩玩中完成了对科学知识的体验。
2.“怎么做?”——研究幼儿年龄特征,制订适合幼儿使用的材料、工具。
有了好的制作主题,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来实施呢?这对于能否正常开展科技小制作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
我认为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孩子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我们选用的材料不能太厚或太硬。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比较容易收集的废旧材料来进行,例如小鼻卷就是利用一次性筷子的袋子和吸管制作的,机器人则是利用牙膏盒完成的。卫生纸芯、薯片罐、小纸盒等都是我们选用的好材料,而且好的材料还可以引发一次好的科技小制作活动,例如“好玩的纸桶”就是先有材料后有这个主题的。
在使用的工具方面,我们以幼儿手工使用的工具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并不断地、逐步地增加一些新的工具和材料,例如:双面胶、打洞机等等。
3.“主动做!”——凡是能让幼儿自己观察、探索、选择、尝试制作的地方,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幼儿成为科技活动的主体。
(1)让幼儿自己搜集活动材料。
科技小制作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作为基础,让幼儿、老师与家长共同查找资料、收集材料,这样幼儿就会从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2)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和讨论。
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探索能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性,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一切不是教师强加于幼儿,而是幼儿主动发现的,让幼儿真正成为科技活动的主体。
(3)给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幼儿需要有自己参与制作的机会。于是在活动中,一改以往示范讲解,让幼儿模仿学习的模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允许他们有调整所选材料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掌握技能,积累经验,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活动。这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并认可、支持,鼓励幼儿尝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如在制作风车时,需要选择材料来加以固定风车,教师提供了橡皮泥、毛豆、毛线、橡皮筋等等,幼儿自由选择固定材料,同时可在操作中随时调整所选材料,通过反复尝试,不断探索,幼儿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快速转的风车。
三、仔细聆听,适时提问
针对课题研究,我园有许多课题沙龙活动,这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困惑的地方,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所以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1.仔细聆听。
首先听清、听懂主持人的开场白,这里面往往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再听教师们的发言。听听大家的理解、认识,与自己有何不同,说不定哪位老师的某句话,就能点开自己的“疑点”,使自己产生“顿悟”。同时还要思考谁的观点更科学,更能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问个为什么,要弄清这样做的理由、依据是什么。这样自己在课题研究中才能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2.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课题研究沙龙活动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辩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儿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
3.个别请教专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微型课题。
倘若大家的讨论还没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就要建立自己的微型课题,个别请教专家。“任何一位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细节上有高见者都可以视为专家”。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和专家交流能更直接弄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把握问题的困难所在,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而对症下药。这种方式能更快地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教师还能从专家的谈话中学习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利用家长资源,共同参与活动
家长资源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题《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的整合》研究中,我们有了一个小制作主题后,大部分材料都需要家长配合收集,有了充足的制作材料才能保证我们小制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通过网络、面谈、短信息等多种渠道,取得家长的配合、协助,确保我们的制作活动顺利地进行!
全园大课题的研究活动,不仅营造了一种积极钻研,互相帮助、勇于实践、时刻反思的科研氛围,而且还让我们每位教师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只有走进课题,有效参与,才会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提高,唤醒我们专业发展的需要与意识,学会反思教育行为,提高科研能力,做一名真正的学者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