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生之所以被称为差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问题,而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上课的积极性不大,学习习惯以及其它良好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但在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却非常的活跃。所以切确的为差生下个定义是:差生并不能叫真正的“差生”,他们只是学习上的暂时落后他人,智力上并不落后他人。只要老师家长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认为转化差生的最好的切入点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让差生进步的最大内驱力就是兴趣。兴趣能让学生以更主动、更热情、更自觉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所谓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由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在情结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自动自发地专注于这些事物的探索,而无需老师家长去费心。由此看来,寻找和开发孩子的兴趣点,无疑是培养自动自发意识与习惯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班有个张嘉玮的同学,一、二、三、四年级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错,但到了五年级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了,为此,父母把他送到了补习班,请专门的家教为他补习。可是,他却不理会父母的一番苦心,学习总也提不起劲头,他父母向我反映,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并不是脑子笨,而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他经常是懒洋洋的,唯一能令他兴奋的就是玩电脑游戏。而作为他的数学科任老师,我也一早发现他以下的现象: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即使是很简单的作业也是拖泥带水完成的,交上来的作业也是质量非常的差。上课经常开小差,每次测试的成绩都不尽人意,学校每次举办的各种活动反而非常的涌跃参加。各种良好的习惯(书写习惯、上课的专注力等等)不能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对课外活动很有兴趣。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有能力有智力去完成做好的,但就是由于没有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以至没有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学习上落后于他人。
从例子中可以知道,张嘉玮同学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正因为如此父母被成绩蒙蔽了,没有及时培养他的学科兴趣和课外兴趣。张嘉玮同学在低年级的好成绩可以认为是来自外在刺激(家长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和外在动机。但中高年级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这种外在刺激和外在学习渐渐失去它本身的魅力。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孩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进而他就不会自发自觉地去学习。
兴趣是孩子执著于学习的内在动机。兴趣的培养不是自发的过程,老师、家长和孩子都需努力。因此,我认为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要记住,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就越能促进孩子自动自发习惯的形成,家长、老师都应成为孩子积极的学习兴趣的引路人。
为了让兴趣引发张嘉玮同学的自动自发意识,我主要是在如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端正他的学习态度上下手。我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时,就做到:
(1)让他从学习中不断感受到乐趣。对未知的探索,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我们旅游爬山一样,登得越高就看得越多越远,从而充满着获的知识的愉快。当他尝到这种乐趣后,即使管得严些,他也容易感受了,因为他从中感到了快乐。
(2)让他从努力中不断体验到成功。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如果只是一味地苦读,尝不到一点收获成功的回报,时间长了势必会厌倦。所以,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我们都应看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错”的话。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己激励自己再下苦功夫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3)要帮助他在奋斗中不断瞄准新的目标。像去登山,我们会经常指着前面某一处说,加把劲爬到前面的小山头再歇一会那样。每次作业,每次考试,我都帮助他定出应完成并且努力后能完成的目标来。我的目标设计是:一要防止目标太高,因为如果目标太高了,他认为我努力了也完不成,又何必去努力呢;二是不能随意在他完成目标后再加码,因为要这样会让他感到我努力了反而会有更多的作业在等着我,与其这样不如慢慢做,等等的消极心态。
我给他的鼓励是:如果作业争取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做完,我以不再留他的堂作为奖励。如果这次测试力争分数达到50分,比上次高2分,那么下一次测试就要达到60分、70分、80分,并及时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点滴的进步。这样,不仅能让他的学习有目标,有成就感,还能让孩子从目标完成上转压力为动力,更能让孩子从努力超前或超质量完成目标中经长体验到成功,为以后攀登更高的目标打好基础。
(4)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的实践,可以使他切身感受到知识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如果他对数学没有兴趣,鼓励他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多做数学趣味题,就会激发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去转化差生,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愚见,可能也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无论如何转化差生不仅需要好的方法,还需要老师的耐心,家长的配合,因为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坚巨的任务,需要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研究转化差生的策略,更需要老师持久下去。我们会因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感到欣慰,这也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
因此,我认为转化差生的最好的切入点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让差生进步的最大内驱力就是兴趣。兴趣能让学生以更主动、更热情、更自觉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所谓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是由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在情结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自动自发地专注于这些事物的探索,而无需老师家长去费心。由此看来,寻找和开发孩子的兴趣点,无疑是培养自动自发意识与习惯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班有个张嘉玮的同学,一、二、三、四年级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错,但到了五年级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了,为此,父母把他送到了补习班,请专门的家教为他补习。可是,他却不理会父母的一番苦心,学习总也提不起劲头,他父母向我反映,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并不是脑子笨,而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他经常是懒洋洋的,唯一能令他兴奋的就是玩电脑游戏。而作为他的数学科任老师,我也一早发现他以下的现象: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即使是很简单的作业也是拖泥带水完成的,交上来的作业也是质量非常的差。上课经常开小差,每次测试的成绩都不尽人意,学校每次举办的各种活动反而非常的涌跃参加。各种良好的习惯(书写习惯、上课的专注力等等)不能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对课外活动很有兴趣。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有能力有智力去完成做好的,但就是由于没有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以至没有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学习上落后于他人。
从例子中可以知道,张嘉玮同学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正因为如此父母被成绩蒙蔽了,没有及时培养他的学科兴趣和课外兴趣。张嘉玮同学在低年级的好成绩可以认为是来自外在刺激(家长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和外在动机。但中高年级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这种外在刺激和外在学习渐渐失去它本身的魅力。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孩子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进而他就不会自发自觉地去学习。
兴趣是孩子执著于学习的内在动机。兴趣的培养不是自发的过程,老师、家长和孩子都需努力。因此,我认为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要记住,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就越能促进孩子自动自发习惯的形成,家长、老师都应成为孩子积极的学习兴趣的引路人。
为了让兴趣引发张嘉玮同学的自动自发意识,我主要是在如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端正他的学习态度上下手。我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时,就做到:
(1)让他从学习中不断感受到乐趣。对未知的探索,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我们旅游爬山一样,登得越高就看得越多越远,从而充满着获的知识的愉快。当他尝到这种乐趣后,即使管得严些,他也容易感受了,因为他从中感到了快乐。
(2)让他从努力中不断体验到成功。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如果只是一味地苦读,尝不到一点收获成功的回报,时间长了势必会厌倦。所以,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我们都应看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错”的话。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己激励自己再下苦功夫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3)要帮助他在奋斗中不断瞄准新的目标。像去登山,我们会经常指着前面某一处说,加把劲爬到前面的小山头再歇一会那样。每次作业,每次考试,我都帮助他定出应完成并且努力后能完成的目标来。我的目标设计是:一要防止目标太高,因为如果目标太高了,他认为我努力了也完不成,又何必去努力呢;二是不能随意在他完成目标后再加码,因为要这样会让他感到我努力了反而会有更多的作业在等着我,与其这样不如慢慢做,等等的消极心态。
我给他的鼓励是:如果作业争取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做完,我以不再留他的堂作为奖励。如果这次测试力争分数达到50分,比上次高2分,那么下一次测试就要达到60分、70分、80分,并及时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点滴的进步。这样,不仅能让他的学习有目标,有成就感,还能让孩子从目标完成上转压力为动力,更能让孩子从努力超前或超质量完成目标中经长体验到成功,为以后攀登更高的目标打好基础。
(4)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的实践,可以使他切身感受到知识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如果他对数学没有兴趣,鼓励他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多做数学趣味题,就会激发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去转化差生,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愚见,可能也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无论如何转化差生不仅需要好的方法,还需要老师的耐心,家长的配合,因为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坚巨的任务,需要及时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研究转化差生的策略,更需要老师持久下去。我们会因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感到欣慰,这也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