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中学教育当中某些学科传授的知识,因其在现实当中缺乏实际的运用,令不少学生对之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导致现阶段中学教育中的一些学科甚至整个中学学校教育在学生心中成为无用之物。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只是将教材涉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和学生一起学习如何将之在现实中加以运用。
如果我们将传授教材的知识视为对教材的第一次开发,那么,帮助学生学会将从教材中得来的知识在现实中加以运用,则可视为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运用。现实涉及的领域如此宽广,在就“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学生能力提升的关系”进行研究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选取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写作领域进行课题研究。
如何让学生将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真切有效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首先,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笔者设计了一张表格,让自己教授的高一两个班的所有学生填写。设计这张问卷调查表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就他们学习过的三篇古代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和两篇现代散文《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从文章的语言、写作结构、写作方法、思想内容和学生自己获得的用于写作的心得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而让学生对教材中相关课文涉及的知识在自己的写作有何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不过,在此过程中,就“用于写作的心得”这一点,大多数学生都是挪用笔者上课教授的相关说法,有的学生就《赤壁赋》回答——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成文;有学生就《游褒禅山记》回答——叙议结合,因事说理;还有学生就《我有一个梦想》回答——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因事说理,以记游内容为喻;生发议论,以小见大;记叙和议论结合紧密而自然,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类学生自己个人的较为独特的见解却很少。针对这样的不足,笔者在两个教学班,分别用一节课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梳理把握这五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之后,笔者让学生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每人写了一篇文言文游记,把教材涉及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在这篇文言文游记的写作中,虽然,不少学生模仿《游褒禅山记》的痕迹很重,一些学生依旧不能将从课文中得来的写作技较好地融入写作之中,但是,依旧有些学生,将从《游褒禅山记》中得来的写作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这是一个可喜的发现,意味着本课题研究是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但是,因为参与人数过多,达成的效果不够明显,这一点在后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加以注意。
其次,进入高二阶段,古代诗歌写作中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最难理解的就是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各种含义,以及古代诗歌在创作中运用的章法。如何让高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把握古代诗歌中诸多“意象”的各种含义和古代诗歌在创作中运用的章法,并且将之和“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关系”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笔者借鉴高一的经验,并吸取“参与人数过多,难以达成显著效果”的教训,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笔者在自己教授的高二两个班的学生中,选拔了九名同学,开展了以“诗歌鉴赏”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笔者一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首先让学生每人选一篇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针对学生自己选定的诗歌,师生之间就学生喜欢这篇诗歌的原因,重点围绕其意象和写作章法,进行探讨。然后,每位学生就自己选定的诗歌,以文学评论的文体模式初步写成一篇评论性文章。之后,笔者针对每个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单独进行探讨,再提出修改意见,并輔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加以修改。学生修改完后,笔者附上简短的点评,最后打印成册。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选读的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写作章法,并且能够将自己对这些诗歌的意象及章法的认知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再次让这几位学生深入了解把握语文教材中和课外涉猎的古代诗歌里相关的知识,更让学生以写作的形式将这些知识加以运用,效果相对高一大面积的参与要更加显著。
通过高一、高二这两个学年与“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关系”的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科学地进行操作,再认真加以总结,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又有助于学生将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对现阶段中学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为“不少学生对中学语文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导致语文学科甚至整个学校教育在学生心中成为无用之物”这一尴尬现状的改变略尽绵薄之力。
如果我们将传授教材的知识视为对教材的第一次开发,那么,帮助学生学会将从教材中得来的知识在现实中加以运用,则可视为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运用。现实涉及的领域如此宽广,在就“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学生能力提升的关系”进行研究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选取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的写作领域进行课题研究。
如何让学生将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真切有效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首先,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笔者设计了一张表格,让自己教授的高一两个班的所有学生填写。设计这张问卷调查表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就他们学习过的三篇古代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和两篇现代散文《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从文章的语言、写作结构、写作方法、思想内容和学生自己获得的用于写作的心得等五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而让学生对教材中相关课文涉及的知识在自己的写作有何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不过,在此过程中,就“用于写作的心得”这一点,大多数学生都是挪用笔者上课教授的相关说法,有的学生就《赤壁赋》回答——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成文;有学生就《游褒禅山记》回答——叙议结合,因事说理;还有学生就《我有一个梦想》回答——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如“因事说理,以记游内容为喻;生发议论,以小见大;记叙和议论结合紧密而自然,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类学生自己个人的较为独特的见解却很少。针对这样的不足,笔者在两个教学班,分别用一节课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梳理把握这五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之后,笔者让学生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每人写了一篇文言文游记,把教材涉及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在这篇文言文游记的写作中,虽然,不少学生模仿《游褒禅山记》的痕迹很重,一些学生依旧不能将从课文中得来的写作技较好地融入写作之中,但是,依旧有些学生,将从《游褒禅山记》中得来的写作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这是一个可喜的发现,意味着本课题研究是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但是,因为参与人数过多,达成的效果不够明显,这一点在后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加以注意。
其次,进入高二阶段,古代诗歌写作中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最难理解的就是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各种含义,以及古代诗歌在创作中运用的章法。如何让高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把握古代诗歌中诸多“意象”的各种含义和古代诗歌在创作中运用的章法,并且将之和“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关系”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笔者借鉴高一的经验,并吸取“参与人数过多,难以达成显著效果”的教训,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笔者在自己教授的高二两个班的学生中,选拔了九名同学,开展了以“诗歌鉴赏”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笔者一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首先让学生每人选一篇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针对学生自己选定的诗歌,师生之间就学生喜欢这篇诗歌的原因,重点围绕其意象和写作章法,进行探讨。然后,每位学生就自己选定的诗歌,以文学评论的文体模式初步写成一篇评论性文章。之后,笔者针对每个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单独进行探讨,再提出修改意见,并輔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加以修改。学生修改完后,笔者附上简短的点评,最后打印成册。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参与此次活动的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选读的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写作章法,并且能够将自己对这些诗歌的意象及章法的认知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再次让这几位学生深入了解把握语文教材中和课外涉猎的古代诗歌里相关的知识,更让学生以写作的形式将这些知识加以运用,效果相对高一大面积的参与要更加显著。
通过高一、高二这两个学年与“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关系”的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科学地进行操作,再认真加以总结,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又有助于学生将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对现阶段中学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为“不少学生对中学语文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导致语文学科甚至整个学校教育在学生心中成为无用之物”这一尴尬现状的改变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