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腾讯新闻报道:美国肯塔基州71岁老人威尔金斯于一月二号晚听到有人敲门,敲门声很弱。他打开门后发现门口站着一个7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流着鼻血,胳膊上.腿上都是血。时值冬季,她穿着短袖和短裤,没穿鞋。小女孩哭着告诉他:飞机失事,她的父母死了。她用燃烧的机翼点燃树枝,照亮道路,在寒冷的冬夜里,光着脚行走1.6公里,穿过两处堤坝,一座山,横渡一条约3.6米深的溪流,终于敲开了威尔金斯的家......
看到这条新闻,我内心感慨万千,这位年仅7岁的小女孩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求生能力如此之大,真让人佩服不已。同时,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新疆一小学生从某小区高层跳楼,自杀身亡;广东一毕业仅三个月的大学生坠楼身亡;四川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三十楼坠亡……此类事件近几年来频频传出,血淋淋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敢于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内心脆弱,受不起起任何委屈,禁不起任何挫折。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长期以来中国家庭的娇宠,在学校和社会缺乏挫折锻炼是分不开的。现在中国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父母眼中成了掌上明珠。“满足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几乎成了父母的家庭准则。为了让孩子们学好知识,家长们包揽了所有家务,让孩子们失去了一切自理的机会。甚至有些家长背弃了教育的原则,让步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不仅如此,有些家长只要孩子受点委屈,便顿感不安和不满,认为孩子吃了亏;有的甚至找到学校对老师或对方家长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一味的溺爱,只会使孩子更加骄纵,更加蛮横。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磨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了阳光和鲜花的明天,大人们的所作所为,无疑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倍受呵护的小天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就像未受过风吹日晒的温室里的小花朵一样娇嫩、脆弱。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苦难在等着你的孩子,一旦环境有变,怎能禁受得起?
这些不经过劳动锻炼的孩子,既不知道劳动的艰辛,也无处品尝生活的挫折。他们养尊处优惯了,认为父母的照顾,老师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稍有不顺就会怨天尤人,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极易钻牛角尖,把挫折无限放大,灰心丧气,有的甚至一蹶不振,无法接受面临的现实。难怪现在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轻言放弃生命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
我曾经教过一个非常优秀的哈族小女孩,她一直是父母,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孩子,殊不知,一件小事改变了大家对她的看法。五年级时,女孩的作业一改以前的认真,变得潦草,乱七八糟,有时竟然不完成作业。老师多次要求她认真写作业,她却不以为然。终于有一次老师发火了,撕了她的本子要求她重写。结果女孩和她的家长一起把老师告到了校长那,理由是老师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受不了重写作业的惩罚,弄得老师无所适从。另有一名学生,因常常不完成作业,老师说了句“请家长”,竟离家出走,全校老师出动寻找。难怪经常听到老师们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管,说的轻了无所谓,说得重了怕出事。
著名心理学家马思洛说:“挫折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失败没什么了不起。因此,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吃点苦。当然,挫折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吃点苦,而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的能力。居里夫人是我们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她那种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的确令人佩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如何生活,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
我班有一名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在400米长跑比赛中,结果是最后一名,一贯领先的她不服气了,暗自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夺取第一。
以后的日子里,在运动场上多了一个小女孩跑步的身影,她的父母陪着她,督促她,鼓励她,一年来,从未间断。第二年的运动会上,她以打破学校纪录的好成绩勇夺第一,小女孩拿到奖状时脸上那甜蜜的笑容永远刻在我心里。
西方教育家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一个人没受过任何挫折是不正常的,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增长才干和取得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父母和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懂得,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给孩子独立和自由,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给孩子鼓励和勇气,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孩子自强与坚毅,让孩子学会战胜挫折。挫折是人生成长必经的坎,它会让孩子更勇敢,更坚强。在困难面前让学生学会改变角度,学会换位思考,改变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要学会放弃,调整心态,面对挫折。 就让他们在惊风沥雨中成长吧,就像歌中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看到这条新闻,我内心感慨万千,这位年仅7岁的小女孩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求生能力如此之大,真让人佩服不已。同时,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新疆一小学生从某小区高层跳楼,自杀身亡;广东一毕业仅三个月的大学生坠楼身亡;四川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从三十楼坠亡……此类事件近几年来频频传出,血淋淋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敢于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他们的内心脆弱,受不起起任何委屈,禁不起任何挫折。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长期以来中国家庭的娇宠,在学校和社会缺乏挫折锻炼是分不开的。现在中国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父母眼中成了掌上明珠。“满足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几乎成了父母的家庭准则。为了让孩子们学好知识,家长们包揽了所有家务,让孩子们失去了一切自理的机会。甚至有些家长背弃了教育的原则,让步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不仅如此,有些家长只要孩子受点委屈,便顿感不安和不满,认为孩子吃了亏;有的甚至找到学校对老师或对方家长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一味的溺爱,只会使孩子更加骄纵,更加蛮横。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磨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了阳光和鲜花的明天,大人们的所作所为,无疑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倍受呵护的小天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就像未受过风吹日晒的温室里的小花朵一样娇嫩、脆弱。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苦难在等着你的孩子,一旦环境有变,怎能禁受得起?
这些不经过劳动锻炼的孩子,既不知道劳动的艰辛,也无处品尝生活的挫折。他们养尊处优惯了,认为父母的照顾,老师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稍有不顺就会怨天尤人,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极易钻牛角尖,把挫折无限放大,灰心丧气,有的甚至一蹶不振,无法接受面临的现实。难怪现在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轻言放弃生命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
我曾经教过一个非常优秀的哈族小女孩,她一直是父母,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孩子,殊不知,一件小事改变了大家对她的看法。五年级时,女孩的作业一改以前的认真,变得潦草,乱七八糟,有时竟然不完成作业。老师多次要求她认真写作业,她却不以为然。终于有一次老师发火了,撕了她的本子要求她重写。结果女孩和她的家长一起把老师告到了校长那,理由是老师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受不了重写作业的惩罚,弄得老师无所适从。另有一名学生,因常常不完成作业,老师说了句“请家长”,竟离家出走,全校老师出动寻找。难怪经常听到老师们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管,说的轻了无所谓,说得重了怕出事。
著名心理学家马思洛说:“挫折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失败没什么了不起。因此,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吃点苦。当然,挫折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吃点苦,而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的能力。居里夫人是我们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她那种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的确令人佩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如何生活,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
我班有一名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在400米长跑比赛中,结果是最后一名,一贯领先的她不服气了,暗自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夺取第一。
以后的日子里,在运动场上多了一个小女孩跑步的身影,她的父母陪着她,督促她,鼓励她,一年来,从未间断。第二年的运动会上,她以打破学校纪录的好成绩勇夺第一,小女孩拿到奖状时脸上那甜蜜的笑容永远刻在我心里。
西方教育家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一个人没受过任何挫折是不正常的,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增长才干和取得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父母和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懂得,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给孩子独立和自由,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给孩子鼓励和勇气,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孩子自强与坚毅,让孩子学会战胜挫折。挫折是人生成长必经的坎,它会让孩子更勇敢,更坚强。在困难面前让学生学会改变角度,学会换位思考,改变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要学会放弃,调整心态,面对挫折。 就让他们在惊风沥雨中成长吧,就像歌中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