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功能分析

来源 :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和价值做出的权威性的分配,是公民意志的体现和理性选择的产出,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有利于公共政策民主性、公共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和实现。为了保障公民参与的实现,必须营造参与性政治文化氛围,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制度、构建公众参与的畅通渠道。
  关键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制定 公众参与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的不断进步和公共管理理念影响的日益扩大,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各领域众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途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制定对社会资源和价值做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过程中,民众的参与更是必不可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着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的不足,必然为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带来了隐患。
  
  一、公共政策制定与公众参与
  
  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①。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有差异,但从本质上讲都是公共政策主体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是规范、引导社会公众和社群的行动指南,即公共政策是用来解决问题、满足公众需求的,保护和满足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其基本的和核心的价值观取向。“公共性”就意味着“公众性”,它要求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涉及公共物品提供等集体行动中,存在着有效的决策参与通道和决策选择机制。民众通过参与反应民意、体现民权;公共政策制定由于公众的参与体现公共性、保障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与核心阶段,它是指从问题的构建、目标确定到方案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利益表达和综合的过程。公民参与指公民或公民团体通过各种制度化的途径介入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或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提供信息、表达意见、发表评论、阐述利益诉求,以影响和推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活动②。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之所以强调公众参与,一方面是由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的,另一方面源于公中参与对政策制定的价值功能。
  
  二、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价值功能分析
  
  公共政策的性质为公众的参与提供了可能性,而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价值决定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价值功能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做出的权威性的分配,是公民意志的体现和理性选择的产出。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民主化原则,必须在民主政治制度的框架内按照民主政治的运行原则进行,即“要考虑公民的愿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促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使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得以保障和体现,因为公众参与正是民主的表现和实现民主的方法;另一方面公众参与为民众提供了实现民主权利的机会。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公众参与实现了每个公民享有平等价值感所必须的条件和可能。
  (二)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盖伊·彼得斯认为:“公共性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为公众服务的程度或者说是政府的政策符合公众利益的程度。”③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作用范围是具有公共性的领域。因此,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和公共政策存在的意义所在,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灵魂。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最重要主体本应是公共利益的最合适的代表者,但是正如布坎南所说,行政人员也是“经济人”,也有自身的利益动机,现实中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并不总是能不折扣的维护和实现。要使“公意”在公共政策得到最大的体现、“公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引导公众参与。因为公众是自己利益的最佳维护者,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可以加强对公共权力运用的制约,避免公共政策公共利益价值取向的扭曲,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三)确保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合法性通常是指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合法性是公共政策的生命,一项政策只有合法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拥护和有效执行,才能作为调节公共利益、引导和约束公众行为的准则,确保获得较高水平的政策效能。因为维持政策的高效能和政策对社会行为的良性调节,不是仅仅用行政命令就可以控制的。而要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就必须使公众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来,正如盖伊·彼得斯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如果没有公众的积极参与,政府很难使其行动合法化”。④一般来讲,公众参与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内容和绩效等方面确保政策的合法性。首先,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首要体现在政策制定程序的合法性,即公共政策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方式、顺序和步骤来进行,如果没有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就有可能成为少数决策主体个人的盲目行为,使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公众的意志之上,政策制定程序的合法性也就无从谈起,甚至可能影响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其次,在确立公共政策的目标和对社会资源和价值进行权威分配饰没有公众的监督和同意,公共政策就成为少数团里牟取私利的工具;再次,如果政策制定的程序合法、内容合意,民众对政策的认同度和支持度高,政策执行效度必然会高。
  (四)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公共政策的达到政策目标、实现价值的保证。学者们普遍认为,一项科学的公共政策至少要符合三方面的要求,即目标导向性、社会可行性、政策有效性。而要达到上述要求,则取决于政策制定所需的信息和知识是否充分、政策制定的程序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及时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等。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则有利于提供实现政策科学性所要求的诸项条件。首先,公民参与为政策制定提供广泛的信息来源和智力支持。单个的政策制定主体掌握的信息必定有限,而社会公众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供关于政策问题的丰富信息,尤其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微观的、具体层面的信息。其次,公众参与可以提高政策制定程序和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公众参与拓宽了政策信息收集的范围、遏制了某些政府官员的“政绩冲动”,增加了政策的可行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增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制定公共政策的目的还在于公共政策的运用,即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公民有效的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使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得以体现、公共性得以维护、合法性得以保障、科学性得以提高,经过这样的程序制定出来的政策必然是有效的、合意的政策,必然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发挥。有效性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初衷,也是公众参与的目的。
  
  三、保障和发挥公民参与价值功能的建议
  
  公众参与是制定有效公共政策的重要保证,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的政治文化困境、制度困境,参与渠道限制、公民参与能力限制等各方面的障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公民的参与度并不理想,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挖掘。为了有效的保障公民参与的权利、发挥公民参与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参与性政治文化氛围
  政治文化是通过政治社会化而形成的一套关于政治的心理取向,包括政治信仰及政治价值选择、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认知等基本要素。⑤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一种政治行为, 必然会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极大地压抑了公众参与, 公众缺乏参与的热情, 认为政策制定是政府的事情, 作为百姓只有按章办事的份, 造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困境。但现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参与政策的制定是自己的一项政治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我们应彻底摆脱传统顺从型政治文化的桎梏, 转变消极被动的政治心态, 建立参与型政治文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和民主化程度决定着政治文化的民主程度。通过总体上的民主制度确立和民主程序建设为社会的民主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强化政府官员的公仆意识。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导性主体,政府官员是政府行为和意愿的实际载体,政府官员的参与理念将直接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作用的发挥和公民参与的最终实现。三是加强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公众的参与首先表现为参与的意愿,应通过民主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途径强化公众的权利意识。
  (二)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先导,那么制度就是一种保证。在民主社会里,公众参与本就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缺的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范围还有待拓展、程度还有待加深、制度还有待完善。制度建设是民主参与的瓶颈,要使公民参与朝着有序、理性的制度化方向发展,首先必须寻求制度层面的突破和创新,实现公民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并重点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公民建议、批评制度以及听证制度等公民参与的具体制度建设。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听证制度,听证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实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也是制定有效公共政策的和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但听证制度也面临着听证主体自利性、听证利害关系人素质不高和法制滞后等约束⑥,我国目前的听证会很多都流于形式,成为了民主形式的象征。听证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公共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公众的意愿,只有切实保证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能够分享一定的决策权,才能有效避免听证会成为“听过会”,才能有效防止听证会被异化为“合理性证明会”而“沦落”为掩盖部门利益而徒具形式的“幌子”和“招牌”。
  (三)构建公众参与的畅通渠道
  畅通的参与渠道是实现公民有序、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关键。只有渠道通了,路径宽了,才能保证公民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效地施加影响,使公民的利益在政策中得到均衡体现。目前,在我国公民参与中,真正被公民采用、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参与渠道较少,且路径狭窄,运作不畅。当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络等信息传递手段和方式日益增多,电视电话会、电子政务、在线回答网友提问等互动形式日益常见。首先,网络环境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网络环境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推动政府与公民的直接互动。其次,网络环境降低公民的参与成本,提高网络时代的公民参与能力。再次,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增强了公众参与的力量。网络信息具有快捷、公开透明、受众广的特点,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从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但是,现代信息网络条件下的公众参与同样有着诸多弊端,影响着公众的参与。一是公民参与的机会不均等导致社会分层产生数字鸿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17日在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农村网民数量达到5262万,仅占网民数的四分之一多。获取和支配信息的不平等必然导致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反差,从而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公平性;二是盲目推行电子政务,导致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三是网络道德问题;四是网络技术缺乏。大部分的农村网民都没有网络技术,不能自主的使用网络,不能有效的利用网路作为参与的工具。
  现代社会的公众参与渠道必须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因此要做到:一要增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把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二要大力传播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公民参与素质;三要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加强电子民主意识,电子民主是民主的新形式,是时代的产物、传播着时代的精神;四是要正确的定位政府网上职能,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做好网络信息的使用者、引导者、监管者和维护者。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0.
  [2]金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B/OL].(2007-07-13).[2008-2-20]. http://www.cnki.com.cn/Grid20/Navigator.aspx?ID=9.
  [3][美]盖伊.彼得斯.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48.
  [4][美] B?盖伊?彼得斯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9
  [5]马宝雨.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J].黑河学刊.2001.1:57-59.
  [6]周金华.论听证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可行性分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204-205.
  [7]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 年.
  
  作者简介:
  曹朝晖(1982- ),男,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管理与社会保障。
  刘强(1984-),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建立和谐家庭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家庭关系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伤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且很容易使这种不满和不和谐因素扩散开来,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国法律在处理家庭问题上不仅是慎重的而且是人性化的,这些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和谐家庭构建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和谐 和谐家庭 和谐社会 法律保障    《礼
期刊
Moscow to Beijing, a Summer of 1973  MOSCOW  I was born in Bern–Switzerland. It was the mid-70’s, a time when cold war was at its height. New York City was still a mad city, with Star Wars on the scre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ISO9001标准的贯标已成为潮流。企业通过贯标,各项管理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业绩也得到提升。可以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法。  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党建工作同样有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业绩的要求;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企业发展的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等概念,对吉庆街大排档这一场域以及场域中的主体——艺人、经营者、顾客、管理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并引入宏观体制结构的因素,考察在正式体制和惯习的双重作用下场域中主体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场域 惯习 行动策略    “吉云照影觥樽尽显生活秀,庆雨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武汉吉庆街街口牌坊两侧的这副楹联蕴藉深远,道出了吉庆街曾经的繁华。在岁月沧桑中,吉庆街大排档曾
期刊
摘要:美国、英国、俄国和日本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高等教育体制也是经过不断变革与创新而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已有有关美国、英国、俄国和日本等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的研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能够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际化    “视野国际化”理念,指的是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本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置于跨国
期刊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探讨了农村小型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字:水利工程 问题 解决措施 新农村建设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
期刊
摘要:英国的行政监督主要包括议会监督、政党监督、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我国的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党、社会舆论、群众监督等。笔者以为,我国的监督体制并不比英国落后,问题在于我国几千年形成的臣民文化与英国的公民文化迥然各异,从而导致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未能显现出其优于英国监督体制的功能。  关键词:内部监督 人性本善思想 臣民文化    一、行政监督的涵义    所谓行政监督是指监督主
期刊
摘要:体育作为直面人生命的教育,必然要求体育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育教育就是人的动态的生命教育,重视生命教育与体育之间的契合,明确生命教育对体育教育的现实价值,是实现体育本源回归的重要前期,也是时代赋予体育内涵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体育 生命 生命教育 价值    体育作为直面人生命的教育,其本源要求体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尊重人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具有生命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策略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对
期刊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法人股权流通,实现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平等同股同权。但这一制度变革只是为上市公司外部接管提供了可能,只要大股东国有股法人股不在证券是市场上减持或者减持后不会改变“一股独大”局面,或者大股东通过证券市场增持流通股形成新的“一股独大”局面,那么上市公司仍然会存在着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解决 这一制度缺陷问题,应该加快建立完善上市公司高管监督与激励制度建设。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