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1日,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完成首次满员亚轨道试飞,该公司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作为机组成员参与试飞。7月20日,美国亚马逊和蓝色起源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及其弟马克·贝索斯乘坐蓝色起源公司研发的“新谢泼德”火箭成功进入地球亚轨道。这两次试飞是商业亚轨道飞行的里程碑,同时意味着普通人距离遨游太空又近了一步。
技术发展助推常人飞天梦
一些航天强国一直在推动载人航天旅游项目,以增加收入。从2001年到2009年,共有七名非职业宇航员的普通人分八次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登上国际空间站。由于失重、超重等体验以及惊心动魄的速度,这种飞行对旅客的身体和经济条件都要求极高,旅客不但得是大富翁,而且上天前需要在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使得太空旅游项目难以推广。
近年,随着亚轨道技术的发展,亚轨道旅游也热了起来。亚轨道又称为“近太空”“临近空间”“超高空”,国外也有人称之为“横断区”“近空间”。国际航空联合会将其范围确定在海拔23千米~100千米,但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定义在20千米~100千米,介于现有航空器最高飞行高度和航天器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与传统的太空旅游相比,亚轨道旅游飞行高度低、时间短,门槛要低很多,未来市场也更大。
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一号”于2003年5月20日首飞,2004年10月退役,“太空船二号”于2009年12月首次推出。该项目利用大型飞机携带太空船进行空中发射,随后飞船使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混合动力发动机点火,经数分钟加速后关闭引擎,飞行器无动力向上滑行,做减速运动,达到最高海拔点(约100千米)后以滑翔方式返回地球。引擎关闭的那一刻,乘客开始感受到失重。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时,乘客开始体验气动阻力,将保持失重状态约五分钟。太空船从起飞到着陆共历时约2.5小时。
“太空船二号”设计独特,具有气动倾斜的尾翼和水平稳定器,灵感来自羽毛球。两个尾翼利用气动阻力确保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腹部向下,即使姿态发生倒置也能被纠正。一旦飞行器处于亚音速状态并再入大气层,就会将机翼拉直并进行相对标准的着陆流程。飞船内部安装了16个摄像头,以帮助乘客记录飞行过程。座椅靠背上有显示屏,乘客能够借此了解每个阶段的飞行状态。座椅也是动态调整的,还装有自收缩安全带,既可以在不同阶段的飞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让乘客感到舒适和安全,也能让其在失重状态下离开座位。飞船分布有17个窗口,便于乘客欣赏窗外景观。
据报道,此次是维珍银河第四次载人试飞,也是首次满员试飞,共搭载六人,包括该公司四名任务专家和两名飞行员。当时,一架双体运输机载着“太空船二号”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航天发射场起飞,在距地面约15千米的高空释放。随后飞船启动火箭发动机加速,数分钟后关机并借助惯性继续爬升。在到达距地面约86千米的最高点后,飞船缓慢转向、滑翔下降,最后顺利降落。维珍银河介绍,此次试飞主要目标是评测客舱和用户体验,包括评估客舱环境、座椅舒适度、人体失重感受以及飞船内能看到的景观等。维珍银河计划在2022年正式开启商业太空游业务,此前还将进行两次试飞。
美国的蓝色起源公司采用了相对传统的方法进军亚轨道太空游市场。蓝色起源成立于2000年,秉承“循序渐进,勇往直前”的座右铭,其“新谢泼德”火箭采用了单级推进模式,最大推力50吨,能飞到100千米太空边界线附近,火箭顶部是一个太空舱,最大载客量六人。火箭在到达顶点高度后,箭舱分离,火箭启动空气制动装置和回收发动机垂直返回地面。乘员舱将展开降落伞(着陆前反推火箭发动机点火)缓慢降落在着陆点,游客能体验3~5分钟的失重感。整个过程全自动化,不需要人来驾驶。为了提高安全性,“新谢泼德”火箭系统具备紧急逃逸功能。另外,作为在飞行中体验的重要部分,每位乘客都紧挨巨大窗口乘坐,这些窗口宽0.73 米、高1.1 米,能提供十分美好的观赏视野。此前蓝色起源已进行了16次无人亚轨道飞行,还在几次飞行中搭载了实验载荷。蓝色起源尚未透露每张船票的价格,估计会是几十万美元。
此次两家亚轨道太空旅游公司老板亲自上阵先飞,不仅是为自家产品安全性背书,更是要舆论造势挤压对手。
中国正在赶上
数据显示,到2040年包括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利用及通信卫星在内的整个太空经济市场有望突破一万亿美元市值。在太空旅游兴起的热潮下,中国没有忽视这类商机。根据此前公布的中国航天运输系统路线图:到2025年前后,中国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研制成功,亚轨道太空游将成为现实。具体而言,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已于2018年正式成立,随后提出太空旅游规划。据报道,该公司计划第一步在2024年前执行中国首次平民太空游项目,实现短途亚轨道飞行;第二步在2035年前,打造单次容纳10至20人的长途旅行团。
除了火箭和飞船外,浮空器也是亚轨道旅游的不错选择。如果说飞船是过山车,那么浮空器类似于观光缆车。乘客将在氦气球气囊下悬挂的太空舱里平稳升至临近空间,游览一段时间后平稳返回地面。2014年北京金海洋航天科技公司提出了太空边缘观光项目,拟采用高空氦气球将游客送到40千米高度的太空边缘,在观光舱内欣赏美景,观看日出日落,体验漂浮失重,还可完成一些科学实验。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光启集团自主研制的临近空间气球“旅行者3号”成功放飞,完成了环控生保、天地通信、空间环境数据采集等实验任务,囊体设计加工、充气放飞、环控生保、自主控制、轨迹预测、着陆回收等关键技术也得到验证。当时集团总裁刘若鹏介绍,未来的载人系列“旅行者”号主舱可以容纳六名旅客,他们无需身着宇航服,也无需承受失重、离心力等考验,可在舱内自由活动,于20千米以上的高空安全舒适地体验超乎寻常的临近空间美景,观赏我们伟大地球的完美弧线。
(作者为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察哈爾学会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