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1 将口语融入识字教学中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训练。例如,教学生字时,创设两个口语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对话: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他指名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 将口语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训练,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坐井观天》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出来,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語能力。
3 将口语训练融入朗读教学中
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具有一定的语感,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4 将口语交际融入写话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的目标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说和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先说后写,会降低写话的难度,使写话呈水到渠成之势,而写话则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说真情写实感。如:当我们正在讲课时,室外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此时,学生们已无心听课,教师无需极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硬拉回课堂,而应顺水推舟地就势引导学生观察雨景,并提出问题:“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此情此景此问题唤出了学生对雨的喜爱之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进一步引导:“你愿意把自己对雨的喜爱记下来吗?”学生们纷纷欣然动笔,通顺、流利地写下了一片片真情。
5 把握口语交际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是主阵地,但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
5.1 捕捉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从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这当中,除了知识、技能的训练外,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品质、思维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
5.2 抓住活动机会,进行口语训练。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机会也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班队活动中,组织适宜低年级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如围绕“该不该看动画片”、“游戏机的危害”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利用班会课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这时学生就会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出来;让他们当小医生、学招待客人等社会模拟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
1 将口语融入识字教学中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训练。例如,教学生字时,创设两个口语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对话: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他指名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 将口语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训练,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坐井观天》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出来,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語能力。
3 将口语训练融入朗读教学中
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具有一定的语感,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4 将口语交际融入写话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的目标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说和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先说后写,会降低写话的难度,使写话呈水到渠成之势,而写话则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有感而发,说真情写实感。如:当我们正在讲课时,室外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此时,学生们已无心听课,教师无需极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硬拉回课堂,而应顺水推舟地就势引导学生观察雨景,并提出问题:“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此情此景此问题唤出了学生对雨的喜爱之情。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进一步引导:“你愿意把自己对雨的喜爱记下来吗?”学生们纷纷欣然动笔,通顺、流利地写下了一片片真情。
5 把握口语交际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是主阵地,但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
5.1 捕捉生活现象,提供说话机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从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这当中,除了知识、技能的训练外,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的品质、思维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
5.2 抓住活动机会,进行口语训练。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机会也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班队活动中,组织适宜低年级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如围绕“该不该看动画片”、“游戏机的危害”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利用班会课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这时学生就会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出来;让他们当小医生、学招待客人等社会模拟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