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

来源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主张和成功践行群众路线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共党内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早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并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模范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中共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毛泽东;党的群众路线;奠基人;杰出代表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4)01-0024-07
  [收稿日期]2013-12-29
  [作者简介]余伯流(1942—),男,江西上饶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李立三、周恩来曾最早提出了“到群众中去”和“经过群众路线”的概念,但真正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主张和成功践行群众路线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是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
  早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并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地、模范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中共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是首创党的群众路线的奠基人
  党的群众路线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也就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的毛泽东,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鲜活的思想理念: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要“有很好的群众”,要“创造群众的割据”
  井冈山斗争的特点是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1]P50工农武装割据是“群众的割据”。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工农武装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有很好的群众;二是有很好的党;三是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四是有便利作战的地势;五是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毛泽东把“有很好的群众”放在首位,可见群众的重要性。毛泽东的方略是:“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夺取湘鄂赣三省政权,乃至“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1]P50
  (二)“革命成功,尽在民众”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依国际及中央的指示,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土地革命就是发动农民群众,开展群众斗争,解放广大的农民群众,谋取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29年1月,朱毛红军下山时,颁发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布告明确提出:“红军宗旨,民权革命“ ,“革命成功,尽在民众。”这个“尽”字,就是尽一切努力,维护“民权”,谋取民众的利益,就是一切为了民众 。
  (三)共产党员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随时都要叨念“争取群众”
  朱毛红军下山后出击赣南,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潋江书院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上说:“共产党要成为无产阶级的参谋部,每个共产党员要有争取群众的观念,共产党员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深刻,随时都要叨念‘争取群众’。”[2]P10不久,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建立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政纲》规定:一、推翻国民党统治, 成立区、乡工农代表会议(苏维埃);二、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山林,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烧毁田契债约;三、取消国民党政府一切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四、建立地方武装——游击队和赤卫队;五、开展游击战争,打倒贪官污史,肃清封建势力,保卫县、区、乡革命政权。[2]P11这部“政纲”的核心主张,就是争取群众,为民谋利,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民群众的红色政权。
  (四)红军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红军初创时期,出现了一种“单纯军事观点”的现象,许多指战员热衷于走州过府,招兵买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愿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有人还说“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认为军事可以领导政治,甚至提出“司令部对外”的口号。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提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是现在,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1]P86在这里,毛泽东把红军与群众的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五)“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全苏大会上,毛泽东曾深情地提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1]P138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这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名言。这句名言,传遍四方,成为苏区干部的口头禅,成为共产党人的座右铭。“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真谛所在,宗旨所在。
  (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革命为群众,革命要靠群众。1933年6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中央苏区周边地区构筑碉堡,作为第五次“围剿”的新军事策略。至1934年1月底,中央苏区共筑碉堡4000多座。蒋介石国民党以为这就是他们的“铜墙铁壁”。果真是这样吗?毛泽东说,一点也不是,几千年来,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宫殿还不坚固吗?群众一起来,一个个都倒了。俄国沙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统治者,当无产阶级和农民革命起来的时候,那个沙皇还有没有呢?没有了。铜墙铁壁呢?倒掉了。于是,毛泽东说了一段最精彩、最著名的话:“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1]P139这些经典论断,可谓毛泽东“群众观”的金石之论,党的群众路线的闪光亮点。   (七)“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曾亲自领导指挥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辉煌战果,对战争与群众的关系了解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战争中所必需的兵员、粮食、蔬菜、衣被、草鞋、中药、救护、担架、运输等,都源于群众,都要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帮助。离开了群众,将一事无成,有群众的鼎力支持,红军战争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毛泽东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P136此乃至理名言,乃红军战争学的精髓。
  二、毛泽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
  党和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要举措有:
  一是实行土地革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取农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生存之本。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要求,就能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代表农民群众的利益。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土地问题上解决得最好、最完整、最彻底,实现了太平天国、孙中山“均贫富”、“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想做而没做到的梦想。
  毛泽东在土地问题上,谋取农民群众“利益最大化”的主要做法有三:
  (1)坚持“以人口平分土地”的原则。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土地分配究竟是以人口平分为标准,还是以劳动力为标准,党内是有分歧、有争论的。有人(如李文林等)主张以劳动力为标准平分土地,名曰有利于“发展生产”。但按这个标准,广大贫雇农劳苦群众因缺乏劳动力,要吃很大的亏,满足不了土地需求。因此,毛泽东坚持“以人口平分土地” 。他竭力主张“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1]P71根据毛泽东的意见,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提出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决策,井冈山实行大分田。老红军王紫峰回忆说:“我们在葛田村帮助农民分配土地,每人分了三亩多田。”[3]P456井冈山的农民群众首次呼喊:“共产党万岁!”在中央苏区,同样也是按人口平分土地。
  (2)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赣南、闽西第一次大分田时,出现有多有少、肥瘦不匀的情况,毛泽东于1930年6月“南阳会议”上决定,“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解决分田不均的问题,开始第二次大分田。
  (3)解决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1931年冬,毛泽东在宁都黄陂发现农民春耕不积极,不愿深耕、施肥,“农民感觉田不是他自己的,自己没有权支配”,“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于是,毛泽东于1931年2月28日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写了一封题为《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调整土地政策,决定宣布:“农民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所有,别人不得侵犯”,“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随即,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布《土地是我们的,耕种起来啊!》布告,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迅速掀起了春耕生产的热潮。毛泽东的这封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是中共土地政策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中央苏区,从1930年“二七陂头会议”开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热潮,两次大分田,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得到了实惠,喜气洋洋。
  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欣慰地记载了农民分田后的“十二大好处”:“第一,分了田。这是根本利益。第二,分了山。过去贫农是少有山的。第三,谷子,贫农吃到割禾时还吃不完。第四,革命以前的债一概不还。第五,吃便宜米。第六,是‘由’了老婆(讨老婆不要钱)。第七,死了人不要用钱,埋了就是。第八,牛价便宜。第九,应酬废弃,迷信破除,两项的费用不要了。第十,没有烟赌,同时也没有盗贼,夜不闭户。第十一,分了田,家家能供猪,自己可以吃肉了。第十二,这是最主要的,就是取得了政权。”[4]P261-262
  二是发展生产,切实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农民有了田,不等于就能发展生产。很多贫苦农民群众没有耕牛、农具、种子、资金、劳力,怎么办?毛泽东和苏维埃政府就创办了“耕田队”、“劳动互助社”,以及以股份制为机制的犁牛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解决了农民群众的耕牛问题、农具问题、种子问题、资金问题、劳力问题,激活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苏区的农业生产。
  三是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瑞金全苏二大作报告时,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学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病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最和他们呼吸相通的。”[1]P138
  这段话,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精彩之笔。苏区广大干部正是遵照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去开展群众工作的。所以长冈乡的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在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的同时,毛泽东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井冈山,毛泽东组织群众熬硝盐,为洋桥湖老房东谢槐福送棉衣,为魏大娘送木炭,到大井访贫问苦,看望邹老表。井冈山群众热爱毛委员,送了一篮鸡蛋到茅坪红军医院给毛委员滋补身子,毛委员又把鸡蛋送给伤病员。毛泽东还抽空帮助孤寡老人割禾、耕田。“那个时候,毛司令带领贺子珍、贺敏学和红军司令部的同志在泉水窝帮助我们割禾。”[3]P510在中央苏区,毛泽东为瑞金叶坪老房东“开天窗”,为老百姓送盐,为沙洲坝群众挖井、车水等,传为苏区美谈。   四是开辟红色圩场,沟通赤白贸易,活跃根据地经济
  在井冈山,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开辟了两个红色圩场,一个是大陇圩场,一个是草林圩场,收到了很好的效应,改善了军民生活。毛泽东说:“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了。”[1]P78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创办了对外贸易局(局长钱之光),“把我区多余的粮食,有计划的(不是无限制的)运输出口,不受奸商的中间剥削,从白区购买必需品进来。”“从出口贸易的数量来看,我们第一个大宗出口是粮食。每年大约有三百万担谷子出口,三百万群众中每人平均输出一担谷交换必需品进来。”[1]P121苏区的对外贸易有力地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活跃了根据地经济,保障了苏区军民供给,成为苏区“发展国民经济的枢纽”。
  五是依靠群众,众志成城,粉碎国民党的“进剿”、“会剿”、“围剿”
  在井冈山,毛泽东领导军民打破了国民党赣敌四次“进剿”(新城战斗、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大捷)和国民党湘赣两省敌人的两次“会剿”(永新困敌、黄洋界保卫战)。这些战斗的胜利,都是依靠群众取得的。如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群众在黄洋界构筑了五道防线,出现了“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奇观。这五道防线是:第一道竹钉阵;第二道篱笆障;第三道滚木礌石;第四道壕沟;第五道石筑射击掩体。广大军民依靠这五道防线“岿然不动”、“众志成城”,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在中央苏区,毛泽东领导指挥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也是依靠广大苏区群众取得的。如第一次反“围剿”前夕,毛泽东亲笔起草了著名的《八个大胜利条件》,其中,第四条是:“我们有群众配合,敌人没有。敌人深入赤色区域,就好像虾子落滩头,这一着就是敌败我胜。”第二次反“围剿”时,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发布了一个通令,地方群众武装承担了“十大任务”,即: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这十个“敌”字,就是苏区群众的天才创造。正是依靠群众的这种创造,才取得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辉煌胜利。
  六是开展文化教育和卫生防疫运动,帮助群众扫盲识字,提高文化健康水平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领导的中央政府教育部于1933年10月发布了《消灭文盲决议案》,苏区掀起了扫盲识字的热潮,创办了形式多样的夜校、识字组、俱乐部、列宁室。仅兴国一个县,据1933年底统计,全县共有识字运动总会130个,村识字会561个,识字小组3387个,识字小组组员22519人,全县35岁以下不识字的男女青年都上了夜校,摘除了文盲的帽子。毛泽东在全苏二大报告中欣喜地说:苏区“群众识字的人数是迅速增加”,“苏区群众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我们看报纸的发行也可以知道。中央苏区现在有大小报纸三十四种,其中如《红色中华》,从三千份增至四万份,《青年实话》发行二万八千份,《斗争》二万七千一百份,《红星》一万七千三百份,证明群众文化水平是迅速的提高了。”[5]P330与此同时,毛泽东和中央政府还领导开展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中央政府内务部于1933年3月颁布了《苏区卫生运动纲要》。广大群众纷纷起来掩埋战争区域的军人死尸、焚烧战争脏物、疏通阴沟、在茅厕里撒石灰、消灭蝇蛆等,净化了苏区的环境卫生,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七是执法如山,为民除害,严惩苏区贪污腐败分子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亲自制定和颁发了苏维埃中央政府《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26号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五百元以上者,处于死刑”。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反贪法规。据此,中央政府处决了谢步陞、左祥云、钟铁青、唐仁达、刘仕祥、滕琼、刘天浩、陈景魁等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如:谢步陞是瑞金县叶坪乡叶坪村的村主任,贪污公款,强奸妇女,滥杀无辜,横行乡里,群众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有人向县委书记邓小平反映后,邓小平严令查处并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即说:“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民心。”随后,经查实,苏维埃中央政府司法部于1933年5月9日将谢步陞枪决,从而打响了中央苏区反腐惩贪的第一枪,大快民心。又如:瑞金县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长期欺压群众,强奸妇女,敲诈勒索,为非作歹,利用地痞公开在大街上绑架漂亮少妇,施以奸淫,甚至用信封装子弹威胁中央政府监察部长何叔衡。毛泽东责成监察部和何部长组织公审、枪决。苏区群众称赞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是“包公”,是“青天”。
  三、毛泽东是中央苏区反对“四风”的第一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根据党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反对“四风”、解决群众路线流弊的思想主张。当时不叫反对“四风”,但有反对这四个方面不正之风的论述和实践。
  (一)反对形式主义:党的路线不能深入群众,就是形式主义在作怪
  毛泽东说:“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1]P111当时,党内流行“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据此,毛泽东严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P112怎样纠正“本本主义”?只有深入群众,向实际情况作调查,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就要反对“本本主义”。二者是相通的,密不可分的。
  (二)反对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这个坏家伙抛到粪缸里去
  在中央苏区,曾涌现了兴国模范县、长冈、才溪模范乡,同时也出现了汀州市的官僚主义。针对这一现象,毛泽东说:才溪乡“是真正的模范的乡政府。他们和汀州市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是绝对的不相同。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1]P138毛泽东还说:“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1]P124官僚主义是人们深恶痛绝的思想工作作风。毛泽东严正提出“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这是多么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这个主张在中央苏区干部队伍和领导层中警钟长鸣,“反对官僚主义”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响亮口号。   (三)反对享乐主义:有些人总想到大城市去享乐
  毛泽东说:红军部队内个人主义的倾向有诸多表现,其中之一就是享乐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见于享乐方面的,在红军中也有不少的人。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他们要到大城市不是为了去工作,而是为了去享乐。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在生活艰难的红色区域里工作。”[1]P93
  当时,红军长期处在偏僻山野和落后农村,物质生活极为困难。雇佣思想、流寇思想、离队思想等时有发生,一些指战员“不耐烦和群众在一块做艰苦的斗争,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这种情况极大地妨碍红军去执行革命任务。毛泽东认为:历史上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可。必须加紧教育,肃清享乐思想和流寇主义,“从斗争的工农群众中创造出新的红军部队”。“反对享乐主义”由此成为苏区红军部队的又一响亮口号。
  (四)反对奢靡之风: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在中央苏区,反对奢靡之风,突出地表现在反对贪污和浪费。毛泽东说:“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1]P134
  毛泽东和苏维埃政府在中央苏区不仅反腐肃贪,查处大案要案,而且对苏区的贪污浪费行为,也予以坚决查处。当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披露的贪污浪费案件,就有数百起之多。比如:有的将打土豪没收的金戒指、金表、钢笔等据为己有,有的刻公家的印章时为自己也刻了私章,有的拿公款贩卖烟土、吃馆子,有的拿群众飞机款做生意,有的购买办公用品大手大脚等,苏维埃政府对这些行为都进行了查处。1934年3月中央政府还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节省运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每人每天节省二两米支援前线,“自带饭包去办公”,“夜走山路打灯笼”。中央审计委员会于1934年9月11日发布审计“结论报告”,称赞“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毛泽东当年在中央苏区反对“四风”的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当今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反对“四风”的活动,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有光荣传统的。
  四、历史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孕育产生;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正式形成;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不断丰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共领导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合力创造”的,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毛泽东是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领导人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阐述、概括,也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心力,他们当中也有许多精辟的理念和论断。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但伟人不是完人。毛泽东的一生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朽的历史功绩,但在晚年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酿成了“文革十年”的历史悲剧。研究毛泽东的著名党史专家李捷曾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发表了一篇《学习毛泽东研究毛泽东》的文章。文章写道:“毛泽东是一个伟人。他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同时也犯了常人想象不到的错误。他的错误和他的成功一样,都是常人所难企及的。正如高尔基所说,鹰有的时候飞得比鸡还低,但鹰终究是鹰。”[6]我们有幸站在巨人的臂膀上学习毛泽东、研究毛泽东,要传承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才能不辜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厚望,把他们未竟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革命靠群众路线,建设、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也要依靠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人民曾经用红米饭南瓜汤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用小米加步枪建构了革命圣地延安,用小车推出了三大战役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用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我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群众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陈奇涵.赣南党的历史[A].回忆中央苏区[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4]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6]李捷.学习毛泽东研究毛泽东[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
  Mao Zedong i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of Cre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Party’s Mass Line: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   in the Period of Struggle in Jinggangshan and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YU Bo-liu
  (Department of Teaching & Research,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
  Jinggangshan, Jiangxi 343600, China
  )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our Party, it was Mao Zedong who first elaborated the thought of the mass line and practiced the mass line successfully. Mao Zedong wa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who first created and practiced the mass line in the Party. As early as in the period of struggle in Jinggangshan and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Mao Zedong explicitly brought forward the most fundamental, the most internal,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 of the mass line, and successfully practiced the mass line during the great practice of establishing the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and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thus having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s for the forming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Key words:Mao Zedong; the Party’s mass line; founder;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其他文献
农民工是一群特别需要“呵护”的群体。今年以来,江苏省海安市致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坚持扶持、保障、服务并举,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全力促进和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  摸清基本情况 实施精准帮扶  依托区镇(街道)、社区(村)两级人社服务平台,通过走访调查、数据比对等调查摸底,全面摸清全市农村劳动力未就业人员名单。对未就业人员采取“一对一”帮扶,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次有效岗位信息推
期刊
[摘要]陈云他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一贯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新时期,全面系统总结陈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陈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从微处着手、小事做起是陈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础;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是陈云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喜闻乐见的风格和大众化的语言是陈云思
期刊
马江山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高罗镇马家寨村十五组村民,从小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曾是1993年老山前线的一名退役军人,复员结婚后便南下广东,在广州市某高档酒店任保安队长,有一次在酒店夜总会执勤时,身手非凡的他被老板当场提拔并奖赏,后来又被另一家大公司的老总聘为贴身保镖,当时的月薪是6000元,加上津补贴、节假日福利和年底红包等,一年下来接近上十万,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人们羡慕的高收入和好职业。  五年后,
期刊
身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春金片茶传承人,宜春神元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潘湘月,此前荣获“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大学毕业的她在江西宜春将金片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潘湘月从小跟随父亲习茶,耳濡目染,爱上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于是在读大学时,她就选择了茶技专业,通过4年的苦读,在2011年,刚要走出校门的潘湘月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全国茶艺师技能大赛获得银奖。学校看到她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要
期刊
近日,首届湖北“襄十随神”城市群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襄阳宇昂科技、十堰莱格思电源、湖北贽丰机器人等6家公司的优质项目脱颖而出,分获大赛一二三等奖。  此次大赛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的具体举措,是推进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现“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具体抓手,是回应区域广大创业
期刊
创业是发展之源、就业的倍增器。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创业担保贷款紧跟政策导向,紧贴县域实际,助力产业发展,聚焦群众诉求,以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开拓思路,完善机制,打造品牌,创新“1+2+3”模式,全面释放创贷倍增效应,形成了创业担保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格局,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近10年
期刊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作为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和技术创新“孵化器”的高职院校,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上,如何切实增强适应性,教育、引导、激励更多毕业生投身南疆农村、服务新“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后脱贫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  高职院校学生南疆  农村就业创业的重大意义  消弭乡村人才需求缺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分割,农村人力资本不断外流且回流乏力,乡村人才
期刊
5月8日,中国就业促进会在海南省文昌市举办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课题研讨会。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黄昌元、中国就业促进会高级顾问张亚力、海南省人社厅厅长王鹏、文昌市副市长欧立静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近30个省(区、市)人社部门、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就促会、国际组织、院校及
期刊
明确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之后,围绕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一目标,怎样评价就业工作达标的状况?从哪个方面着手去做来实现这一目标?有关方面都开展了讨论和研究。中央有大的要求,领导有表态讲话,专家有诠释文章。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在就业工作一线的同志提出,能否把實现这个目标与现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讲清楚,使他们对长远奋斗目标能做到心明眼亮,对从脚下迈步能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贯的立场。关于老路、邪路,要做特殊的限定。老路在时间上是过去的道路,在性质上是错误的道路,其根本特点是封闭僵化。邪路是指道路的方向而不是细节,是指总体道路而不是具体道路,是针对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实践中要把握老路与新路、正路与邪路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走老路、邪路的关键是走出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