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性质,又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激趣 创新
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的各科教育应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根本,一方面在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老爱幼互相团结;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而直接的共产主义教育,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它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性质,又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然而,如何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育人效果呢?
一、教师本身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教师不仅要以高尚的思想和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学生,而且更要有一颗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才会从心底里亲近你,尊敬你,不但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而教师的这种爱心和耐心又常常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心是每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心够强的了,能认认真真教好本学科知识就行了,但这远远不够,教师的责任心还体现在是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健全人格负责上,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教材插图
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不同于其他科教材,它的每一课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直观、形象的补充说明作用。因此,在教学时,灵活使用这些插图,既要学生弄清图意,又要求学生用流利的语言把图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并根据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要想使品德与社会课上的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从情感上叩击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品德与社会课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
四、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
课堂上如何激发兴趣?这给教师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品德与社会课时,要改进教学方法,把过去课堂的“注入式”“填鸭式”等刻板的教学方法,完全抛掉,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生动,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机会,把教师的知识传授,变成教师带领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使教师成为知识的引导着,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授三年级教材《集体荣誉靠大家》时,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我们班集体的荣誉的取得,这些荣誉取得的背后,都是谁努力的结果?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充分认识到:集体荣誉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活动中,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同学争论但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教材的编写本身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充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从假冒伪劣说起》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收集假冒伪劣商品方面的知识,从亲属、家里等身边的事实收集,课堂上,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准备很充分,能从身边的事实说起,发言非常踊跃,学生们真正认识到假冒伪劣商品给人们方方面面照成的危害,并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然后师生总结,达成共识。最后,我又不失时机的发起倡议:倡议大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从我做起,做好宣传工作,一经发现及时举报,让假冒伪劣商品无立足之地,净化我们的生活。上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对学生进行了生活常识教育,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家庭和社会,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開拓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想尽办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开拓创新,开展一些对话课、讨论课、辩论课等,多搞一些社会调查,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到实际中锻炼,在活动中理解思想品德理论。比如:在开学第一周我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一草一木,各活动室的功能,学校教职员工情况,并教授学生画平面图的要求,使学生对自己生活学习的学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还对学校校园的美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热爱老师的情感。
总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自己没有良好的品德是不会育人的,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水泥厂小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激趣 创新
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的各科教育应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根本,一方面在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老爱幼互相团结;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而直接的共产主义教育,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它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性质,又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然而,如何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以达到提高育人效果呢?
一、教师本身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教师不仅要以高尚的思想和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学生,而且更要有一颗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才会从心底里亲近你,尊敬你,不但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而教师的这种爱心和耐心又常常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心是每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心够强的了,能认认真真教好本学科知识就行了,但这远远不够,教师的责任心还体现在是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健全人格负责上,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教材插图
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不同于其他科教材,它的每一课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直观、形象的补充说明作用。因此,在教学时,灵活使用这些插图,既要学生弄清图意,又要求学生用流利的语言把图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并根据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要想使品德与社会课上的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从情感上叩击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品德与社会课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
四、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
课堂上如何激发兴趣?这给教师提出了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品德与社会课时,要改进教学方法,把过去课堂的“注入式”“填鸭式”等刻板的教学方法,完全抛掉,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生动,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机会,把教师的知识传授,变成教师带领学生走入知识的殿堂,使教师成为知识的引导着,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授三年级教材《集体荣誉靠大家》时,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我们班集体的荣誉的取得,这些荣誉取得的背后,都是谁努力的结果?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充分认识到:集体荣誉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活动中,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同学争论但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教材的编写本身就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充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从假冒伪劣说起》一课时,课前就让学生收集假冒伪劣商品方面的知识,从亲属、家里等身边的事实收集,课堂上,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准备很充分,能从身边的事实说起,发言非常踊跃,学生们真正认识到假冒伪劣商品给人们方方面面照成的危害,并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然后师生总结,达成共识。最后,我又不失时机的发起倡议:倡议大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从我做起,做好宣传工作,一经发现及时举报,让假冒伪劣商品无立足之地,净化我们的生活。上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对学生进行了生活常识教育,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家庭和社会,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開拓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想尽办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开拓创新,开展一些对话课、讨论课、辩论课等,多搞一些社会调查,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到实际中锻炼,在活动中理解思想品德理论。比如:在开学第一周我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一草一木,各活动室的功能,学校教职员工情况,并教授学生画平面图的要求,使学生对自己生活学习的学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还对学校校园的美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热爱老师的情感。
总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自己没有良好的品德是不会育人的,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水泥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