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生旅途中,家是驿站,是港湾,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发展之端。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孩子没有了完整的家,更需要关注和温暖。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呢?
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想教育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给予孩子们一份真诚的“爱”。
一、“爱”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关心他的生活状况,关心他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有时很难与父母相处。在这个时期,他们迫切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班主任要在家长、师生、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二、“爱”是栽培健康人格的养分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往往单亲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保护好单亲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培养健康人格十分关键的措施。
这个学期,我班有四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由于长期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又一贯受人歧视、嘲笑、指责,因此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个性,也失去了应得的关心和爱护。面对这些情况,初次接触他们我真是焦虑万分。但作为班主任的我又必须时时告诫自己:这些问题,孩子是无辜的,应该多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这样,我反复与他们单独谈心、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情况,以及孩子们的想法,尝试着真正去理解他们,对他们嘘寒问暖,在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做他们的知心姐姐,给予他们一份无微不至的关爱。在班队活动上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和别的同学打成一片;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组织同学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既拉近了他们与同学间的距离又消除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滋养幼小心灵的最好养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耐心引导教育,情况有了好转,四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们的看法。
三、“爱”是抚慰创伤心灵的良药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的甚至表现为抑郁、自闭等不良心理的前兆,他们性格孤僻,心境忧郁,好走极端,过分成熟,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育者必须具备引导帮助学生心灵成长的能力。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我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她孤言寡语,上课能静静地坐在座位听讲,作业也能很认真完成,我一直很欣赏她的“文静”。可是在一次作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中,她这样写到:“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妈妈又吵架了。我很担心,整夜不能入睡。天没亮,妈妈拿着一袋东西出去了……从此我再没见过我的妈妈了。”看完她的文章,我打了个电话给她家长,接电话的是她的奶奶,她奶奶说:“小惠上幼儿园大班时,她的父母由于性格不合离婚了。她妈妈走后一直没回来看过她,她的爸爸从此整天借酒消愁。哎……”原来,小惠并不是文静,而是她对于父母的离异一直耿耿于怀,闷闷不乐,不敢和同学来往,渐渐地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
针对小惠的这种情况,我决定利用课余时间与她交谈。渐渐的,她一点点向我敞开心扉,我从她的交谈中,发现她已经有自闭症的倾向。在我的认真地教育引导下,一学期下来小惠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了。她能主动和同学做游戏,玩耍了。从此再也看不到她的“文静”了。我真庆幸在这件事上能起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效果。
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也”。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不仅坐到孩子的身边,更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我不断的在实践中提高,强化心理引导的技巧,把学生引向心理健康之路。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班集体活动以及班队课的教育,让孩子们具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諧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真正成为“乐观、自信、自律、合作、责任、自立”的社会人。
四、“爱”是指引迷路孩子前进的明灯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离异而觉得不光彩。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贪图享受,羡慕豪华生活,追求影视明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慢慢地则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小林就是有这样的逆反心理。两年前,小林的父母离异了。自从他妈妈管不了他以后,他经常欠交作业,有时值日也不按时。老师说的话他当耳边风,有时还会迟到和旷课。有一天,小林下午没来上课。我打电话给他家长,他父亲大声说“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就把电话挂了,之后他父亲的电话就一直关机。第二天早上,我把小林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我说:“小林,你昨天是生病了吗?为什么没来上课呢?我打你家电话没人接(我故意不把打电话给他爸爸的事告诉他),我好担心你啊!昨天晚上我一直在想着你,我担心你会发生什么事,一夜没睡好。”他看了我一眼,或许我那红红的眼睛,让他觉得我没骗他。他说:“昨天我妈妈出事了,她交通事故伤得很严重住院了,我和外婆去医院看她。可我爸爸不同意让我去……”那天中午我去小林家见了他的爸爸,我把小林的逆反情况详细告诉了他,要求他配合教育小林。或许我说的话有道理,他答应了我的要求,说会配合我的教育工作。星期六他还带着小林去医院探望小林妈妈。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作为一位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灵。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尽力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从生活的细节教给孩子们接受“爱”和回报“爱”的道理。最终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成为心中充满爱、生活中感受爱,处处体现爱的姿态、爱的风采、爱的光芒的幸福的人。
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想教育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给予孩子们一份真诚的“爱”。
一、“爱”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关心他的生活状况,关心他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有时很难与父母相处。在这个时期,他们迫切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班主任要在家长、师生、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二、“爱”是栽培健康人格的养分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往往单亲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保护好单亲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培养健康人格十分关键的措施。
这个学期,我班有四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由于长期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又一贯受人歧视、嘲笑、指责,因此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个性,也失去了应得的关心和爱护。面对这些情况,初次接触他们我真是焦虑万分。但作为班主任的我又必须时时告诫自己:这些问题,孩子是无辜的,应该多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这样,我反复与他们单独谈心、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情况,以及孩子们的想法,尝试着真正去理解他们,对他们嘘寒问暖,在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中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做他们的知心姐姐,给予他们一份无微不至的关爱。在班队活动上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和别的同学打成一片;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组织同学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既拉近了他们与同学间的距离又消除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滋养幼小心灵的最好养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耐心引导教育,情况有了好转,四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们的看法。
三、“爱”是抚慰创伤心灵的良药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变故,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有的甚至表现为抑郁、自闭等不良心理的前兆,他们性格孤僻,心境忧郁,好走极端,过分成熟,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育者必须具备引导帮助学生心灵成长的能力。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我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她孤言寡语,上课能静静地坐在座位听讲,作业也能很认真完成,我一直很欣赏她的“文静”。可是在一次作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中,她这样写到:“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妈妈又吵架了。我很担心,整夜不能入睡。天没亮,妈妈拿着一袋东西出去了……从此我再没见过我的妈妈了。”看完她的文章,我打了个电话给她家长,接电话的是她的奶奶,她奶奶说:“小惠上幼儿园大班时,她的父母由于性格不合离婚了。她妈妈走后一直没回来看过她,她的爸爸从此整天借酒消愁。哎……”原来,小惠并不是文静,而是她对于父母的离异一直耿耿于怀,闷闷不乐,不敢和同学来往,渐渐地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
针对小惠的这种情况,我决定利用课余时间与她交谈。渐渐的,她一点点向我敞开心扉,我从她的交谈中,发现她已经有自闭症的倾向。在我的认真地教育引导下,一学期下来小惠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了。她能主动和同学做游戏,玩耍了。从此再也看不到她的“文静”了。我真庆幸在这件事上能起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效果。
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也”。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不仅坐到孩子的身边,更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我不断的在实践中提高,强化心理引导的技巧,把学生引向心理健康之路。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班集体活动以及班队课的教育,让孩子们具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諧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真正成为“乐观、自信、自律、合作、责任、自立”的社会人。
四、“爱”是指引迷路孩子前进的明灯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离异而觉得不光彩。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贪图享受,羡慕豪华生活,追求影视明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慢慢地则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小林就是有这样的逆反心理。两年前,小林的父母离异了。自从他妈妈管不了他以后,他经常欠交作业,有时值日也不按时。老师说的话他当耳边风,有时还会迟到和旷课。有一天,小林下午没来上课。我打电话给他家长,他父亲大声说“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就把电话挂了,之后他父亲的电话就一直关机。第二天早上,我把小林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我说:“小林,你昨天是生病了吗?为什么没来上课呢?我打你家电话没人接(我故意不把打电话给他爸爸的事告诉他),我好担心你啊!昨天晚上我一直在想着你,我担心你会发生什么事,一夜没睡好。”他看了我一眼,或许我那红红的眼睛,让他觉得我没骗他。他说:“昨天我妈妈出事了,她交通事故伤得很严重住院了,我和外婆去医院看她。可我爸爸不同意让我去……”那天中午我去小林家见了他的爸爸,我把小林的逆反情况详细告诉了他,要求他配合教育小林。或许我说的话有道理,他答应了我的要求,说会配合我的教育工作。星期六他还带着小林去医院探望小林妈妈。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作为一位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灵。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尽力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从生活的细节教给孩子们接受“爱”和回报“爱”的道理。最终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成为心中充满爱、生活中感受爱,处处体现爱的姿态、爱的风采、爱的光芒的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