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改呼唤教师的自主成长,同时更赋予了教师一个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教师必须思考教育、研究教育,积极主动地从事课题研究。然而,提起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为,做课题那是专家或领导的事,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能力和必要搞课题研究,科研门槛太高,能够上好课、管好班级、考好试就不错了,把课题研究看得很神秘。一些老师即使搞课题,那也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往往是“开题———轰轰烈烈;结题———忙忙碌碌;过程———冷冷清清”,没有真正树立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形成“在教研中搞教学,在教学中搞教研”的良好局面。其实,课题研究———想说爱你很容易。
一、选题———从困惑入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一步,只有课题选好了,研究才会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研究的成功才成为可能。课题是什么?课题就是问题,就是困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我们不解或难以处理的问题、疑惑,这些问题和困惑就是研究对象。要善于从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选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实践。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所以,我们应该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遇到的问题就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例如,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这一课题。针对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有的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没有认真地去听,而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有价值的问题,只要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当然,也可以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对《指南》中的课题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就是教研课题。但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从实际出发。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要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能“假大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要选择一个问题当课题却并不那么简单,要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能研究透的课题,要对课题研究具有预见性,不能盲目定题。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不要贪大求全。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题目太大,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没有深度就难成精题。所以,题目要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做到“小题大做”,小而精、精而美、美而实。
3.注重平时积累。立足课堂实践,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有问题意识,从小处着手,在平时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注意创新。课题要具有前瞻性和新意,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例如,“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的研究”、“弹性作业布置策略研究”都是比较新颖的课题。
5.注重课题效能。课题研究要遵循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这样的课题才是真课题。
二、研究———从课堂着力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绩即成果”。课题选定后,就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实施方案有步骤地去思考、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现在很多教师总认为自己平时的正常工作太多,觉得搞科研太难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多课题只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这种只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的研究对老师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肥沃土壤。在课堂上教师有了困惑,发现了问题,然后以研究者的姿态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此,课题研究必须立足课堂,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改革。课题研究不能崇尚空谈,不能只走过场,不能偏离轨道,迷失方向。离开了课堂和学生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任何价值和生命力的无稽之谈。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充足的研究载体和时空,课堂、班级就是我们的研究阵地。课题研究来源于课堂生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研究要回归自然、回归学情,要常态化、要有清水出芙蓉的效果。进行课题研究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论证,将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研究水乳交融,逐步形成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只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着手,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勤观察、多思考、善总结、不断积累,能够进行必要的反思,带着思考的观点进行教学实践,并把阶段性的数据和素材整理好,就能有收获。另外,对于一些疑惑和盲点,还要及时向同行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做好记录,写好认识与体会,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践,让研究为教学服务,教师专业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也会因教师的科研成果而受益,因此,课题研究并非高不可攀,需要大家沉下去认真展开。
三、成果———从有效着眼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等。笔者反对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真正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只有植根于教育教学实践和实际,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课题是“做”出来的。“做”出来的课题成果要从有效性着眼。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才是课题研究的真成果。因此,课题研究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追求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教师成长为目的。离开教师和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一种畸形、变质的课题研究,背离了课题研究的初衷。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使自己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精致、更有实效,在此基础上实现发展学生的目的,促进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做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通过课题研究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四、论文———从反思着意
进行课题研究就要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阐释和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课题成果形式是结题和评审的依据,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其中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其中,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但很多教师不知如何撰写科研论文,不能把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要么在网上下载,要么东拼西凑,本来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可成果却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和推广,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撰写科研论文并不像有些老师认为的那样困难。教学反思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是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最好素材,完全可以立足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体会、教学总结和反思,对其进行梳理,多一些理性思考,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等,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去思考问题,通过反思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自己在某一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得失,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科研论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发现、追寻和感悟,并对教育教学反思进行整理、拓展延伸,对成果和不足作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就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要有问题意识,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记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灵感,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五中学)
一、选题———从困惑入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一步,只有课题选好了,研究才会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研究的成功才成为可能。课题是什么?课题就是问题,就是困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我们不解或难以处理的问题、疑惑,这些问题和困惑就是研究对象。要善于从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选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实践。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所以,我们应该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遇到的问题就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例如,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这一课题。针对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有的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没有认真地去听,而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有价值的问题,只要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当然,也可以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对《指南》中的课题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就是教研课题。但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从实际出发。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要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能“假大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要选择一个问题当课题却并不那么简单,要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能研究透的课题,要对课题研究具有预见性,不能盲目定题。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不要贪大求全。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题目太大,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没有深度就难成精题。所以,题目要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做到“小题大做”,小而精、精而美、美而实。
3.注重平时积累。立足课堂实践,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有问题意识,从小处着手,在平时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注意创新。课题要具有前瞻性和新意,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例如,“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的研究”、“弹性作业布置策略研究”都是比较新颖的课题。
5.注重课题效能。课题研究要遵循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这样的课题才是真课题。
二、研究———从课堂着力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绩即成果”。课题选定后,就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实施方案有步骤地去思考、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现在很多教师总认为自己平时的正常工作太多,觉得搞科研太难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多课题只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这种只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的研究对老师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肥沃土壤。在课堂上教师有了困惑,发现了问题,然后以研究者的姿态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此,课题研究必须立足课堂,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改革。课题研究不能崇尚空谈,不能只走过场,不能偏离轨道,迷失方向。离开了课堂和学生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任何价值和生命力的无稽之谈。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充足的研究载体和时空,课堂、班级就是我们的研究阵地。课题研究来源于课堂生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研究要回归自然、回归学情,要常态化、要有清水出芙蓉的效果。进行课题研究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论证,将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研究水乳交融,逐步形成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只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着手,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勤观察、多思考、善总结、不断积累,能够进行必要的反思,带着思考的观点进行教学实践,并把阶段性的数据和素材整理好,就能有收获。另外,对于一些疑惑和盲点,还要及时向同行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做好记录,写好认识与体会,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践,让研究为教学服务,教师专业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也会因教师的科研成果而受益,因此,课题研究并非高不可攀,需要大家沉下去认真展开。
三、成果———从有效着眼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等。笔者反对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真正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只有植根于教育教学实践和实际,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课题是“做”出来的。“做”出来的课题成果要从有效性着眼。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才是课题研究的真成果。因此,课题研究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追求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教师成长为目的。离开教师和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一种畸形、变质的课题研究,背离了课题研究的初衷。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使自己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精致、更有实效,在此基础上实现发展学生的目的,促进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做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通过课题研究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四、论文———从反思着意
进行课题研究就要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阐释和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课题成果形式是结题和评审的依据,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其中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其中,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但很多教师不知如何撰写科研论文,不能把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要么在网上下载,要么东拼西凑,本来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可成果却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和推广,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撰写科研论文并不像有些老师认为的那样困难。教学反思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是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最好素材,完全可以立足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体会、教学总结和反思,对其进行梳理,多一些理性思考,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等,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去思考问题,通过反思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自己在某一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得失,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科研论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发现、追寻和感悟,并对教育教学反思进行整理、拓展延伸,对成果和不足作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就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要有问题意识,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记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灵感,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