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贯穿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语文课堂就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场所。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教师,我认为实施课堂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课堂上要富有真情
  文章的内容总是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感悟的描绘。朱自清在《春》中描绘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风筝等景物,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爱,便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以说一篇文章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真情酿造的一杯美酒。所以说读者在品尝这杯酒时,需要联系生活,用丰富的情感,方能品出其中的美味。否则即使是再美的文章,对没有情感的读者而言也是味同嚼蜡。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涉及家庭文化、校园文化、自然文化、想象文化、古代文化等领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家庭问题的思索,对学校生活的深层感悟,对自然美景的关注品味,提高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意识,关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等,使学生学会用“人文关怀”的情感来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世界,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平相处,关注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在挖掘教材时,设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点拨,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使之碰撞与交融,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净化。因此,教师要深研教材,吃透教材,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选择启发点,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得学生的情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应抓住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时的举止、神情、服饰等的分析,抓住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感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
  三、营造课堂上的情感氛围
  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所需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熏陶,得到情感的体验,受到深刻的教育。(1)教师必须先用情,即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不能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2)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上去,从而增加学习兴趣。(3)适时地控制好学生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因素常常处于重要地位。教师必须适时控制好学生的情绪,既不能让学生情绪过高,也不能让学生心理受压抑,应保持最佳状态。
  
  四、潜心传递情感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情感传递,才能让学生在情感熏陶中产生共鸣。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主要是靠语言来完成的。只有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才能成功地实施情感教育。第一、教师要会用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富有节奏感、音乐感,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利于表情达意。第二、教师语言要符合情感要求,要求鲜明深刻,富有鼓动性、感染力,还要有幽默感,课堂上的幽默可以调节气氛,激发兴趣,还要富有感情,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体现出真情来,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第三、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与学生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势、目光、表演等,能使教学格外生动形象,更利于情感的交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讲内容。
  在情感传递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会因学生答不上来问题而生气,甚至批评责备,这样就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认识到,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找出“病因”,然后科学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学生敢于发言,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师要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生活化 新课程 情景    数学的
期刊
摘 要:“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 互助 合作学习 创新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教会
期刊
摘 要: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关键词:政治 意境 形象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
期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在于学科教育如何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这是我们广大教师了解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特点,及我们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让素质教育而不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实施 素质教育 特点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
期刊
摘要:在作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关键词:农村 作文教学    一场大雪过后,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去踏雪、看景,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一股脑儿道出了家乡美丽的雪景,带着颇有收获的喜悦再回到课堂,作文已不再是头痛的事。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期刊
摘 要: 开创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英语教学的趋势。  关键词: 兴趣、和谐、轻松、鼓励、直观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堂课堂气氛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造一个和谐融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通过细节生成,这是由数学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本文从备课时精心预设、上课时以学定教、产生问题时善于引导、解决问题时舍得给予四个方面来阐述怎样让数学课堂通过细节把握生成,让课堂绽放精彩。  【关键词】细节教学 生成 绽放精彩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在许许多多认知细节与情感细节的互动中完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
期刊
摘 要:课堂讨论是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由机械地接受知识变为从“为什么”中寻找答案。本文从精心命题、师生双方的课堂准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面将课堂讨论引入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教学 历史教学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
期刊
摘 要: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笔者强调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要把握“三个环节”:课堂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课下自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测试讲评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抓手。  关键词:把握 数学教学 探究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数学教育中的许多教学教法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没有规律性的数学教学教法?”等重要问题耐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