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核心素养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新热点,并产生了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观点、新看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育高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应多措并举:重视野外考察调研实践、加强校外参观体验、强化动手地理实践、巧借传统和现代教具。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生为本的地理教学理念;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地理实践;在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
一、什么是地理实践力?
在了解地理实践力之前,要先明白什么是素养。素养是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与个人素质的区别是:素养是人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养成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是后天得到,它蕴含着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地理核心素养,就是地理学习中形成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地理实践力方面。地理实践力指学生通过学习,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在课堂的地理模拟实验、乡土社会调查、野外地理景观实地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和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如果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充分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和地理工作完成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在完成实践活动过程中也能充满激情和兴趣,并能用地理角度去认识和欣赏周边的地理环境。经过对近几届学生的跟踪分析,我认为高中地理实践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空间定位(通过经纬网)、区域差异分析比较(相关材料或实地乡土社会考察分析)、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地理实践过程中的简单预判和想象能力(野外地理景观考察)。
二、为什么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2020年高考中,全国文综卷中的地理命题视角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很多考生都不知如何回答设问,导致2020年高考地理平均分比2019年下降很多。这次考试给高中一线老师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不能只重视课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要真正落实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教学要求和准则,不能忽视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字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把地理实践力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延伸到校外,从理论教学到实际应用,要关注地理系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地理实践中让学生自主構建高中知识网络体系,让地理核心素养的品质在高考考场上显现,高考试卷把抽象的不可触摸的地理实践力在考场上通过笔墨显现。
三、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
首先,大部分学校在地理教学的投入比较少,学校的地理教学设施比较简陋,只有一些教学挂图和地球仪,缺少地理实验器材和地理野外实习工具。老师们也不习惯使用地理教具,或者是只使用没有维护这些教具,导致一些地理实验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此外,高中学生只在初一初二时学地理,初三没有学习地理,导致高中学生对地理课程没兴趣,使地理在以往文理分科中,选择地理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比较差。部分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就敷衍了事,老师们对于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没有做好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和准备,也并未安排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平时教学中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指导也不够。其次,大多数学校没有意识到地理实践力培养是学生发展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方向,在平时地理教学教研活动匮乏,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授课中多数地理老师只是口头授课,让学生根据课本图文知识自己去发挥想象,这种授课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再次,很多地理老师只是讲授课程,或者让学生记住老师上课讲授的笔记内容,从未带领学生参加任何实际的校内或校外的实践活动,缺少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四、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新高考核心素养对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如果还是不改变观念,继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新课程要将无法落实,实践教学也将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就会成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将成为空谈。因此,高中教师必须更新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实际学习需求,来安排地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课本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适当结合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和促进。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消化与吸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高中地理课程的使用价值。
(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地理实践活动。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随着年龄增长和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对于地理学习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高中生阅历不断增加,接触的知识和信息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宽阔,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上高中三个年级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的不同,在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也要有所改变,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前应了解所教学生的学情,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避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为了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参与度,可以再教学中设计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满足相应年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喜好。也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校现有的地理教具,或自制一些简单的地理教具,在课堂授课中设立直观的教学情境。例如:高中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比初中要深奥和抽象,如地球的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大气环流和各种洋流、地质地貌等,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会通过反复的讲解理论并举相关的例子,授课后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而我们采用教具授课或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学生看到真实的教具、影音视频或者动画,会真正感知地理现象,觉得地理离自己特别近,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这不仅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也轻松的将教学难点突破,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适当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俗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的知识是无穷尽的,人类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索更是永无止境。中学地理,特别是高中地理教材中所体现的知识只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呈现所有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授课中,既要遵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又要敢于突破教材,打破教材内容上的束缚。在课堂内或者在课堂外,可以针对课本知识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实践教学工作。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开拓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学生的地理知识面往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比如: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山地丘陵。可以在山区开展地质地貌和土壤成分分析这一类实践教学活动,沿海地区则可以开展海岸地貌与海洋水文观测的实践教学,城区则可以围绕城市各功能区分布以及对经济发展所造成影响进行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掌握身边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加强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的锻炼。从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就越来越重视,包含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越来越重视。以往的授课中,单凭的纯理论教学很难完成这一个教学目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唯有利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我们地理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学情和学习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避免学生自主学习时迷失方向、走入误区,还要把控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另外,教师在制定各年度、各年级的教学进度时,要能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较高的匹配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到更多有实用价值的地理知识。进而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
(五)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活动类型多种多样,比如:地理的小制作、地理小实验、地理景观摄影、地理野外考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加真实的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也懂得如何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这样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所在位置,利用周边现在的地理资源,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考察,考察后让学生进行地理相关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构建地理基础知识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六)确保地理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問题,要如何确保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呢?这需要老师提前规划实践活动并将具体实施方案告知学生,实施前还要有突发预案,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实践活动作出相应的准备。另外,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有相应的考察机制,确保实践活动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就能确保实践活动可以顺利并高标准完成。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理教师要重视这一要求并在教学中渗透,带着新的工作理念来开展相关教学,加大地理实践力教学的比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地理理论知识,还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中地理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鸣.例谈高中地理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70-71.
[2]张小兰、李俊峰.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地理教育2020,(11),46-48.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
一、什么是地理实践力?
在了解地理实践力之前,要先明白什么是素养。素养是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品质,与个人素质的区别是:素养是人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养成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是后天得到,它蕴含着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地理核心素养,就是地理学习中形成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地理实践力方面。地理实践力指学生通过学习,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在课堂的地理模拟实验、乡土社会调查、野外地理景观实地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和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如果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充分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和地理工作完成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在完成实践活动过程中也能充满激情和兴趣,并能用地理角度去认识和欣赏周边的地理环境。经过对近几届学生的跟踪分析,我认为高中地理实践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空间定位(通过经纬网)、区域差异分析比较(相关材料或实地乡土社会考察分析)、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地理实践过程中的简单预判和想象能力(野外地理景观考察)。
二、为什么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2020年高考中,全国文综卷中的地理命题视角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很多考生都不知如何回答设问,导致2020年高考地理平均分比2019年下降很多。这次考试给高中一线老师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不能只重视课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要真正落实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教学要求和准则,不能忽视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字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把地理实践力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延伸到校外,从理论教学到实际应用,要关注地理系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地理实践中让学生自主構建高中知识网络体系,让地理核心素养的品质在高考考场上显现,高考试卷把抽象的不可触摸的地理实践力在考场上通过笔墨显现。
三、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
首先,大部分学校在地理教学的投入比较少,学校的地理教学设施比较简陋,只有一些教学挂图和地球仪,缺少地理实验器材和地理野外实习工具。老师们也不习惯使用地理教具,或者是只使用没有维护这些教具,导致一些地理实验设备老化损坏严重。此外,高中学生只在初一初二时学地理,初三没有学习地理,导致高中学生对地理课程没兴趣,使地理在以往文理分科中,选择地理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比较差。部分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就敷衍了事,老师们对于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没有做好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和准备,也并未安排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平时教学中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指导也不够。其次,大多数学校没有意识到地理实践力培养是学生发展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方向,在平时地理教学教研活动匮乏,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授课中多数地理老师只是口头授课,让学生根据课本图文知识自己去发挥想象,这种授课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再次,很多地理老师只是讲授课程,或者让学生记住老师上课讲授的笔记内容,从未带领学生参加任何实际的校内或校外的实践活动,缺少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四、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新高考核心素养对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如果还是不改变观念,继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新课程要将无法落实,实践教学也将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就会成为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将成为空谈。因此,高中教师必须更新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实际学习需求,来安排地理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课本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适当结合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和促进。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消化与吸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高中地理课程的使用价值。
(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地理实践活动。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随着年龄增长和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对于地理学习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高中生阅历不断增加,接触的知识和信息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宽阔,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上高中三个年级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的不同,在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也要有所改变,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前应了解所教学生的学情,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避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为了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参与度,可以再教学中设计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满足相应年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喜好。也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校现有的地理教具,或自制一些简单的地理教具,在课堂授课中设立直观的教学情境。例如:高中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比初中要深奥和抽象,如地球的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大气环流和各种洋流、地质地貌等,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会通过反复的讲解理论并举相关的例子,授课后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而我们采用教具授课或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学生看到真实的教具、影音视频或者动画,会真正感知地理现象,觉得地理离自己特别近,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这不仅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也轻松的将教学难点突破,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适当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俗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的知识是无穷尽的,人类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索更是永无止境。中学地理,特别是高中地理教材中所体现的知识只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呈现所有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授课中,既要遵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又要敢于突破教材,打破教材内容上的束缚。在课堂内或者在课堂外,可以针对课本知识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实践教学工作。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开拓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学生的地理知识面往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比如: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山地丘陵。可以在山区开展地质地貌和土壤成分分析这一类实践教学活动,沿海地区则可以开展海岸地貌与海洋水文观测的实践教学,城区则可以围绕城市各功能区分布以及对经济发展所造成影响进行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掌握身边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加强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的锻炼。从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就越来越重视,包含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越来越重视。以往的授课中,单凭的纯理论教学很难完成这一个教学目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唯有利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我们地理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学情和学习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避免学生自主学习时迷失方向、走入误区,还要把控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另外,教师在制定各年度、各年级的教学进度时,要能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较高的匹配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到更多有实用价值的地理知识。进而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
(五)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活动类型多种多样,比如:地理的小制作、地理小实验、地理景观摄影、地理野外考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的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加真实的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也懂得如何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这样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校所在位置,利用周边现在的地理资源,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考察,考察后让学生进行地理相关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构建地理基础知识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六)确保地理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問题,要如何确保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呢?这需要老师提前规划实践活动并将具体实施方案告知学生,实施前还要有突发预案,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实践活动作出相应的准备。另外,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有相应的考察机制,确保实践活动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就能确保实践活动可以顺利并高标准完成。
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理教师要重视这一要求并在教学中渗透,带着新的工作理念来开展相关教学,加大地理实践力教学的比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具备丰富地理理论知识,还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中地理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鸣.例谈高中地理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1),70-71.
[2]张小兰、李俊峰.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地理教育2020,(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