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法,如何将这种学习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减时增效,减负高效,现结合思品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1.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课堂的主人和主体是谁?教师一定要清楚,只有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弄明白是教重要,还是学重要,才能处理好愿不愿放手、能不能放手和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的问题,也才能真正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情境与氛围。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进行拉伸训练,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也是一样,需要一个预热期或准备期,这个工作的重点就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做到“我要学,我想学、我要做,我爱做”,为高效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主题与中心。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学生学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活动?完成什么任务?取得什么实效?如何测评等问题进行设计,达到“目标要明确,活动要具体,成果要展示,成绩要点评,结论要总结,收效要监测”的“六要”要求。
  4.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条件与素材。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学习条件与素材其实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生产工具。所以,在教学中一要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二要用好校本教材,三要注意搜集新闻直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及学生身边典型人物与事件等生活中的鲜活素材,要借助小制作、小实验、讨论、争论、辩论等活动与形式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展示才能的舞台和机会。
  5.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管理与引导。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中的管理与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掌握方向。促使学生围绕一定的轴心进行有层次、有秩序的学习与探究。二是把握“四度”。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依据课标和教学大纲把握好“角度、深度、宽度和广度”。三是控制“两极”。即“扩散”与“聚集”,扩散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同一问题不同路径的探索,是知识与能力的广泛追求与思考;而“聚集”则是多解归一,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提炼精神,内化品质的过程。四是刹车与加油。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油”,是学生自己出色的表现与展示,是教师的鼓励和点评,是同伴的眼神和掌声。“刹车”则是教师的点拨、指导、提示与批评,是能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深入学习和探究的一切活动,所以刹车与加油非常重要。
  6.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形式与实质。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教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让其分组讨论或辩论……,这中间有些问题与活动的合作研究是必要的,但也有些问题很简单,观点很明确,教师是为了课堂“花哨”,为了形式而搞的活动,是专为课堂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做的“秀”,看起来热火朝天、热热闹闹,其实意义不大,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所以既要注重形式,更应注重实质,每一项活动都应符合“有效”的教学原则,还应注重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和方法。
  7.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规范与创新。教学改革没有穷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各地的教育环境、资源和条件的差异,使学习状况也参差不齐,就是一所学校内部也会差别很大,严重制约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可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学习,认真借鉴先进学校和教师的经验;二是规范,通过学案制作,时间控制,教学模式设定等措施强制教师更新理念,改变习惯。三是创新,在“规范”到一定程度后,学校应解除规范,打开枷锁,让每个教师积极探索自己的方法、模式和特色。
其他文献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瘟,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病症,具有高度接触性,以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和出血性变化为特征。针对本病危害严重,都用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灭活苗,对
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质量和密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又十分常见的物理量,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各地的各类考试中为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出现了许多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题型。  一、密度的测量  物质的密度可以用实验测定。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精神,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让学生去掌握关键的结构知识,目的让学生学到“再生性知识”,培养并发展其创造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以境激情  即通过再现,创设特定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某种感情。比如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对于那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摘 要】职高教材中《美与物理学》一文涉及物理学的一些专业知识,学生在阅读时可能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整个课文的精髓,所以我们教者在教学时首先要排除自身与学生的思想包袱,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着跳过障碍物,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最后巩固学习成果,从而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思想负担;心理;学法指导;学习成果    《美与物理学》是职高教材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获得一份知识行囊,而主要应该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在语文教学中,仅仅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现实的学习和教育中,若干年传统的教材及教学模式,以及我们对于成果的急功近利,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送。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变成了教学的盲点,往往把思维误当成个人的“天才”和“悟性,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或多或少被看成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老师说了很多道理,但学生仍然我行我素,什么理都不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概念的传授,用各种理论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