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积累点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j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教学体系都在进行创新改革,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英语不仅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更是一项大家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应逐步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入初中英语课堂。英语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基础、打破常规、遵循应用第一的原则,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英语学习从课堂带到家庭、社会中,从知识层面深入精神层面,将学习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习英语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丰富知识储备,打造生活化课堂环境
  英语不仅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更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将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将原本偏离正常轨道的英语教学拉回正路,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生动可感的现实生活情境,在实践中磨炼语言能力,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语言储备,积少成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进行全方位学习。
  众所周知,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在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这个问题上,对于生活化课堂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环境布置,有助于迅速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没有突兀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许多知识是可以脱口而出的,因为语境是语言生长的土壤。所以,创造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初三下学期第五单元需要学习的“Museums”,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博物馆的样子,摆放有趣的展览品、悬挂字画等,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自觉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英语知识的影响。
  二、营造愉快学习氛围,创造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
  每个学习个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生活化教学恰好满足了这样的需要,通过生活化地设置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英语的学习就是需要在不断地应用中反复巩固,尤其初中时期,是中学生语言能力、语言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该给予方向性的指导。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一对一对话练习等方式,在课内最大限度地创造真实交际的课堂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运用假期实践、定期英语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英语交际圈。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跳出原本“哑巴英语”的怪圈,可以将英语真正地说出来,成为自己的语言工具。
  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家庭作业多元化
  随着生本理念的深入,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越来越不被认同。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平等主体,只有主体之间的有效交流、充分互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英语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传输给学生,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想出与课堂相关的问题来问教师,如此一来,不仅改变了由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输,而且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往初中的英语作业以记背单词、诵读课文和大量做习题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会导致知识点和实际运用相脱离。实际上,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就可以体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式布置作业。对于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翻译英文动画、英文书的作业,巩固其英语知识,在这其中,难免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将问题累积起来,教师统一答疑,高效快捷;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布置“生活作业”的方式,例如要求学生记录下在一天内碰到的非课堂英文单词,知道它们的含义,并且将它们记住。日积月累,学生的单词储备量就会突飞猛进。
  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它既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形式,也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但是英语生活化教学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逐步累积、积少成多的过程。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的点滴,再将积累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是英语学习的真谛所在,也是每一个初中英语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文针对现阶段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析,提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丰富知识储备,打造生活化课堂环境,让学生把英语课堂跟生活联系起来,之后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课堂效果。最后,师生之间要做好互动,教师要完善对家庭作业的布置,结合上述三点,使初中英语教学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应用文教学,往往教师教得平淡,学生学得乏味。“应用文嘛,就那么点东西,让学生自己看看背背就行了。”有的教师说。所谓的“那么点东西”是指教师基本上只注重了格式的学习,例如书信只强调称谓、正文与落款。新闻应用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然后按格式把附在后面的例文加以分析,最后习题一处理,便大功告成了,学生面对枯燥的应用文作用、格式、特点也一时背得昏天黑地、滚瓜烂熟。但过后一个月,再回过头问问,他
弹指一挥间,已从教十多年。回眸教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为什么仅有初中学历的魏书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教学名师,而许多毕业于名牌师范大学的教师在教学路上却建树不大呢?再环顾周边,很多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成绩比不上专科的教师。这些现象是什么因素使然呢?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爱与责任。  一、爱是教师起码的道德要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前进的动力。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够抛弃人世间功名利禄的诱
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并不难,班主任在实行班级管理中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要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熏陶学生思想,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以下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见解。  一、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德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学习《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坚韧的意志。根据
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班主任,除了通过班队会等集体教育学生外,还应细心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既包括优等生的培育和学困生的工作——“两头”;也包括中等生的扶持工作——“中间”。  一、做好优等生的培育工作  优等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好、思想好,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的学生。班主任既要对他们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又要指出他们不够的地方,并采取有效的办法,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和渴望获得知识技能的心理倾向,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以及头像的基本写生方法等知识,让学生明白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要画好人物形象就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元代陶宗仪曾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过精彩而贴切的比喻。他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是也。”我想作乐府然,作其他文章亦然,尤其是中高考这类限时应试作文更应该如此。中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每位评卷员每天几乎都得评阅200来份试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要是你的文章具有高昂的“凤头”,丰满的“猪肚”,刚劲的“豹尾”,则会吸引读者,令评卷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真题再现】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推进新一轮课改目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教研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看法,旨在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思考。  一、追求和谐课堂,开启学生心扉  和谐课堂是课堂教学状态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评价机制需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需重视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同时要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兴趣爱好评价、创意无限评价、结果展示评价这三方面的全程评价模式来塑造品质课堂的新评价模式。  大家还记得凤凰卫视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吗?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
一、 从福建的高考作文说开去  【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