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教者必善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呀”“好不好啊”“有没有啊”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其实这样的提问不宜过多,过多的话会抑制学生积极思维;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这样,问题过难,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育教学的效果。那么,作为课堂组织者如何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效能呢?下面谈谈个人一些做法。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
   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提问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在教学中,一定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指出方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那种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在哪问就在哪问的做法应当摒弃。我们应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为教学环节服务,只有做到有的放矢地提问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声音的产生》这一节课时,首先我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中的?”这就告诉学生们,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应该掌握什么。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得到明确,兴趣得到了提高。又如学习《电阻》时,在课堂训练时我提问:“铜导线比铁导线电阻小”错在哪里?这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也是一个信息反馈获取。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全面把握住要点。如果教师能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切记不能什么都要问,要避免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提问绝对不能多而琐碎,串讲串问,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又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一节内容时,在讲完压力引入压强之前,若这样提问:“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肯定会有的学生答:“跟力的大小有关。”有的答:“跟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还有的答:“跟力的方向有关。”显然,这一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两个因素有关?”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
  有助于学生理解压强概念,这样对此处的教学环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二、 提问要有重点、难点 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巩固所学的新知。比如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教师提出:“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与后、左与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分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平衡,为何还受到浮力?”这样教师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上。
  又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站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当你落下时,是落在原地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人朝上跳起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人仍保持随汽车一起做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例如,在学习《变阻器》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怎样很方便地改变电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
  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怎样的提问才算是适度呢?有人把它喻为“篮球架的高度”。篮球架的高度非常科学,过低谁都能“入樽”,便失去了竞争的意义;过高,谁也不能把球投进去,使人丧失信心。同样,课堂中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可把球投入篮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有很多教师喜欢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面对的是后进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等生。我认为这一点并不可取,后进生之所以差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础知识差,问他们基础知识,他们很有可能答不上来,这样他们会认为我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物理没戏了,即使答上来也会认为我只能答这类问题,难一点的肯定就没戏了,老师都看不起我,反而刺伤了他们的自信心。我是这样认为的:基础知识类的问题,给优等生中脑子快但不踏实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有遗漏和不严密的地方,这样优等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进生通过旁听也能学到知识。对于后进生,将一些创造性、开放性的问题留给他们,即使回答不上来,也不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而由于能回答一点,或者是沾边的回答,这样反而可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激情。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因此,精彩而有艺术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表达的主渠道,也为发展学生数学表达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新课程呼唤着数学表达,广大教师呼唤着数学表达,广大学生更迫切地需要数学表达,从学术性数学状态转化为教育性数学状态,将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也为学生的数学表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倡导,为学生的数学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广大师生应抓住这难得的良机,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而努力奋斗。    一、发展学生数学
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本人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项目教学也进行得红红火火,很多教师和学生从中获益颇丰。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制造一线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
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曾接触过很多“谈数学色变”的学生,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这些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的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想寻根问底.同时他们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交流讨论,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解决,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践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创设不同问题情境进行。  1.创设“渐进式”问题情
不少初中科学教师都在为以下问题而苦恼:在做科学实验时,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已经提前完成了实验任务,而有的学生还没有搞清楚实验的目的,而无从着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先完成实验的学生百无聊赖,有的甚至会大声嚷嚷,四处走动,而尚未完成实验的学生受其影响,也没有心思继续完成实验了。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实验教师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控制局面,从而使实验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够有一种好的实验课模式,能
无机推断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化学计算等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该类题条件一般比较隐蔽,思维容量较大。解该题型通常采用以下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题眼、大胆假设、注意联系、全面分析、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认真辨析题干中有关信息,以物质的特性或反应特征为解题“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顺藤摸瓜,仔细推敲。复习该类题型应注意从
合作学习是改变教师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改以来最具生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同伴的立场、观点和所提供的事实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从而有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学生对合作过程中动机、态度、情感等非认知方面的变化,弥补了学生在非认知品质发展的缺陷,从而有
第五届全国改革创新教学大赛已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市胜利闭幕了,作为大赛的选手经过这次大赛的洗礼,感受很深,想法颇多。观看各地市优秀选手的录像课,让我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及理解;现场评课赛,则使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发现若能从全局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进行议学、议教,既可改善学生的学习,又可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如何进行评课议课?通常我们都会看看教学设计有无重点突出,难点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这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校地处城郊,师资配备不均衡,导致部分老师专业不对口,有的老师就一直教七年级,有的就一直是接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