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洋强国建设和航运强国建设都需要高素质航运人员的培养和储备,但是海员从业意愿的持续下降,导致航运专业人才流失,因此提升海员从业意愿是非常迫切的。本文对浙江航海专业人才培养和海员从业意愿的调研分析基础上,探讨在新形势下提升海员从业意愿的对策。
关键词: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海员就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海运是最为高效的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方式,承担我国大部分的外贸类货物、原油进口和铁矿石进口的运输任务,是我国能源运输最重要的方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9月)、印度尼西亚(10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战略对沿海航运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浙江省《关于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 900万标箱,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70个;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7亿吨,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 600公里。提出要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有力支撑。
无论是推进大水运建设,还是构建海洋经济交通走廊,都需要高素质航运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然而,近年来国际航运业却持续低迷,对航海高职教育冲击是最大的,航海院校由热转冷、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人才缺口巨大,码头装卸、仓储堆存、航运、陆运、代理等服务在内的港口物流产业链人才紧缺,江浙沪大专院校专业出现了生源招不满的情况,海员的从业意愿持续下降。
航海高等教育重要目标是为航运事业培养合格的海员,然而学生的对航海从业意愿不高,导致所学专业人才流失,因此提升航海类学生的对口从业意愿是非常迫切的。
1 航海专业人才和从业意愿调研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抽样选取了浙江省航运企业的在职船员、管理人员和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教师、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
1.1 航运企业管理人员和在职船员调研的情况分析
从航运企业调研中了解,不少民营航运企业因航运业不景气而转型或破产,导致就业岗位减少,但是薪酬待遇却没有增加。另外,航运企业现有船员以及新增船员的学历反而更高了。目前专科学历的比例较大,无论是操作级、支持级还是管理级,专科学历人员占53.50%以上。因此,招聘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是航运企业队伍建设的重点。但是,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对海员的从业愿意是比较微弱的,或者说持续从事海员的意愿是比较微弱的。
航运企业对海员的素养能力要求仍是不断提高的。通常航运企业对海员素养能力的要素权重依次是: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专业技能、抗耐压搓、性格特征、外语能力、仪容仪表。而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是众多因素中最为看重的两大因素。所有,海员从业意愿的强化要结合企业需要,学习培养过程要特别加强服从意识、团队意识与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调研反馈后分析,导致海员的从业意愿降低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海陆薪酬待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使得一部分船员不再愿意继续上船工作;二是船上工作环境差,有一点危险性;三是海上工作时间长,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照顾不了家里,因家人反对,不再愿意继续上船工作;四是陆上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加,一部分素养能力高的船员到陆上工作。
1.2 航海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调研的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对于航海技术毕业生本身而言,在船员实际工作过程中,团队意识、服从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为专业技能、抗耐压搓,再次为吃苦耐劳、外语能力与性格特征。
对于航海技术毕业生的个人工作能力而言,在船员实际工作过程中,驾驶技术、服从意识与职业道德最为重要,其次为助航设备实用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外语水平、个人性格与思维能力,再次为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另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就业率、就业对口率与三副、水手、海事管理、行政管理岗位关联度,和就业率、就业对口率与各类合格证书关联度。
从就业率角度分析,水手岗位、三副与就业率的关联度较大,说明航海专业就业主要方向仍然是上船工作。海事管理与行政管理岗位的毕业生就业率具有一定的关联度,水手合格证书、基本安全合格证书与就业率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三副合格证是水手合格证的延续,关联度相对较低,说明部分毕业生考出了水手合格证,却没有再考三副合格证书,毕业后从事其他岗位工作。
从就业对口角度分析,水手与就业对口率的关联度较大,而三副与就业对口率相对较小,说明航海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会参加水手工作,而当经历过水手工作之后,继续晋升为三副岗位的毕业生比例相对降低,也反映出毕业生从事船上工作的职业稳定度相对较低;海事管理与行政管理就业对口率关联度相对较低,而就业率则达到一定关联度。因此,根据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就业对口率相对不高,海员从业意愿相对低迷。
1.3 航海类在校学生调研的情况分析
在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反馈,有较强海员从业意愿的占18.56%,愿意先尝试做海员,但不会长期从事的,占42.66%,其他都是明确表示不愿意从事海员或者无所谓的。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报考了航海类专业,但是并不愿意到船上工作。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取得专科的学历证书,并不是为了做海员才报考航海類专业的,特别是在高职提前招生中比例较高。
2 强化海员从业意愿的对策
(1)改进航海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培养海事管理型人才。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强海事管理型人才培养,促进航海专业就业方向从单一的船舶驾驶岗位向多元化的港航海事相关岗位转变。 (2)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基础课中开设培养团队意识、服从意识等素养的课程,增加军训的时间,强化半军事化管理;船舶操纵与避碰、航海学、航海英语、船舶结构与货运、船舶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中,要适当增加船舶操纵与避碰和航海英语学时;专业拓展课程中,应强化海员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应以混合式教学法为主,多采用翻转课堂、云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创设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技术问题的能力。
(3)加强航海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将半军事管理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坚持一日生活制度,加强学生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工作服从性、工作责任感、吃苦耐劳的品质、工作态度、工作执行力等方面的教学考核内容,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要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也可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另外,强化海员持续从业意愿上,需要从薪酬待遇、社会认可、从业环境上优化。
参考文献:
[1]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3(03):133-138.
[2]党日丽.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与从业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亚太教育,2016(14):59.
[3]邢玉凤,宋志斌.任职教育背景下士官学员专业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8):73-74.
[4]鲍宏杨,谢骏.高职院校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海员从业意愿的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02-105.
[5]鲍宏杨,谢骏.高职院校航海类毕业生的海员从業倾向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75-78.
[6]赵仓龙,龚少军.高职航海类学生适任能力综合评价系统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1):83-87.
[7]袁铭.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途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83-86.
[8]冯仰平,秦毅.院校培养高级海员职业素质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1,28(03):84-86.
关键词: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海员就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海运是最为高效的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方式,承担我国大部分的外贸类货物、原油进口和铁矿石进口的运输任务,是我国能源运输最重要的方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9月)、印度尼西亚(10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战略对沿海航运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浙江省《关于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 900万标箱,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70个;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7亿吨,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 600公里。提出要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有力支撑。
无论是推进大水运建设,还是构建海洋经济交通走廊,都需要高素质航运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然而,近年来国际航运业却持续低迷,对航海高职教育冲击是最大的,航海院校由热转冷、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人才缺口巨大,码头装卸、仓储堆存、航运、陆运、代理等服务在内的港口物流产业链人才紧缺,江浙沪大专院校专业出现了生源招不满的情况,海员的从业意愿持续下降。
航海高等教育重要目标是为航运事业培养合格的海员,然而学生的对航海从业意愿不高,导致所学专业人才流失,因此提升航海类学生的对口从业意愿是非常迫切的。
1 航海专业人才和从业意愿调研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抽样选取了浙江省航运企业的在职船员、管理人员和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教师、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
1.1 航运企业管理人员和在职船员调研的情况分析
从航运企业调研中了解,不少民营航运企业因航运业不景气而转型或破产,导致就业岗位减少,但是薪酬待遇却没有增加。另外,航运企业现有船员以及新增船员的学历反而更高了。目前专科学历的比例较大,无论是操作级、支持级还是管理级,专科学历人员占53.50%以上。因此,招聘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是航运企业队伍建设的重点。但是,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对海员的从业愿意是比较微弱的,或者说持续从事海员的意愿是比较微弱的。
航运企业对海员的素养能力要求仍是不断提高的。通常航运企业对海员素养能力的要素权重依次是: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专业技能、抗耐压搓、性格特征、外语能力、仪容仪表。而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是众多因素中最为看重的两大因素。所有,海员从业意愿的强化要结合企业需要,学习培养过程要特别加强服从意识、团队意识与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调研反馈后分析,导致海员的从业意愿降低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海陆薪酬待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使得一部分船员不再愿意继续上船工作;二是船上工作环境差,有一点危险性;三是海上工作时间长,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照顾不了家里,因家人反对,不再愿意继续上船工作;四是陆上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加,一部分素养能力高的船员到陆上工作。
1.2 航海类高职院校毕业生调研的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对于航海技术毕业生本身而言,在船员实际工作过程中,团队意识、服从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为专业技能、抗耐压搓,再次为吃苦耐劳、外语能力与性格特征。
对于航海技术毕业生的个人工作能力而言,在船员实际工作过程中,驾驶技术、服从意识与职业道德最为重要,其次为助航设备实用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外语水平、个人性格与思维能力,再次为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另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就业率、就业对口率与三副、水手、海事管理、行政管理岗位关联度,和就业率、就业对口率与各类合格证书关联度。
从就业率角度分析,水手岗位、三副与就业率的关联度较大,说明航海专业就业主要方向仍然是上船工作。海事管理与行政管理岗位的毕业生就业率具有一定的关联度,水手合格证书、基本安全合格证书与就业率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三副合格证是水手合格证的延续,关联度相对较低,说明部分毕业生考出了水手合格证,却没有再考三副合格证书,毕业后从事其他岗位工作。
从就业对口角度分析,水手与就业对口率的关联度较大,而三副与就业对口率相对较小,说明航海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会参加水手工作,而当经历过水手工作之后,继续晋升为三副岗位的毕业生比例相对降低,也反映出毕业生从事船上工作的职业稳定度相对较低;海事管理与行政管理就业对口率关联度相对较低,而就业率则达到一定关联度。因此,根据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就业对口率相对不高,海员从业意愿相对低迷。
1.3 航海类在校学生调研的情况分析
在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反馈,有较强海员从业意愿的占18.56%,愿意先尝试做海员,但不会长期从事的,占42.66%,其他都是明确表示不愿意从事海员或者无所谓的。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报考了航海类专业,但是并不愿意到船上工作。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取得专科的学历证书,并不是为了做海员才报考航海類专业的,特别是在高职提前招生中比例较高。
2 强化海员从业意愿的对策
(1)改进航海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培养海事管理型人才。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强海事管理型人才培养,促进航海专业就业方向从单一的船舶驾驶岗位向多元化的港航海事相关岗位转变。 (2)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基础课中开设培养团队意识、服从意识等素养的课程,增加军训的时间,强化半军事化管理;船舶操纵与避碰、航海学、航海英语、船舶结构与货运、船舶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中,要适当增加船舶操纵与避碰和航海英语学时;专业拓展课程中,应强化海员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应以混合式教学法为主,多采用翻转课堂、云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创设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技术问题的能力。
(3)加强航海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将半军事管理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坚持一日生活制度,加强学生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工作服从性、工作责任感、吃苦耐劳的品质、工作态度、工作执行力等方面的教学考核内容,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要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也可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另外,强化海员持续从业意愿上,需要从薪酬待遇、社会认可、从业环境上优化。
参考文献:
[1]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3(03):133-138.
[2]党日丽.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与从业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亚太教育,2016(14):59.
[3]邢玉凤,宋志斌.任职教育背景下士官学员专业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8):73-74.
[4]鲍宏杨,谢骏.高职院校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海员从业意愿的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02-105.
[5]鲍宏杨,谢骏.高职院校航海类毕业生的海员从業倾向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75-78.
[6]赵仓龙,龚少军.高职航海类学生适任能力综合评价系统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1):83-87.
[7]袁铭.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途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83-86.
[8]冯仰平,秦毅.院校培养高级海员职业素质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1,28(0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