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教改之风吹遍祖国大地之时,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教会学生,教好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 语文素养”? “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在课堂上创设了情境教学,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例如,在讲戏剧的时候,我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还可以摘录一段让学生表演等,这些方法都能给枯燥的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性格,把握戏剧冲突,更好地完成戏剧教学。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意境,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这些方法都会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也有利于学生愉悦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自主学习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脱离教师,自己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课教学中,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总之,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自己去理解课文,寻找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碰撞,就产生了多种思想、多种智慧。学生们对问题感兴趣,乐于发表意见,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读,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在小组中提出不懂的问题,互帮互助,讨论、交流,教师也参与其中,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給予适当的指点,彻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解、提问为主的旧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其它学生也会丰富知识,从中得到借鉴和帮助。例如,在讲古文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要求掌握的词语和句子,把学生分成组进行研究,通过课外资料和书下注解翻译文章,掌握内容,没有弄清和弄懂的,要教师指点,这样几组同学当出现不同答案的时候,还可以在争辩中积累知识,学习不同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还可以扩展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学生是主导。学生学会了学习,总结了方法,这样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三、实践练习
教师教给学生可行性的方法,学生自己借鉴或总结的方法,还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通过作文、演讲、板报展示等多方面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在尝到学习喜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同学的指点,不断地完善自己。我尝试课前“5分钟”讲演。要求人人参与,按座号轮流上台演讲,每课一人,讲演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讲故事,说见闻,谈感受,评社会,议他人,演小品,校园生活,家庭经历,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说话的内容。我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当我检察他们批改的时候,我大吃一惊,他们的批改有的确实很中肯,思维很开阔,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还举行辩论赛,发表观点的同时也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证,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思维也具有了逻辑性,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会提高。
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应努力开拓课外活动范围。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学生就会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取长补短,各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四、积累沉淀
当然语文学习不仅在于书本,还需要拓展。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如是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古今中外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都要去品读。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更要反复阅读。当然,读书还要讲求一定的方法,陶渊明读书是常常“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是一种入境地“读”,毛泽东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那是一种用心地“读”,理学家朱熹也提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为此我要求学生多读精彩美文,学生只读还不够,还要多积累。摘抄是积累的最好方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都说明了作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美妙的诗篇,精彩的段落,不论其从艺术表现手段还是思想道德层面,总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当我们在阅读有所感悟的时候,就要及时的记下来,这些感悟或许是零碎的、散乱的,甚至是片面的,若不记下来,也会慢慢遗忘的。为了使所学的知识长久的保留下来,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载自己阅读的经历和内容,诸如名言警句,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句,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读后感,记下来之后,要经常阅读,应用于实践。当你偶尔回首,会惊喜地发现其中记载着学习生活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样做积累了知识,沉淀了思想,便于提高语文素养,也利于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我们应有持之以恒的决心,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进行到底。“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为语文课改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竭尽全力。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在课堂上创设了情境教学,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例如,在讲戏剧的时候,我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观看影片,还可以摘录一段让学生表演等,这些方法都能给枯燥的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性格,把握戏剧冲突,更好地完成戏剧教学。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意境,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这些方法都会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也有利于学生愉悦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自主学习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脱离教师,自己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课教学中,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总之,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自己去理解课文,寻找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碰撞,就产生了多种思想、多种智慧。学生们对问题感兴趣,乐于发表意见,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读,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在小组中提出不懂的问题,互帮互助,讨论、交流,教师也参与其中,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給予适当的指点,彻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解、提问为主的旧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其它学生也会丰富知识,从中得到借鉴和帮助。例如,在讲古文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要求掌握的词语和句子,把学生分成组进行研究,通过课外资料和书下注解翻译文章,掌握内容,没有弄清和弄懂的,要教师指点,这样几组同学当出现不同答案的时候,还可以在争辩中积累知识,学习不同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还可以扩展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学生是主导。学生学会了学习,总结了方法,这样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三、实践练习
教师教给学生可行性的方法,学生自己借鉴或总结的方法,还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通过作文、演讲、板报展示等多方面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在尝到学习喜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同学的指点,不断地完善自己。我尝试课前“5分钟”讲演。要求人人参与,按座号轮流上台演讲,每课一人,讲演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讲故事,说见闻,谈感受,评社会,议他人,演小品,校园生活,家庭经历,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说话的内容。我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当我检察他们批改的时候,我大吃一惊,他们的批改有的确实很中肯,思维很开阔,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还举行辩论赛,发表观点的同时也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证,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思维也具有了逻辑性,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会提高。
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应努力开拓课外活动范围。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学生就会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取长补短,各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四、积累沉淀
当然语文学习不仅在于书本,还需要拓展。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如是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古今中外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都要去品读。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更要反复阅读。当然,读书还要讲求一定的方法,陶渊明读书是常常“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是一种入境地“读”,毛泽东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那是一种用心地“读”,理学家朱熹也提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为此我要求学生多读精彩美文,学生只读还不够,还要多积累。摘抄是积累的最好方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都说明了作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美妙的诗篇,精彩的段落,不论其从艺术表现手段还是思想道德层面,总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当我们在阅读有所感悟的时候,就要及时的记下来,这些感悟或许是零碎的、散乱的,甚至是片面的,若不记下来,也会慢慢遗忘的。为了使所学的知识长久的保留下来,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载自己阅读的经历和内容,诸如名言警句,精彩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句,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读后感,记下来之后,要经常阅读,应用于实践。当你偶尔回首,会惊喜地发现其中记载着学习生活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样做积累了知识,沉淀了思想,便于提高语文素养,也利于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我们应有持之以恒的决心,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进行到底。“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为语文课改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