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能·意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驱动教学,生成引领课堂。把握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落实课标“教学建议”部分的“五个要求”,既需要课堂教学有微观的教学设计,更需要课堂教学有宏观的教学顶层设计。从教学设计走向教学顶层设计,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高屋建瓴,直指课程。教学顶层设计,是对教学设计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需要重点把握“知、能、意”三个要点,处理好从课程到课堂、从课堂到课程的辩证关系。
  一、知:教学顶层设计要切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
  课堂教学“知”的顶层设计,既需要从教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顶层考虑和系统思考,更需要从学的角度对学生认知进行顶层考虑和实践操作的思考。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应准确把握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知识主内容”与“知识主内容的联系”。教学顶层设计的“知”,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知识主内容”和“知识主内容的联系”进行设计。从课标要求的“知识目标”来看,教学顶层设计的“知识主内容”包括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法律知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等。教学顶层设计的“知识主内容的联系”包括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关系、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法律和个人国家社会生活的关系、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关系等。
  “知”的教学顶层设计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学生的认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在系统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认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吸收生命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能量;二是系统教学的教学环节总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把握学生认知两个层面的“入”“融”和“出”,让学生认知收放自如,切合学习的节奏。
  二、能:教学顶层设计要突出教学素养与学以致用
  教学顶层设计的“能”,体现在教师教的层面要顶层设计教学素养,在学生学的层面要顶层设计学以致用。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素养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处理好“能力”“素养”与“习惯”之间的辩证关系,更要处理好当前素养与今后素养的辩证关系。教学顶层设计的“能力”不仅是素养,更是学生探究未来生活的习惯。教学顶层设计的“素养”不仅是“当前素养”,更是“今后能力”。从课标所要求的“能力目标”来看,教学顶层设计的“能”包括调控情绪的能力、爱护环境的能力、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等。
  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这些规定要求“能”的设计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以致用。教学顶层设计的学以致用,包含两个层面的回归:一是回归情境本身,教学顶层设计应该考虑到操作情境的具体类型,通过该类情境的运作完成知识主内容及其联系的实践运用;二是回归现实生活,教学顶层设计应该考虑到践行,践行既包括解决生活中的真实困惑,更包括创新开展学科活动和社会活动,优化课程品质。
  三、意:教学顶层设计要注重情感体验与价值生成
  “意”即意向,即指向教师教的“情感体验”和学生学的“价值生成”。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学顶层设计要考虑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系统性。情感体验的顶层设计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情感体验”教学顶层设计的内容包括自尊自信的品质、乐观向上的品质、意志坚强的品质、诚实守信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等,以及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等。从形式上看,“情感体验”的教学顶层设计应当体现情感贯穿的逻辑,既让学生有拔高的升华体验更有启发学生思考的留白回归,既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更有消极的情绪感知。
  “意”的教学顶层设计更要注重学生的价值生成,教学顶层设计的价值生成既要有对当前价值的思辨,也要关注未来。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但“主流”不等于“一元”,主流本身就存在于多元中。教学顶层设计要给学生构建价值的机会,更要给他们自主选择价值的空间,不能变“教学”为“灌输”。
  “教学顶层设计”,是在“顶层设计”的本义上统筹考虑教学各层次、各要素上的协调,从而谋求在最高层次上解决教学问题。把握教学顶层设计中的“知、能、意”,走好“第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性质,从而处理好课程的综合性和德育性,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根据外研社(三起点)教材的设置和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小学生对声音、情境、活动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远超枯燥的英语单词和句子。据此,应在英语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方向来呈现出“听说立体化”教学效果。“听说立体化”指的是将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以活动音频、实际活动、活动照片、英语儿歌的形式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情境化,让小学生切实明白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应关系,从而进行自然性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实然出发,在深入分析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应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在中职晋升考核中应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规范中高层次各自的教学标准,在增强吸引上要致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等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协同育人 考试制度  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建
期刊
摘 要:构建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新秩序,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宽容看待学生因懵懂无知而造成的乱而无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理解学生因个性差异而带来的“乱”;明确课堂的教育功能,做到活而有序。  关键词:体育课堂 秩序 活力  新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弱化了对原来体育竞技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等崭新的课程理念,但是,新课程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更新,也绝不能停留在教师的口中,新课程应大步走进课堂。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因此,学生依照学古诗的“三步”方法自读、
期刊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关键性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开展,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既学知识又学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导入环节中渲染德育思想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可以巧妙地结合德育思想教育,让学生从中受益,树立信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最初环节多动脑、勤思考,把德育合情合理结合其中,让学生在语文
期刊
阅读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笔者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却深切地感受到,由于缺乏读物,缺少阅读氛围,阅读始终无法真正走进农村儿童的童年生活。究其原因,当然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他们生活在农村,身边没有图书,没有书店,父母大多外出打工,负责照顾他们的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只能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而无法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特别是阅读的需求。他们的校外生活比较散漫,电视、游戏及街头低俗读
期刊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要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课程融入了法治意识的教育,但课堂上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进行法治教育。为此,在学校全面推行选课走班的举措下,专门开辟了学法社团,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伸,时间和空
期刊
摘 要:创新的核心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理念和创新素养能力的电子商务优秀人才,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南昌大学为例,构建了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矩阵化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与探索,希望对高校创新教育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
期刊
“数感”是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有关于数学的专业术语,同时它也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字、运算、数量关系等多方面知识时,所得出的感悟与结论。“数感”在现实生活中它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由于其本身有相对高的隐蔽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当中,常使人们忽视“数感”的存在,但它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其快速进入数学的学习中。  一、利用情境法促进学生对“数感”的了解  情境法是提高学
期刊
当“小乐器进课堂”的号角吹响,传统的音乐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人们誉为“柔和的笛子”和“像鸟唱歌的笛子”的竖笛,以其音色纯正、柔和轻盈的特点,在音乐课堂上呈现出独特的一面。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专门的竖笛练习教学内容,这些练习内容与各单元内容紧密联系,既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补充,又是将竖笛演奏综合运用于歌曲、乐曲的一种体现。  一、巧用竖笛,给民歌加点“料”  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