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醇香 古韵悠然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wwwbushi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尊
  尊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酒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尊也是青铜器之中的重要器物之一,同样为古代王公贵族所拥有,展现的是至尊气象,是主人尊贵地位的象征,尊多以动物形态为造型,寓意生活富裕。
  商代兽面纹铜尊(图27):通高24.2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3厘米,重2.95千克。尊圆体,口沿外折,宽肩,鼓腹,高圈足,颈、足均饰弦纹,肩饰目纹及连珠纹,腹饰三兽面纹,周围衬以连珠纹,足上有三个十字孔。此兽面纹尊的造型较特殊,既具尊的特征,又有罍的特点。这件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常见的式样。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体现了商代晚期铸造技术的发展。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整个图像具有强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
  商末周初直棱纹铜尊(图28):通高26.5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13.4厘米。喇叭形口,圆角长方形腹,高圈足。腹饰半圆形直棱纹,纹带上下各饰二周凸弦纹。
  商末周初饕餮纹铜尊(图29):通高25.8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13.4厘米。喇叭形口,圆角长方形腹,高圈足。圈足较直,底部有低台。腹饰二组对称的以云雷纹衬地的饕餮纹,上下各饰二周凸弦纹。
  商末周初龙凤纹铜尊(图30):通高27.5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15.1厘米。喇叭形口,圆角长方形腹,高圈足。圈足底部有低台。腹部以四条扉棱为界等分为四段,每段各饰一只凸目、有冠、长尾大鸟;一条双角夔龙弯曲在鸟身中间;鸟身下有变形夔龙纹。纹饰间以雷纹衬地。纹带上下各饰二周凸弦纹。器内底部铸一象形“鸟”字。
  西周饕餮纹铜尊(图31、32):通高26厘米,口径20.1厘米,底径14.5厘米。喇叭形口,腹稍外鼓,低台式高圈足。腹饰二组对称的以云雷纹为地的饕餮纹,上下对称二周凸弦纹。器内底部铸铭文六字,“作父已尊彝史”。
  ■觯
  青铜觯曾在商周青铜酒器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并于西周早期,取代了觚的地位,成为了酒器基本组合中的核心成员。而觯的用途,当作饮酒器之用,在青铜器礼器化高度发展的商代晚期,个别青铜觯也有仅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等场合,而非实用器。
  商代铜觯(图33):通高16.8厘米,口径7.6×6.8厘米,底径6.7×6.5厘米。器身细高。敞口,圆唇,体呈椭圆形,下腹外鼓,喇叭形高圈足。通体素面。
  西周弦纹铜觯(图34):通高15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7厘米。侈口,卷沿,束颈,鼓腹下垂,低台式圈足。上承子母口盖,盖面隆起,上有半环形钮。盖面及颈、圈足分别饰二周凸弦纹。
  西周亚其铜觯(图35、36):通高14.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7.6厘米。器身细高,侈口呈喇叭状,圆唇,体呈椭圆形,下腹外鼓,喇叭形高圈足,颈下部饰一周夔龙纹。圈足底部有“亚其”二字铭文。
  ■卣
  卣是一种盛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根据金文和文献资料,得知青铜卣主要用于祭祀。卣在《尚书·酒诰》里记载:“以鬯二卣”,又《诗·大雅·江汉》:“鬯一卣”。造型多为椭圆形,颈微束,垂腹,圈足,带提梁,俗称提梁卣,也有部分方形和直筒形卣。其造型多为椭圆形,颈微束,垂腹,圈足,也有部分方形和直筒形卣。青铜卣商代多装饰兽面纹、夔纹,西周时期后多见凤鸟纹。
  商代饕餮纹提梁卣(图37、38):通高32厘米,口径14.1×10.3厘米,底径16.8×13.6厘米。体形矮胖,通体椭圆形。子母口,矮圈足,足底缘为低台式。颈部两侧有两环耳,两耳之间前后各饰一凸起的兽头,耳中套接索提梁。口上承盖,盖面隆起,上有菌状镂孔盖钮。腹部圆鼓。盖面和颈部各饰一周云纹、列旗纹和饕餮纹,颈部的纹饰,被两环耳和两只兽头分割成四组。圈足饰二周凸弦纹。盖内和器内底部铸有对铭“鸟”字。出土时器内盛有约1300毫升透明液体。
  商代饕餮纹提梁卣(图39、40):通高37.1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4.4厘米。体形瘦高。圆唇,直口,葫芦形深腹,矮圈足。颈部两侧有两环耳,耳中套接有提梁。口沿上承子母口盖,盖面隆起,喇叭形钮。最大腹径偏下,近平底,提梁呈索状。盖面饰三周凸弦纹。器身颈部饰一周饕餮纹,被两环耳和两条扉棱分割为四组,上下各有一组圆圈纹,云雷纹衬地,上有一周列旗纹。圈足亦饰一周饕餮纹和列旗纹,亦被对称的四条扉棱分为四组。器盖内铭文“子口”二字,器内底因有较厚锈层,有无铭文不清。出土时器内亦盛有约1300毫升透明液体。
  商末周初提梁卣(图41、42):通高38.2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14.9厘米。体形瘦高。圆唇,直口,葫芦形深腹,矮圈足。颈部两侧有两环耳,耳中套接有提梁。口沿上乘子母口盖,盖面隆起,喇叭形钮。圜底,扁圆状提梁。提梁上饰四组云雷纹衬地的夔龙纹和列旗纹,提梁两端各饰一立体状兽头。盖面和颈部各饰一周云雷纹衬地的饕餮纹,上有一周列旗纹,上下各有一组圆圈纹。颈部的饕餮纹,被两环耳和两条扉棱分割为四组。圈足饰一周三角云纹,云纹之上附加四枚目形乳钉。盖内和器内底部各铸一象形“鸟”字。
  西周父辛卣(图43、44):通高23.4厘米,横径17.1厘米,竖径13厘米。器身椭方,盖子母口内敛。束颈,腹下垂,圜底近平,短圈足下向外侈。盖顶置圈状提手,两端有犄角。颈部前后饰有突出兽面纹,两侧以雷纹填地,鸟纹四组,外饰凸弦纹。盖纹饰与器身相同,提梁上饰蝉纹,间以凸棱纹,錾端兽面圆耳,小眼,高鼻粱,尖嘴,似幼鹿。盖内铸铭文一行三字,腹内铸铭文三行十七字。父辛卣铭文:盖铭“乍(作)宝彝”。器铭“□□□□京□□□□厥文考,父辛宝尊彝”。
  滕州市出土的商周青铜礼器总体呈现出以酒器为主,食器为辅的格局。酒器为大宗,包括爵、角、觚、卣、、尊、、壶等十余类,占全部青铜礼器总类的一半以上,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这些青铜酒器,构思精巧自然,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灵巧精美,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魄,如同美酒使人心醉入迷,于规整华丽中透出盎然生机,给人以极高的美的享受。(全文完)(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江西省景德镇是闻名遐迩的制瓷重镇、瓷艺之都,其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地域特色鲜明,艺术成就辉煌。早在汉代景德镇已出现了冶陶业,宋代创烧的青白瓷便已闻名全国。而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当时就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烧制的宫廷用瓷及皇帝的赏赐用瓷,代表着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成就。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月圆会”。他们致力于新粉彩
期刊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高16.5厘米 宽12厘米  盾牌形,面微凸起,正面以长方形绿松石石片规整地镶嵌成兽面纹。铜牌两侧上下有相互对应的四个半圆形孔,可系绳。该铜牌制作考究,在背面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由几百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历经3000多年未松动一块,显见其镶嵌工艺技术之高超,是极其罕见的艺术珍品,更是我国已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它的发现标志着在夏代,
期刊
牙雕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因象牙质地光滑细腻,色泽柔润如玉,硬度适中,牙纹细洁,辽、金、元、明、清各朝代都把象牙作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制作牙雕制品的专门作坊。  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山东
期刊
2016年9月13日,每年一度的苏富比、佳士得秋季大拍如期在纽约举行,笔者跟随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赴美访问团有幸目睹了拍品的预展及现场拍卖会。  原以为在伦敦由两大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现场一定是人气旺盛、竞价声此起彼伏,高潮连连,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拍卖现场异常冷清,场内的坐凳有三分之一是空的,与前几年在香港看到的该两大拍卖公司火爆的拍卖场面相去甚远。纵观两大拍卖公司上拍的拍品,鲜
期刊
四条屏是一种书画传统流行幅式,与中堂、扇面、横披、斗方、手卷、镜心等其他幅式共同构成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欣赏形式。长沙博物馆藏有不少名家书画四条屏作品,这些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颇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选取其中三组馆藏近代名家书画四条屏作品介绍予读者赏析。  清 何维朴《山水图》四条屏 纸本水墨  何维朴(1842-1922年),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
期刊
清代中期的兴化(今江苏属县)人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出身微贱,靠父亲教徒度日。刚三岁,生母去世,由叔父与乳母养大。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二十四岁中秀才,依设塾收徒糊口。父亲去世后,至扬州,寄居其族叔当和尚的古寺,卖画为生。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及第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起任山东范县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有“小苏州”之誉的山东潍县县令。因天灾
期刊
人类描绘人兽形象的历史起源甚早,全世界不约而同的在史前时期山洞绘画之中即可见到。原始人类描绘的猛兽、人物形象都是通过观察自然之后,对物象的忠实描写,这些绘画在原则上已属于“写真画”的范畴。  人物的“真实写照”中国古代称为“写真”,亦即现代语所谓“肖像”。“写真”一词,最晚在六朝(220-589)时期即已出现,南朝梁元帝长子、武列太子萧方等(528549),即以擅长“写真”有名于时,“写真”这个名
期刊
本刊讯:2016年4月24上午10∶30,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换届揭牌仪式在北京天雅古玩城十层会议厅举行。  新一届玉器收藏委员会由李江涛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玉委会成员由冯华、向宏艾、刘志伟、何少峰、林峰、林磊、黄刚、洪梅、陈旭等一批实战派收藏家和文物工作者组成。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参加了仪式并致辞。仪式开始时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杨晋英宣读了调整玉器收藏委员会领导班子的批
期刊
粉彩瓷是清代创烧的一种瓷器新品种,是彩器在数百年发展中,由珐琅彩衍生而来的。其独特之处是在材料中掺入名为玻璃白的白色材料和铅粉,产生乳浊效果,以渲染等技法在高温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进行彩绘,经第二次入窑低温烧制而成。其色彩温润柔和淡雅,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特别是有很多中间色调,艺术效果更强。  粉彩瓷初创于康熙晚期,由于是在初创期,制作工艺相对较粗,色彩浓艳凝厚,纹饰绘工不精,常被人们称为“粗粉
期刊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后以右任为名,晚号太平老人,为近现代重要书法家、政治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两年后又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岁试,又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曾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会见于右任并题“戮力同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