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是云南省结合自身实际在新形势下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建水县认真把握“三生教育”的实质和内涵,并使之与教育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工作特色初步显现。
一、立足实际,做大“三生教育”
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建水县认识到位,反应迅速,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教师培训工作按计划落实,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按要求开设“三生教育”课。此外,建水县还根据“三生教育”的内涵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一是设计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感恩教育活动。邀请感恩教育专家深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为4万多名师生及家长进行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对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思恩、感恩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有序展开。通过感恩教育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老师与领导的心灵距离,构建了一个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德育课堂。
二是开展了意义深远的“5·12”汶川大地震主题教育活动。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建水县及时组织师生进行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大讨论,并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全县师生共为灾区捐款100多万元,用于支持四川省安县乐兴中学教学楼——“建安楼”的建设,为建水与安县人民携手共建、建设平安校园之意。根据协议,建水县还将确定一所学校与乐兴初级中学进行长期的教育教学交流,拓展“三生教育”的空间。
三是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三生教育”夏令营活动。为探索“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云南教育报刊社的指导下,建水县教育局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三生教育”夏令营活动。夏令营内容丰富,包括探究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深情拥抱生我养我的故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大联欢、“直面网络,我有话说”、“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远足、登山寻宝、“为了明天”劳动技能竞赛、“重塑自我”才艺展示、演讲交流等8项主题活动。利用7天时间,步行60余公里,让学生认识乡风民情、体验生活艰辛,将“三生教育”带到基层、带进农村、带进山区,使德育工作从表象走进内心,使素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
建水县前期“三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省、州教育主管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厅罗厅长两次对该县“三生教育”工作进行批示,并为建水县“三生教育”基地题词。红河州教育局潘局长也多次对建水县“三生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云南教育》、红河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建水县“三生教育”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建水“三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经验助推建水“三生教育”
回顾建水县的前期工作,有以下一些基本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提高认识是“三生教育”顺利推进的根本前提。认识问题是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泉,对一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取得效果的好坏。只有全面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深刻认识它的现实以及历史意义,将实施“三生教育”与推进自身教育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需要,才能确保“三生教育”健康、有序推进。
其次,政令畅通是“三生教育”及时贯彻的有效保障。对基层学校而言,落实“三生教育”是对实现上级意图的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理解了的要快行动,抓落实,尽快出成绩,出经验,出特色;暂时认识不到位的要先行动,再反思,尽快跟上,不拉后腿,绝不允许迟滞不前。
第三,统筹兼顾是“三生教育”稳步推进的基本方法。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统筹“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德育工作、学校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工作的关系,认真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整合各种资源,找准着眼点和切入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三生教育”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第四,师资培训是“三生教育”工作实施的关键因素。“三生教育”涵盖面广,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及整合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实践与创新“三生教育”的能力。因此,对教师的选拔除坚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标准外,还要着重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考量。培训的方式以互动交流为主,培训的内容应偏重于理念的更新,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生成能力,以及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的提高。
第五,实践体验是“三生教育”工作实施的重点环节。实施“三生教育”,要重点解决好知和行的关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着眼于知、情、意、行的统一。针对当前德育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不足,“三生教育”的开展,必须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活动的体验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感悟、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能力。
三、“三生教育”扬帆远航
“三生教育”方兴未艾,通过对前一段时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使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三生教育”的方向,进一步增强了不断深化“三生教育”的信心。
下一步,建水县将围绕“建好一个基地,抓好两个层面,整合三类资源,注重四个结合,健全六个机制” 的主要任务,切实推进“三生教育”。
“建好一个基地”,就是重点建设好建水县“三生教育”基地。结合“三生教育”工作的需要以及建水打造全国知名教育强县的目标要求,立足建水,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建水县青少年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心和大本营,按照“三生教育”实践体验教育活动的要求,进行周边自然、社会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构建“三生教育”大基地格局。
“抓好两个层面”,就是抓好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两个层面的工作。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发挥“三生教育”的组织、协调、服务、宣传作用,对全县“三生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外沟通联系,对内整合资源;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三生教育”的主体作用,积极完成“三生教育”的教育教学任务,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突出工作特色。
“整合三个资源”就是整合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是“三生教育”的主体,要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抓好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科学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延伸,要建立健全家庭和学校联系机制,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家长对“三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社会教育是“三生教育”的拓展,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支持,不断完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功能,为实施“三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载体。
“注重四个结合”就是注重“三生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体验的结合。一要将“三生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各学科教学中“三生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强化,使“三生教育”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并扩大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益;二要将“三生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既相对独立,又互为犄角;三要将“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三生教育”活动的灵魂内化于学校精神文化中,在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彰显“三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增强“三生”教育的生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三生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四要将“三生教育”与课外实践体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素质。
“健全六个机制”就是不断健全组织领导、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实践体验、评价激励等六个机制。一是建立高效务实的“三生教育”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县、校两级工作领导机构,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完善工作网络,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建立科学严谨的“三生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落实课程计划,开足课程,保障学时,加强教学管理,注重过程监测,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建立高效务实的“三生教育”师资培训机制,“走出去”,“请进来”,注重情景互动,加强案例开发,加快成果共享,提高培训效益;四是建立专兼结合的“三生教育”教育科研机制,加强对全县“三生教育”研究的统筹与指导,及时推广和运用“三生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方法成果、教育成果;五是建立层次分明的实践体验机制,组织开展个性鲜明、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六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完善目标管理,鼓励开拓创新,树立典型示范。
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建水教育自身和谐健康发展的自觉需要,同时也是建水县打造全国知名教育强县的必然选择。随着建水县“三生教育”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水县“三生教育”工作必将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矣 勇◇
一、立足实际,做大“三生教育”
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建水县认识到位,反应迅速,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教师培训工作按计划落实,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已全部按要求开设“三生教育”课。此外,建水县还根据“三生教育”的内涵要求,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一是设计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感恩教育活动。邀请感恩教育专家深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为4万多名师生及家长进行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对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思恩、感恩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有序展开。通过感恩教育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老师与领导的心灵距离,构建了一个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德育课堂。
二是开展了意义深远的“5·12”汶川大地震主题教育活动。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建水县及时组织师生进行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大讨论,并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全县师生共为灾区捐款100多万元,用于支持四川省安县乐兴中学教学楼——“建安楼”的建设,为建水与安县人民携手共建、建设平安校园之意。根据协议,建水县还将确定一所学校与乐兴初级中学进行长期的教育教学交流,拓展“三生教育”的空间。
三是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三生教育”夏令营活动。为探索“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云南教育报刊社的指导下,建水县教育局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三生教育”夏令营活动。夏令营内容丰富,包括探究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深情拥抱生我养我的故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大联欢、“直面网络,我有话说”、“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远足、登山寻宝、“为了明天”劳动技能竞赛、“重塑自我”才艺展示、演讲交流等8项主题活动。利用7天时间,步行60余公里,让学生认识乡风民情、体验生活艰辛,将“三生教育”带到基层、带进农村、带进山区,使德育工作从表象走进内心,使素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
建水县前期“三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省、州教育主管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厅罗厅长两次对该县“三生教育”工作进行批示,并为建水县“三生教育”基地题词。红河州教育局潘局长也多次对建水县“三生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云南教育》、红河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建水县“三生教育”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建水“三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经验助推建水“三生教育”
回顾建水县的前期工作,有以下一些基本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提高认识是“三生教育”顺利推进的根本前提。认识问题是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源泉,对一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取得效果的好坏。只有全面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深刻认识它的现实以及历史意义,将实施“三生教育”与推进自身教育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需要,才能确保“三生教育”健康、有序推进。
其次,政令畅通是“三生教育”及时贯彻的有效保障。对基层学校而言,落实“三生教育”是对实现上级意图的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理解了的要快行动,抓落实,尽快出成绩,出经验,出特色;暂时认识不到位的要先行动,再反思,尽快跟上,不拉后腿,绝不允许迟滞不前。
第三,统筹兼顾是“三生教育”稳步推进的基本方法。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统筹“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德育工作、学校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工作的关系,认真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整合各种资源,找准着眼点和切入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三生教育”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第四,师资培训是“三生教育”工作实施的关键因素。“三生教育”涵盖面广,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及整合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实践与创新“三生教育”的能力。因此,对教师的选拔除坚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标准外,还要着重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考量。培训的方式以互动交流为主,培训的内容应偏重于理念的更新,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生成能力,以及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的提高。
第五,实践体验是“三生教育”工作实施的重点环节。实施“三生教育”,要重点解决好知和行的关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着眼于知、情、意、行的统一。针对当前德育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不足,“三生教育”的开展,必须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活动的体验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感悟、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能力。
三、“三生教育”扬帆远航
“三生教育”方兴未艾,通过对前一段时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使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三生教育”的方向,进一步增强了不断深化“三生教育”的信心。
下一步,建水县将围绕“建好一个基地,抓好两个层面,整合三类资源,注重四个结合,健全六个机制” 的主要任务,切实推进“三生教育”。
“建好一个基地”,就是重点建设好建水县“三生教育”基地。结合“三生教育”工作的需要以及建水打造全国知名教育强县的目标要求,立足建水,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建水县青少年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心和大本营,按照“三生教育”实践体验教育活动的要求,进行周边自然、社会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构建“三生教育”大基地格局。
“抓好两个层面”,就是抓好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两个层面的工作。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主要发挥“三生教育”的组织、协调、服务、宣传作用,对全县“三生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外沟通联系,对内整合资源;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三生教育”的主体作用,积极完成“三生教育”的教育教学任务,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突出工作特色。
“整合三个资源”就是整合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是“三生教育”的主体,要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抓好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科学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延伸,要建立健全家庭和学校联系机制,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家长对“三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社会教育是“三生教育”的拓展,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支持,不断完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功能,为实施“三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载体。
“注重四个结合”就是注重“三生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课外实践体验的结合。一要将“三生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各学科教学中“三生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强化,使“三生教育”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提高并扩大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益;二要将“三生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既相对独立,又互为犄角;三要将“三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三生教育”活动的灵魂内化于学校精神文化中,在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中彰显“三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增强“三生”教育的生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三生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四要将“三生教育”与课外实践体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素质。
“健全六个机制”就是不断健全组织领导、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实践体验、评价激励等六个机制。一是建立高效务实的“三生教育”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县、校两级工作领导机构,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完善工作网络,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建立科学严谨的“三生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落实课程计划,开足课程,保障学时,加强教学管理,注重过程监测,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建立高效务实的“三生教育”师资培训机制,“走出去”,“请进来”,注重情景互动,加强案例开发,加快成果共享,提高培训效益;四是建立专兼结合的“三生教育”教育科研机制,加强对全县“三生教育”研究的统筹与指导,及时推广和运用“三生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方法成果、教育成果;五是建立层次分明的实践体验机制,组织开展个性鲜明、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六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完善目标管理,鼓励开拓创新,树立典型示范。
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建水教育自身和谐健康发展的自觉需要,同时也是建水县打造全国知名教育强县的必然选择。随着建水县“三生教育”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水县“三生教育”工作必将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