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是以教材为中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效率
中学教学形式虽然可以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仍然是现阶段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地理课教学中,怎样才能打破各种局限,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增强呢?新教材、新课程,给了教师与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中、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导课新颖奇特,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导入新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导入新课的形式很多,如开门见山、讲故事、游戏、实物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趣味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活动如读图、观看录像、操作地理学具、讨论等方式开始一堂课的学习的。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二)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开门见山,不作任何铺垫,一上课就把所要讲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实物启示法、教具演示法、 实验导入法、 录音导入法、 图示描述法、录像导入法等。例如“大气的组成”一课的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主要讨论地球上大气的组成、运动、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天气和气候现象。我们先来讲第一节“大气的组成”,直接导入的方法适合于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内容的开始,对高中学生更合适一些。
二、上好每一节课是确保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两者不可偏废。在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只有学生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理解、吸收,从而实现认知意义的建构。例如,七年级下册“中东”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提前两周请学生收集有关中东的石油、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古巴比伦的衰败等一系列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中东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资源、居民与宗教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通过讨论,学生们对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匮乏的水资源以及民族宗教冲突自然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方法上则应采用启发、发现、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有关印度的工业分布的教学时,就采用了比较法、探究法,让学生运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分析有关信息,主动探究,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见解并加以验证,主动完成意义建构。上课时,首先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让学生对这些图进行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们分小组展开讨论:印度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中心有哪些?印度的工业布局与日本有什么差异?为什么?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后,让他们在图中标出工业中心、工业部门,然后互相质疑,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完成正确答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协商、讨论、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被整个班级学生共享,从而使构建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在教学过程,要使课堂成为“群言堂”,只有在师生的交流中,才能发现学生思维的误区和智慧的火花,帮助他们走出误区,点燃火花。在教学过程,师生都应有所获,共同发展。
三、注重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新课改中特别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倡导参与式教学,自由讨论发言就是个很好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对案例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争论分析,自由畅谈分析原因。比如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时,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同类型锋面不同的运动方向和不同的天气特征。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集中小组内的集体智慧,体现协作互助精神。课堂案例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各小组经过分析讨论后,分别说出自己的做法,综合评价小组再对他们进行归纳、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气团移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时学生讨论激烈,争论分析,自由畅谈分析原因。分组探究的最大好处是:学生由知识走向能力,由书本走向生活,并体现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此外,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行为。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条件。教师上课不能总是板着面孔,有时可以面带笑容,举止也可以随意些,这样学生就不会紧张,气氛自然融洽。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要让学生敢于答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即使答错了,也要及时点评,给予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粗暴指责。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可以讲一两个地理趣闻,甚至一两句幽默笑话,以诙谐的方式来调节气氛。
另外,发散性的问题,开放性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信任与尊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经度变化规律”时,教师鼓励学生观察经度图,总结判断东、西经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找零度经线;有的同学说在度数最小的那根经线上画“十”字,再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也有的同学观察小结出规律:经度向哪个方向变大,则该方向上的经度为东经度。每一种方法教师都应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学习效果自然好。
【参考文献】
[1]刘丽君.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05)
[2]朱军.浅谈如何优化高中地理课堂[J].学习导刊,2011(10)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效率
中学教学形式虽然可以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仍然是现阶段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地理课教学中,怎样才能打破各种局限,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增强呢?新教材、新课程,给了教师与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中、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导课新颖奇特,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导入新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导入新课的形式很多,如开门见山、讲故事、游戏、实物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一)“趣味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活动如读图、观看录像、操作地理学具、讨论等方式开始一堂课的学习的。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二)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开门见山,不作任何铺垫,一上课就把所要讲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实物启示法、教具演示法、 实验导入法、 录音导入法、 图示描述法、录像导入法等。例如“大气的组成”一课的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主要讨论地球上大气的组成、运动、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天气和气候现象。我们先来讲第一节“大气的组成”,直接导入的方法适合于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内容的开始,对高中学生更合适一些。
二、上好每一节课是确保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两者不可偏废。在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只有学生对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理解、吸收,从而实现认知意义的建构。例如,七年级下册“中东”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提前两周请学生收集有关中东的石油、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古巴比伦的衰败等一系列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中东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资源、居民与宗教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通过讨论,学生们对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匮乏的水资源以及民族宗教冲突自然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方法上则应采用启发、发现、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有关印度的工业分布的教学时,就采用了比较法、探究法,让学生运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分析有关信息,主动探究,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见解并加以验证,主动完成意义建构。上课时,首先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让学生对这些图进行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们分小组展开讨论:印度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中心有哪些?印度的工业布局与日本有什么差异?为什么?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后,让他们在图中标出工业中心、工业部门,然后互相质疑,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完成正确答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协商、讨论、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被整个班级学生共享,从而使构建意义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在教学过程,要使课堂成为“群言堂”,只有在师生的交流中,才能发现学生思维的误区和智慧的火花,帮助他们走出误区,点燃火花。在教学过程,师生都应有所获,共同发展。
三、注重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新课改中特别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倡导参与式教学,自由讨论发言就是个很好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对案例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争论分析,自由畅谈分析原因。比如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时,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同类型锋面不同的运动方向和不同的天气特征。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集中小组内的集体智慧,体现协作互助精神。课堂案例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各小组经过分析讨论后,分别说出自己的做法,综合评价小组再对他们进行归纳、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气团移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时学生讨论激烈,争论分析,自由畅谈分析原因。分组探究的最大好处是:学生由知识走向能力,由书本走向生活,并体现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此外,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行为。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条件。教师上课不能总是板着面孔,有时可以面带笑容,举止也可以随意些,这样学生就不会紧张,气氛自然融洽。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要让学生敢于答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即使答错了,也要及时点评,给予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粗暴指责。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可以讲一两个地理趣闻,甚至一两句幽默笑话,以诙谐的方式来调节气氛。
另外,发散性的问题,开放性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信任与尊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经度变化规律”时,教师鼓励学生观察经度图,总结判断东、西经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找零度经线;有的同学说在度数最小的那根经线上画“十”字,再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也有的同学观察小结出规律:经度向哪个方向变大,则该方向上的经度为东经度。每一种方法教师都应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学习效果自然好。
【参考文献】
[1]刘丽君.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05)
[2]朱军.浅谈如何优化高中地理课堂[J].学习导刊,2011(10)